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面向未来的知识
2020-02-25高国希
高国希
2020 年,新冠疫情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全球的发展走向。表面上,疫情加大了人与人的社交距离,延缓了社会运转所需的某种整体性;本质上,疫情暴露了长期以来人类传统知识体系的局限和不足,人类比任何时候都需要重建知识,重新学习,建构一种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现在和控制未来的知识。
了解现在和控制未来的知识,是要帮助人们在面对各种不确定性、模糊性、变化性的问题中具有判断和选择能力。这些知识不是让人变得更聪明,而是让人学会正视未来的复杂性,包括理解复杂性的构成和表现,明确在复杂性下的知识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联。控制未来的知识具有预见性,与促进认知学习相比,面向未来知识的核心是激发人的内在责任,而不仅仅是激发内在潜能。人不仅要学习锻造“活下去”且“活得更好”的能力,更要清楚解决这种适应能力背后的权利与责任。这种面向未来的知识,是一种包含道德、信念以及彼此认同的力量,至少拥有三种特性:发展理性,赋予关怀,超越竞争。
发展理性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也是基础能力。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类的进步首先是理性的进步,人的理性思考被康德称之为“人类的特质”,但不是发生在单个人身上,而是在人类整体中表现。人类的理性促进了知识的发展,成为知识体系的一部分,而发展的知识体系又支持人走向更高理性的水平。教育由此使学习者练就出发现自己的兴趣、实现珍视的生活、扩大自己的选择的能力。今天学校教育的重要责任,是培养致力于人类整体性发展的理性能力,用教育的力量引导社会的发展、文化的进步。
赋予关怀是面向未来的知识价值。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万物向善”。知识是人的理性成果,其灵魂在于知识支持着人的勇气、责任和信念。这是一种深入人心、改变人性的力量。人类构建的知识体系要帮助人类解释自然的变化过程和原因,也要帮助人类接受对自身行为的重新审视和自我反思,并有自我洗涤的结果。赋予关怀的知识,应该通过教育方式传递到他人和下一代。这个过程,涂尔干称之为“知识在教育上的价值”,这既是知识的价值,也是学校教育的责任。夸美纽斯的教育观中,对此做过深入的阐述:“从学校里出来的每个人,在面对这个世界时不是袖手旁观,而是积极行动的每个人都必须对所有至关紧要的事物的现状或趋向拥有清醒的意识。”知识的关怀性不仅表现在主动性和积极性上,更深刻的意义在于能够站在公平正义的立场上,以更加审慎、严肃的态度对待世界上其他人和事。
超越竞争是人类对知识的持有态度。知识是人类独有的思想和智慧,运用知识实现人类的命运抗争也是人类独有的存在和发展方式。后工业时代,知识学习作为人类的生存手段,知识沦为支持社会竞争的工具。一方面,知识在飞速地更新迭代,另一方面,以新知识转化为目标的竞争,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对知识应持怎样的态度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人类进入智能时代,竞争不可避免,但竞争的内质将发生根本的改变,“共同进化”不仅仅停留在生物学意义上,“科技智人参与了生物种群的运动”(米歇尔·布艾希)。今天的教育,要克服功利性的目标,摒弃竞争导向,建立共同愿景。“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都与我相关”,何等大美的境界!面对无法预知的未来,人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坚守人类立场,彼此尊重、互助,超越小我,以共同利益为目标实现共同发展,从而更好地运用知识促进人类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