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思政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策略
2020-02-25卢志雄
卢志雄
(福州理工学院,福建 福州 350506)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历史虚无主义借助新媒体来势汹汹,各种颠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否定革命英雄,试图影响我国执政根基的思潮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广泛传播,对人们尤其是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不良影响,也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全新的挑战。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的作用下严重冲击着新时代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历史观以及政治认同,严重影响了新时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顺利开展。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我国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严肃而极端重要的政治斗争,具有深远的重要的意义。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呈现的特点
(一)受众日益年轻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渗透的范围日益扩大,其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也日趋多样化,但是与以往相比,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受众却呈现出日益年轻化的特点,主要针对我国的青少年,尤其是新时代大学生。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的栋梁之才,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因此也成为敌对势力极力想要拉拢和腐蚀的重要对象。据有关报告统计,截至2017 年年底,我国的网民群体中,年龄在10-39 岁期间的网民数量占我国网民总数的73%,在这部分网民中,年龄在20-29 岁期间的人数最多,占我国网民总数的30%。由此可见,我国的网民群体中,青年占据的比重极大。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青少年这一网民群体的主体意识日渐觉醒,权威呈现出逐渐弱化的趋势,加上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所呈现出来的“反传统”和“泛娱乐化”,无形中极大地提高了历史虚无主义这一错误思潮所带来的破坏力与影响力。青少年网民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对历史的认知存在不足,习惯于进行浅层、片段阅读,并且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也是新媒体环境下海量的碎片化的历史信息对其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内容更加具有迷惑性
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发布日渐多元化和复杂化,对受众具有很大的迷惑性,甚至有些还披上了“学术”的外衣,在发生突发事件或者国家的某一纪念日时网络上以“亲身经历者自述”“最新解密资料”等形式大量、快速地传播。这些信息的制作者和发布者所涉及的领域广泛,不仅有学术人员还有许多其他领域的人员,他们对网络信息的传播特点了如指掌,往往通过容易吸引眼球的标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发布,其内容粗略一看还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甚至有理有据,极具迷惑性。但是这些内容大多数是杜撰的,或者将有关史料进行断章取义,往往经不起仔细推敲,意图推翻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历史虚无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下还经常使用阶梯炒作这一伎俩,不管是时事新闻还是娱乐新闻,都能成为历史虚无主义者加以炒作的素材,他们可能会对一条新闻进行发挥和联想,将受众的思路诱导到错误的轨道上来,通过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部分现象批判整个群体等形式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加以否定。
(三)监控难度日益加大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便利性及影响力,导致对其的监控和管理难度日益加大。虽然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如《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微信十条》等,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加以管控,并且加强了对违法或违规的网络信息平台的惩罚力度,但仍然无法阻止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阶段性传播的扩散和泛滥的趋势。历史虚无主义信息因为披着学术的外衣,加上言论自由的掩护,导致普通的网民群众因为辨别能力有限而被误导,而官方权威渠道和专业人士的澄清与声明往往显得滞后,网络时代信息的精准推送与个人定制服务日益完善,致使对在网络上进行炒作营销、制造话题等行为的监督和管理难度加大。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新闻一旦报道出来,评论区往往是最为热闹的,负面的评论能够在短时间内大量刷屏,出于从众心理,很多网民群众容易失去自我的理性判断和认识。精准信息的定制和推送会让网民群众因为信息的不断重复而进一步固化其对某一负面信息的认知,严重的还会出现被负面信息隔离以致忽略信息本质的情况。
二、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
当社会思潮跟大学生发生了“交集”。新时代的大学生大部分思想观念仍不成熟,不能全面且准确去理解分析历史事件与人物。然而,他们不仅能够熟练地操作各种新媒体,而且思维敏捷,当他们碰到新事物的时候,容易被那些所谓的“新”历史知识所影响,这就给新时代高校的思想宣传及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难题与挑战。
(一)影响新时代高校的价值引导工作,致使部分新时代大学生产生信仰危机
历史虚无主义实际上就是跟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一种唯心主义理论,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完全否定了历史客观性的错误思维;自称还原历史事实,实际上是披着羊皮的狼,以“学术”之名来随意捏造历史事件与人物。新时代高校主要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历史宣传教育。然而,大学生面对实际生活中或者虚拟网络世界的历史虚无主义时,由于自身辨别是非能力不足,往往会被所谓“新”事物所吸引,甚至与错误的观念产生共鸣;与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的模式相比,历史虚无主义更容易借助其他传播媒介来进行多样化以及个性化的宣传,再加上新时代大学生追求新颖,自身好奇心比较强,容易在某种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教育产生抵触。
在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下,某些新时代大学生开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主流意识形态持怀疑态度甚至不认同,从而致使信仰危机的出现。历史虚无主义者一方面不断宣传“告别革命论”,企图丑化、扭曲伟大的革命领袖、革命人物以及革命事件,以此来贬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削弱中国共产党的威信,让新时代大学生对执政地位的合法性产生质疑;另一方面,以所谓的将历史真相还原,让新时代大学生狭隘地碎片化地看待历史问题,致使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混乱,直至动摇他们的政治立场,从而导致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产生怀疑。
(二)让新时代高校舆论场变得更复杂,破坏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新媒体时代可以将海量信息以各种形式(文字、图片、视频等)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样一种隐蔽性比较强的传播模式能够将意识形态悄无声息地传递给新时代大学生,改变了以前主要靠教师以及各类纸质出版物的传统信息接收方式。一方面,在新媒体模式下,信息的传播速度快捷,然而由于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传播方式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查求证,这就为错误思想的传递提供了温床。在开放共享、高度信息化的网络舆论场,信息泛滥成灾,再加上反对势力的渗透,导致了网络舆论场越来越复杂,高校思政教育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以往高校的思政课主要是通过传统课堂授课,教学模式单一刻板,部分课程安排没有及时结合热点问题,与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及时性以及个性化程度相比,显得不被新时代大学生所喜爱。新时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明辨是非能力,大部分人容易受各类网络信息的影响,容易产生对思政教师授课的抗拒逆反心理,致使新时代高校变成了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争锋的主战场。
三、新媒体环境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趁势加大攻势,给当代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带来很大的冲击,因此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必须以清醒的头脑把握好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加大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力度,削弱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强建设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一)构建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确保在新媒体阵地斗争中的主导地位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移动互联万的普及,新时代大学生学生生活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育模式,是计算机网络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敌对势力依托新媒体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我们的国史和党史等进行歪曲和捏造,那么我们同样也应该借助新媒体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进行坚决斗争,正面积极应对,使新媒体变成打击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强有力武器,使其成为新时代高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构筑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思想防线。
