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2020-02-25王颖慧

法制与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民族

王颖慧

(广西民族大学,广西 南宁530006)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乡村振兴,应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农民法治意识是推动乡村法治建设的内在因素,对实施“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农民法治意识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热点,学者们从农民法治意识现状、存在问题及问题根源方面对农民法治意识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丰富了提升农民法治意识的理论,推动了乡村法治建设实践,对本论文研究有很大启发。

民族地区乡村大多处于边陲和偏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信息相对闭塞,乡村人口流动较少,熟人社会特征明显,民族信仰和民族风俗习惯在调整社会关系、维系社会秩序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文化多元特征更为明显。目前,民族地区农村面临打赢脱贫攻坚战、迫切需要发展经济、调动农民自治积极性与农村人口“空心化”的挑战,面临民族传统文化与文化现代化的碰撞,面临现代法治观念提升与封建家族观念的博弈。在“三治合一”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要求下,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二、提高农民法治意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农民仍不习惯用诉讼手段维护个人正当权益

在聚族而居并且按照宗法关系形成的乡村社会里,人们对“德治”和“人治”的认知程度超过“法治”。①民族地区的农村地区长期受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农民对法律知识一知半解,惯性思维使他们在产生矛盾纠纷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找村里、家族里有威望的人调解解决,或者到村委会找村干部裁判。不管是有威望的人还是村委会干部,都不是专业的法律人才。他们中大部分只是对法律知识有一些粗略的了解,往往是从情理角度出发调解纠纷,导致纠纷解决得并不彻底。经常出现前几天刚调解完的纠纷,没过多久又因同一问题产生矛盾吵闹,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和谐生活。另外,诉讼程序相对比较复杂,民族地区农民知识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理解法律程序存在一定困难,再加上诉讼程序耗时长、费用高、诉讼结果也不确定,使农民对诉讼解决纠纷的途径有抵触心理。有时候即使是个人利益受损或受到家族不合理的惩罚也不愿意拿起法律武器维护个人合法权利。

(二)留不住服务农村的专业型法律人才

虽然近年来民族地区农村法律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但相对于城市而言,专门服务农村的专业法律人才仍然缺乏,客观上影响了农民法治意识的提升。有时农民遇到矛盾纠纷想找人咨询,但是村里根本没有专业的法律服务机构。由于民族地区特殊地理环境,道路崎岖,交通不便,“一村一法律顾问”也不是每天都能来到村里,农民很难在第一时间找到专业法律人员咨询法律问题,更不会走诉讼程序。这些困难使农民觉得法治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这大大减弱了农民用法的自觉性。

(三)乡村法治建设投入不足

民族地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一环,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主要工作重心是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发展农业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思想上存在对法治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不但客观上影响了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而且,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民族地区乡村对法治建设投入有限,用于法治建设的费用不足。这使农村法治建设具体工作有时流于形式化,不少农民对法治建设认识不清,认为乡村法治就是拉横幅写标语。民族地区乡村条件艰苦,乡镇干部和司法所干部待遇较低,人员配备较少,每天处理繁琐的基层事务,他们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科学的乡村法治建设规划。这些都对农民法治意识提升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的措施建议

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一直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重点之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发展至关重要。“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模式是中国人民站在新时代的舞台上进行的有效探讨,是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最佳途径。要实现“三治合一”,就要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农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消除阻碍其法治意识提高的不利因素。

(一)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教育针对性

法律如果不被信仰,法治就无从谈起。提高农民法治意识不能用千篇一律的方法,民族地区农村传统民族文化依然影响着广大农民的思维和行动,因而必须提高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教育的针对性,根据不同主体的接受能力从形式上、内容上下功夫,潜移默化地提高其对法治的认知度,提升法治教育实效。

1.针对少年儿童

要统筹学校、家庭和社会力量,共同致力于少年儿童法治意识培养。要加强对基础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破除封建迷信思想,通过青少年典型法律案例的警示作用树立法律权威。很多中小学聘任公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担任法制副校长,对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保护校园周边治安,防止青少年犯罪起到良好作用,该方法可以在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普及。更重要的是法制副校长要保证对少年儿童法治教育的时间精力投入,真正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带进生活,帮助农村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法治理念。

