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路径探析

2020-02-25林淑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7期
关键词:校园素养大学生

林淑珍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是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之一。当今自媒体迅猛发展,低俗信息、网络暴力、道德绑架等不良信息无不冲击着大学思想意识,如何履行好一名中国网民的义务和享受应有的权利,如何引导大学生积极正确使用网络是摆在高校思政工作者面前一项重要的任务。

一、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意义

大学生网络素养体现为一种掌握网络知识和技能的水平以及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法律和安全意识程度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就外延而言是一个不断随着网络开发应用而延伸的概念,是获取网络信息和网络创新能力,是遵守互联网道德规范。

(一)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助推器

网络素养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尤显重要性,是判断一名大学是否具备高效获取未知知识信息能力的重要指标。通过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可以进一步发现自身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兴趣爱好,与他人的差距以及自身的目标。在不断尝试实践的基础上,确定奋斗目标和努力的方向,进而不断提升综合素质,使网络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同频共振。

(二)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是净化校园网络环境的稳压器

高校校园网络环境是由每一位大学生网络生活构建和维护的,而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高低决定了该所校园网络环境的优劣。疫情防控期间,全国教育系统积极开设“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习不延期”的网络在线课堂,无不加大大学生使用网络的频率和深度,也使校园网络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虽然有部分高校已经开展了网络素养教育课程,但我国高校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基本呈现一片空白状态,广大思政工作者应把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摆在重要工作位置,发挥其在净化校园环境中稳压器的重要作用。

二、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现实挑战

(一)网络资源良莠不齐,信息真假难辨

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以信息的流动和流动的信息作为交流媒介,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信息生产量和传播速度已经超过一切传统的信息载体,以几何式增长,覆盖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内容上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所存储的信息量大大超过传统的传媒,其传播速度更是超乎想象,这使大学快速成为信息的消费者和利用者,同时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这些信息的源头是多样性的,其真实性、准确性,特别是权威性是需要有关行政部门甄别和发布的。

(二)学校管控力度不强,网络资源欠缺

高校网络生活是大学生校园生活最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做好大学网络思政工作最主要阵地之一。目前部分高校苦于硬件设施的投入或网络管理人员的不足,在校园网络监管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网络信息安全的预警和研判相对滞后,在有关舆情出现时未能及时引导和解疑,回应大学生网民的关切,造成舆情危机;二是各大高校都有图书馆,甚至是电子类图书,但真正能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的网络资源不多,在专业上更深知识性的电子资源缺乏;三是网络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力量不足。

(三)大学生自制力不高,防范意识薄弱

大学生正处青春年少之时,热血沸腾,千帆竞发,也是“三观”逐步成熟而尚未稳定的关键时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如何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角色,是每一位大学生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不深,知识体系尚未完全构建,在网络资源的利用和传播上容易受到不良思潮影响,甚至是被舆论绑架,陷入一些误区,扮演生产和传播虚假信息、散布网络谣言的角色,有些利用所谓特长充当黑客,破坏公共安全信息,逾越道德底线,有些还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路径思考

(一)完善主体责任机制,健全网络安全管理体系

强化政府主导功能,提高社会监督评价参与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建立健全网络空间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加强网络执法,强化网络监管。

1.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一要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网络资源的传播,引导和教育广大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二要鼓励和支持具有正能量的学者,通过自媒体或直播平台传播主流文化,开发并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微信小程序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视频或游戏,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可度,进而提高吸引力。三要营造宽松的网络教育环境。面对复杂的国内国际舆情,很多大学生都能及时获得信息,并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种情况下,疏导胜过堵截(删帖、封号等)。应该在正常的应急管理危机处置机制的框架下,专门邀请业界资深学者,与大学生展开直接的对话和交流,让大学生充分认识舆情背后那些不法分子的真正意图。

2.搭建全国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网络平台。通过国家层面树立全国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一盘棋的思路,遴选有实力的高等院校和互联网集团公司,实现校企合作,从软硬件研发上下功夫,搭建一个专门服务于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教育平台,涵盖大学生学业、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网络资讯,同时把就业信息与网站相链接,提高大学生使用平台的粘性,构建大学生毕业后的网络家园。

