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2020-12-12张兆阳
张 振 张兆阳 梁 楠
(山东技师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各类的教育面对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其环境更加多元化、复杂化,随之而来的是教育对象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和不同。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迫使教育工作者在不断更新自身专业理论知识体系的同时还要去适应教学实践变化的动态。研究发现教育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非智力因素情景教学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我探索和自我感知的自觉性,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能否快速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将成为教师在不断变化的教育环境中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19世纪中期提出来的情景教学法又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关于情景教学,教育者们迫切地想要了解和解释情景教学法影响维度和作用方式。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对情景教学法进行研究是重要的领域之一。目前学者们在教学与非智力因素之间联系、诱导教学与教学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然而对非智力因素情景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机制还未有深入的探究和了解。笔者预通过此文对非智力因素诱导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着重从被教育者构建非智力因素情景入手,激发学习动机并围绕教学目标产生预期的学习成果,基于这一研究目标探索构建非智力因素情景教学模型。通过模型构建从非智力因素的维度诠释情景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
1 理论的依据
1.1 非智力因素
1935年,亚历山大(W.P.Alexander)在其《智力:具体与抽象》(Intelligence,Concrete and Abstract)一文中详细介绍了有关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非智力因素”(Non-intellective Factor)这个概念。亚历山大发现,一些个人的兴趣、克服困难挫折的坚持性以及渴望成功的强烈愿望也在影响着学生的学业及成就。之后此类研究逐渐得到国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1983年2月11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燕国材教授的《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文,文章的发表,引起了我国心理学界和教育界对非智力因素这一问题的兴趣,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非智力因素,并予以研究和探讨。然而我们从国内外研究文献中可以发现,国内学者大多围绕着“学习成绩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开展研究,而国外的学者则将研究方向定格在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这一中心问题上进行研究。虽然研究维度有所不同,但是研究结果,尤其是国内学者的研究结果客观的揭示了学习过程中的规律,明确了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相关教育工作提供了依据。
1.2 情景诱导教学法①
情景诱导法②是指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被教育者为主体的具体场景(或虚拟环境),通过被教育者身临其境的情感、态度体验,从而帮助被教育者实现对教学目标的自我感知,并使被教育者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景诱导法的核心在于激发被教育者的情感和兴趣。该教育方法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发展形成。该方法通过“带入情景”、“优化情景”、“凭借情景”、“拓宽情景”四种方法逐渐诱导被教育者进入学习情景,实现学习目标自我感知。情景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景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
1.3 非智力因素和情景诱导教学法的关系
学习过程是一个多重而又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要通过学习过程实现学习目标并取得成功就需要将心理活动的参与程度进行提升,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不光要依靠智力因素,也要将非智力因素融入其中。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不同,它是后天形成的。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关键在于精心培养与正确引导。非智力因素一旦形成并通过强化,就可以转化为自身综合素质。情景诱导教学法是通过围绕课程目标创建具体情景,从而达到诱发学习者非智力因素的目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最终提高教学和学习的效率。
1.4 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意义及特点
情景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知识都是活动和情景融合的产物。在情景诱导中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激发,把能力和知识融入到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通过情景诱导激发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通过对学习兴趣的刺激,激发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这样高效的学习效果才能发生。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进入知识的真实应用领域,学生在真实或高仿的活动中,通过知识探究、观察、行动等方法应用以及问题的模拟和解决来获取知识和能力。
相比传统教学模式,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具有以下4个显著特点:
1)实践性。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主要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知识和能力运用的实践平台,相比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围绕概念解释和方法介绍,学生机械、被动领会,学习者更容易接受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且较容易通过亲身体验自觉地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2)针对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针对不同专业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创设情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3)协作性。随着时代发展,当今社会更加注重团队合作精神,这是时代赋予的必备能力之一。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合作精神。在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内或小组间相互探讨、沟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广度和深度,并实现良好的人际关系。
4)灵活性。学生作为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的主体,教师仅是起到组织和指导作用。学习者需要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需要学习者之间讨论、沟通,把知识运用起来,把理论性的知识构建成一个有型的知识体系。
2 理论模型的构建
从以上理论依据和文献可见,目前的研究着重于非智力因素与教学之间关系,并没有对非智力因素在情景教学中系统地运用以及其作用机理进一步诠释和研究。通过情景诱导法刺激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建立一个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实施流程的体系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的研究课题。
2.1 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概念