2.针对老年人

民族地区农村老人受民族传统文化影响较大,是民族原始文化信仰的坚定传承者,而且对法律知识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弱。因此,要充分利用民族地区民间文艺团体的力量,采取老人容易接受的民族传统文艺方式进行法治宣传,才能抵消老人的抵触心理,提高法治教育的效果。在内容上,从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老年人权益保护的角度出发,多选取乡村老人普遍关心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保护、耕地保护、养老、医疗等方面的常见的案例和相关法律知识,设身处地地加强老年人法治实用性的普及。

3.针对中青年

中青年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是乡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提升中青年法治意识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中青年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强,可采取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村两委”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采取结对的方式向中青年农民宣传党和国家的法律政策,学习法律知识、传播法治思想。在内容上应注重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民法、婚姻家庭法、劳工法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让农民真正觉得学法、懂法、守法有实实在在的意义,自觉带动提升家庭成员的法治意识。

(二)增加乡村法治建设投入

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的培养提升要根植于民族地区乡村的土壤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离不开人力、物力、财力的保障。发展民族地区农村经济,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是乡村法治建设的基础。与此同时,民族地区乡镇政府要认识到法治对发展经济的保障作用以及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把乡村法治建设提高到和发展经济同等重要的地位。发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作用,增加乡村法治建设财政投入,提高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待遇,积极宣传、引导村干部、农民学习法治知识,用法律底线规范农民行为,维护社会稳定。

(三)加强农村法治队伍建设

民族地区农村的传统文化保留得较好,农民之间保留着最原始的情感。加强法治队伍建设要与民族感情相结合,运用感情留人。

1.公安、司法部门要加强乡村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要把业务素质高、对农村有感情、真正为农民办实事的人员选派到乡村工作,树立国家工作人员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维护乡村治安稳定,保护农民权益,提升农民对公权力的认识,树立法律权威。

2.律师协会等社会法律组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

农村法治建设需要专业法律人员。要引导律师协会选派关注劳务关系、三农问题、民事刑事方面实务经验丰富的优秀律师担任乡村法律顾问。建立农民和律师的有效联系渠道,保证乡村法律顾问在本村工作的时间,在农民需要的时候能及时提供法律援助,真正助力乡村法治建设。

3.建立农民法治建设队伍

乡村法治建设离不开农民自身力量。基层党委政府可以引导有文化的农民筹划组织、自发组成法治宣传教育农民小组。发挥本村大学生、退出岗位的本村干部、退伍军人的作用,吸纳他们到乡村法治建设队伍中来,依靠农民自身力量打造法治宣传教育主力军。

民族地区由于受历史原因、地理位置、国家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农民受传统法治文化的影响比较深远,宗族观念较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农村通过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积极引领广大农民发展农村经济,也一直通过“送法下乡”等活动不断往民族地区农村注入现代法治理念,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法治教育针对性不强,缺少专门服务农村的专业法律人才,对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培育投入不足,民族地区农民的法治意识仍要进一步提升。新时代,农民法治意识对民族地区探索“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扮演重要角色。如何根据民族地区农村新变化、农民新特点,探寻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农民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至上的理念,从而更好推进“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仍是当下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重要问题,有待深入探讨。

四、结语

民族地区提高农民法治意识一定要把握民族地区的民族性,牢牢抓住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乡村社会中的影响,对农民进行法治教育不能单纯宣讲法律条文,更不能一概否定农村村规民约和流传在农村的传统做法。要结合民族地区文化传统培养农民法治意识,在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和习惯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农民善于接受的方式,宣讲他们感兴趣的法治内容,这样才能增强培育效果。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的培育离不开财政的大力支持,也离不开专门服务农村的法治队伍,因而,要改变传统思想,从思想上重视农民法治教育,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还要动员协调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积极为民族地区农民法治意识提升贡献力量,共同推动民族地区农村实施“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体系,实现乡村振兴。

注释

①宋才发,张术麟.新时代乡村治理的法治保障探讨[J].河北法学,2019(4):11。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民族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们的民族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多元民族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