3.规范行业行为,提高社会公信度。近几年,随着时代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在高校出现了针对大学生的小额网络贷款的问题,以及部分网络平台和媒体,为争夺高校大学生这群网络主力军,博得大学生的同情和关注以获取平台的点击率等问题。要呼吁全社会行业企业提高社会公信力和社会责任意识,规范从业行为,加强行业职业道德建设,为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提升发挥应有的作用。

4.重视名牌示范作用,提升正能量。要重视知名企业和行业企业的“领头羊”的示范作用,强化其在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特别是这些企业中从事互联网工作的,应站在维护自身的职业操守就是净化网络空间,就是保护年青一代网络家园的高度,做好企业的本职工作。要注重名人的带动作用,在合理“吸粉”的情况下,加强对粉丝的引导和管理,发挥粉丝团应有的社会正义功能,要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好“网红带货”,避免大学生的盲目跟风。

(二)营造校园网络育人氛围,激发家校合作热情

加强校园网络软硬件投入,抢占校园网络意识形态高地,以审视谨慎的态度整合校内外资源,建设校园品牌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提高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粘性。加强校园网络制度规范化管理,有效堵截垃圾信息和有害信息,筑牢校园网络的铜墙铁壁。加强开展网络文化、网络技能、网络学习比赛等形式的网络实践活动,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还要发挥好校园媒体的作用,把显性教育和隐形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1.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素养教学的学科融合。2016 年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基于我国国情,应借鉴英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经验,组织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编写校本网络素养教育的专门教材。通过专业必修课或非专业选修课的形式,加强大学生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提高网络技术知识的学习。创新网络素养教学环境,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素养教育相结合,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观点来评判网络素养教育的成效,积极探索以网络应用技能、网络信息批判、网络行为管理、网络安全防护等为核心内容的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方式方法。

2.加强高校网络师资队伍建设。高校网络师资队伍是影响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当今高校教师不仅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以渔”,承担“教不严,师之惰”的责任。在目前高校普遍缺乏高素养水平网络教师的情况下,要加强教师系统学习网络信息知识,发挥网络素养教育主力军的作用。要加强在职教师网络素养培训,借助本校学科专业优势,针对不同的专业教师制定不同的专业培养计划,定期邀请互联网专业教师举办讲座、论坛和培训班,学习操作技能和传播原理,让每个教师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全面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

3.加强家校合作力度。家长要更新家庭教育思想观念。信息大爆炸时代,不让孩子接触网络,不使用电子产品的可能性不大,要适当转变教育方式,放低姿态,学习相关书籍、咨询心理专家,更能获取子女的信任,从而实现沟通的畅通。大学可以借助网上家长会或开放日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确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衔接,避免像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部分家长因不知学校教学计划及安排,导致部分学生玩游戏由原来的偷偷摸摸变成明目张胆等现象的出现。

(三)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发展力

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明辨是非能力。面对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复杂的网络舆情、丰富多彩的网络生活,部分大学生是迷茫的、混沌的,有的是被网络舆情给捆绑的,这些同学们都有言论自由的意识而且非常注重自身的言论自由权利,但他们的言论在网络平台上一发表,往往成为众矢之的或者成为别有用心人的“工具”,究其原因是没有深入思考表象背后的原因,没有站在我国具体国情以及当今我国社会情况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群体更应该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以及当前疫情背景下社会主义制度所体现出来的优越性。只有深深热爱自己的祖国,在网络世界里才不会被迷惑,才能拥有“火眼金睛”。

2.加强网络知识学习,拓展求知认知途径。随着信息技术软硬件迭代更新速度的加快,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网络知识也是日新月异,给大学生提供了一片广袤的网络知识学习空间。这也警醒这些大学生,除了加强书本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网络技术,获取线上最新的专业知识,同时延伸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3.加强线上线下切换,促进“网内”“网外”融通。当前大学生使用网络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极少数大学生使用网络频率不高,仅限于有学习任务才会上网,一种是除了睡觉外几乎全部在网络上。两种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状态无法适应,有时难以“切换”,特别是沉迷于网络太久的学生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情绪难以控制。大学生要利用网络学会线上线下沟通,通过“网内”大胆模拟实践,实现“网外”学习、社交等技能的提升。

猜你喜欢

校园素养大学生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