要想在网络这一阵地中掌握主动权,首要必须建设好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提高网站内容的理论新颖性,在网站的建设中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内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知识,丰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式,提高其新颖性和受众的可接受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第二,增强网站内容的时效性,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及时和便捷,要想掌握网络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权,就必须重视时效性,及时把握舆论的热点和走向,特别是要掌握新媒体环境下新时代大学生们关注的焦点,并对此做针对性的释疑与引导工作。第三,加强建设网站的互动功能,作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不仅需要利用网络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布相关的信息和动态,同时应当及时剖析学生的思想情况,并利用新媒体加以疏导,让新媒体成为教育工作者与新时代大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桥梁。总而言之,在新媒体环境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网络上应当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巧于发声,让网络成为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把亮剑,掌握网络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二)建设高素质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提升其综合素质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执行者和教学主导是教师,他们对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直接性和关键性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工作重点应当转向如何占领和把握新媒体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深入学习并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涵和精髓,与时俱进,用自身的理论素养作为抵制和批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强有力武器,正确辨别各类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看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在本质,撕毁其伪装,帮助新时代大学生认清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谎言,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高校应当积极利用新媒体提升新时代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和理论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时代思政教育师资队伍。
与传统的三大媒体不同,新媒体掌握起来更为复杂,也更具难度,要想占领新媒体这一阵地,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与专业素质过硬,并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的新时代思政教育师资队伍。新时代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成员可以来自不同专业,高校中那些品德高尚且学识渊博的专家和学者、班主任、辅导员等基层管理教师也都可以成为师资队伍的一员,因为这些教师的威望,或其与同学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其能够成为让学生信服其所言和所行,担任起新时代大学生意见领袖这一角色,引导舆论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师应当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把握政治方向,能够对在新媒体传播的各类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认识与应对,从而对学术观点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原则问题等进行正确理解和领悟。能够利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撕开历史虚无主义的伪装,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判断力。同时,应当不断提高利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水平和能力,能够从纷繁复杂的网络言论、新闻报道以及文化作品中进行抽丝剥茧,从而发现、批判并抵制各类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并用权威、正确的话语和简洁、通俗的网络语言,对非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反击和驳斥,用正确的理论引导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导向,教育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历史观。
(三)积极开展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提升教育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广泛积极地开展各类思政教育的社会实践,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让社会主义理论散发其魅力和活力,从而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感、信任感和归属感,让实践成为大学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新媒体环境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大力开展实践教学,让大学生通过实践获取正确认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1.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活动
校园文化建设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延伸和拓展,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一种隐性资源和方法,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各类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为新时代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环境,在潜移默化中让新时代大学生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和道德观的影响和熏陶。通过红歌歌咏大赛、革命故事宣传以及放映革命电影等多种形式,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高校校园中得以继承和弘扬,让新时代大学生得以了解我国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明白“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不断为我们负重前行”,进而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革命情怀、民族自信和爱国热情,从而真正认同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提高辨别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意识。
2.鼓励新时代大学生走出校园,倡导社会实践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要想取得良好成效离不开社会实践的重要补充,社会实践也是检验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成效的一项重要标准。因此大力加强社会实践是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升理论说服力的重要途径。开展社会实践教育的过程中应当针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特征进行各个击破。新时代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教育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其所实施的场域十分广泛,可以带领新时代大学生去走访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人,让大学生切身感受中华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带领新时代大学生拜访革命老战士,听他们诉说革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切身感受革命军人的革命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科技园区,游览我国的经济特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我国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发展和成就。高校还可以将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鼓励大学生积极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大学生涯中就懂得服务社会、报效祖国,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不断深化自己的认知,践行实践出真知这一真理。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提高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主动构筑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坚固思想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