“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是通过创建问题情景,诱发学习者积极的释放情感和情绪,使学习者主动的学习并获得最佳学习效果的一种方法,同时通过情景的搭建在激发学习者兴趣、培养意志品质、陶冶情操的过程中使学习者智力水平也可以有效的提升。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所关注的包括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通过教师的情景创设和学习者的情景体验,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被情景激发,从而进入学习状态。
2.2 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实施步骤
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主要分为四个实施步骤,分别是:设计情景、情景搭建、体验情景、评价总结。在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中主角应该是学习者,教育者应该在整个过程中起到导演的作用。教师在情景创设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者的需要。整个过程应该在教师的情景引导和学习者行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者进行体验行为,学习者体验过程投入深浅与之前对情景创设时考虑的学习者的需要具有一定直接关系。同时,教师首先自我要确立情景观念,在观念确立的指导下设计教学活动,制定实施方案。教师还要想学习者反复灌输情景诱导教学的重要性,调动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 兴趣。
图1 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模型
2.2.1 设计情景
教师在创设情景前需要深入挖掘教学目标中的情感因素,根据教学目标及内容的不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借助一定的道具、教学手段,设计教学活动方案。不同的情景利用不同的道具,以几乎接近真实场景的声、光、像等手段刺激学习者的感统器官,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设计情景是整个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在创设情景时可遵循以下几种方法:
1)培养团队意识,创设协同情景。非智力因素诱导教学法强调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后,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在情景创设时,可创设一些容易引起组内矛盾的情景陷阱,通过学生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不断出现矛盾,解决矛盾,锻炼学生在团队中解决团队冲突的能力,甚至有时学生会因为无法解决矛盾而无法进行下去。矛盾的解决可以通过教师启发学生挖掘问题的根源,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得前提下,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发现问题所在;同时,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竞争机制带来的影响,通过与其他团队的比较,润物细无声的激励学生学会主动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拉近学生间的心灵距离,共同体会群策群力,团队合作带来的成果享受。整个过程中,学生因为情感的投入,会使学习过程更具有享受性,学习的动力自然也会有所提升,效率自然也会更高。
2)创设竞赛环境,培育竞争意识。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大多是以老师讲授等教学方法为主,教师像是一个表演者,而学生则是观众,学生通过观看“表演”,领会、学习表演者的意图,并模拟各种“表演”;而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为一名“表演者”,在舞台上展现自我,从台下走到台上,通过彼此间的比较,竞争局面自然就形成了。竞争一方面来自学生为了当好“演员”,而去主动探索除课本本身以外的知识,用审慎和批判的态度进行判断和思考,搭建知识构架,在情景中展现自我;另一方面源自自我的展示,学生在拥有知识的同时,更需要提升自我推荐的意识。通过竞争情景设立,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表达能力和相应的组织能力。能够锻炼学生应对挑战时健康的心态,学生在反复实战中的检验,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提升自我。同时,学生在竞争中可以激发自身的潜能,不断自我反思、自我肯定,培养和提升适应社会新发展的非智力因素 能力。
3)以问题为导向,培育探索精神。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引导者。传统教学模式,将重点停留在教师传授知识中,容易忽略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经常出现老师讲到哪里了都不知道的现象,这样大大挫伤了学习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创设情景时问题的精心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正是对知识不断探索的学习过程,同时也可以享受获取知识后带来的成就感。设计问题时应深浅得当,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创设问题,可以将问题设在学习者的困惑或易错处,建立问题难度坡度,循序渐进,让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和挑战性。
2.2.2 情景搭建
在情景搭建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准备相关的道具、环境等资源,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资源手段虚拟创设环境,如AI场景搭建、线上虚拟环境体验等等,为情景体验搭建必要的环境平台。
在情景搭建时,不应单单考虑环境的搭建,还应同时搭建学习者的“共情感受”,使学习者在体验情景前首先从观念上认同情景搭建的重要性,同时可以使自我在教师的带入下,迅速融入情景中。
2.2.3 体验情景
在创设情景并搭建情景后,就该组织学习者进入体验了,可以通过感知(触)、体验、实操、合作等形式,增加学生的角色体验感,按照“揭发动机——实践感受——内化体验——反馈外化”的基本模式进行,实现活动目标。通过学生的自主参与、自我发现、自我感悟,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体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当在高效优质的活动中探究知识,在思维碰撞中提升知识的理解与内化,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灵活运用。
2.2.4 评价总结
评价可以分为学习者自评、互评、教师评三个部分,围绕学生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渴望状态以及合作关系等五个观察维度进行评价,总结评价可以通过某个问题的解决结果或知识能力展示作为依据。主张学生成为评价的参与者,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得自我发展。在整个过程中应重视形成性评价,将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能力上,评价在整个方法过程中应与教学过程有机合成为一体。通过形成性评价,教学信息得到及时反馈,活动可以得到及时调节和改进,教学效果可以得到及时强化和矫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质量的提升。
在当今社会人才培养过程中,非智力因素越来越得到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提升将决定一个人能否真正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的提出创新了教育教学手段,该教学方法的提出进一步弥补了传统教学思想的不足,为探究学习活动本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式。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提倡的是“在诱导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情况下,通过情景因素协助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理念。同时,随着情景认知理论的发展和需要,非智力因素情景诱导教学法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注释
①【诱导】:词义:亦作“诱道”。劝诱教导;引导。也可以解释为“引诱”。大脑皮层中兴奋过程引起抑制过程的加强或者抑制过程引起兴奋过程的加强。
②【诱导法】是“启发式”教学中的一种方法。“诱”和“导”的关系,“导”是基本,“诱”是“导”的前提条件,必须是“诱”导,而不只是“引导、指导”。“诱导法”要求教师形象地、生动地、层层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随教师一起活动,全面深入地理解学习目标,从而对学习目标产生感情和兴趣,实现自我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