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高校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方式探析
2020-02-25刘伟
刘 伟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社会科学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思政课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在培养时代新人方面负有重要责任。教育部在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1],自此,思政课获得感成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评价的重要标准。
思政课获得感指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过程中凭借在知识上、思想上、情感上的切实收获而产生的积极的主观体验。思政课获得感的产生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既来自教师的有效给予,也来自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而学生学习主动性作用的发挥,除了自身的高度自律,在相当程度上也依赖于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从教师维度探讨增强高校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以期助力教育教学改革。
一、优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增强思政课教师的整体素质
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体现在多个层面,包括理论知识层面的获得,个人情感、价值观层面的获得及综合能力方面的获得,这要求思政课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实现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引领,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和水平。
1.思政课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信仰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2]这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帮助高校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是高校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具体内容之一,这要求思政课教师自身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发展中的科学性和巨大的生命力,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学、真懂、真信,在具体的实践中,站稳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有敏锐的政治判断力,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擅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对各种错误的观点、错误思想进行分析和批判,帮助学生把握历史发展的正确方向,坚定四个自信,培养有信仰的时代新人。
2.思政课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掌握党和国家的发展历史及路线、方针、政策,学会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具体体现。思政课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必须要有扎实的知识储备和理论功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3]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学习,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修和培训,不断提高思想觉悟,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熟练驾驭理论,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真理的魅力,及时准确地为学生解答时代问题、热点问题,从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外,思政课教师还要不断拓展学习内容,开阔视野,努力增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功底和人文知识修养,能够综合运用文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这样才能把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以理论说服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学有所获。另外,思政教师还要自觉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从而增强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
3.思政课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师德师风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4]思政课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价值和精神的引领者,要对学生进行精神的培养,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教师必须以身作则,有高尚的师德师风,严于律已,持身以正,以端正的言行影响学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的师德师风还体现在要有敬业精神,勇于承担起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严谨求实,不断钻研,勇于创新,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要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真正关爱学生,通过微信、QQ 、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与学生保持交流和沟通,尊重每一位学生,及时肯定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化解他们心中的困惑,做学生的良师和益友。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高尚的师德师风,对增强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具有重要意义。
二、优化教学供给,提高教学效果
高校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很大程度来自于教学的有效供给。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才能将学习内容真正地入脑入心,因此,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供给,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1.教学内容的优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课程,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播,更要实现价值的引领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有一定的规定性。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央政治局共同审定的统编教材,思政课教学内容必须以此为依据,保证在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首先,教学内容要及时融入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思政教材的修订频率往往滞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及时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把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脉搏,熟悉国家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和成就,并及时把这些新的理论内容融入到思政课教学当中,给予正确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当前理论发展的最新动态,让思政课堂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让学生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其次,教师要将国际、国内最新发展动态融入教学内容,并给予正确解读和引导。当今世界形势错综复杂,各种问题、各种事件层出不穷,容易引起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如果得不到正确的解读和引导,就会产生错误认识。思政课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不能回避当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分析存在的这些问题,及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困惑,统一认识,帮助他们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诱导。再次,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地引入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大学阶段正是青年人成长的关键期,一方面生理、心理趋向成熟,另一方面在专业学习、人际交往及就业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困惑。思政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理解人生。思政课教学内容只有结合学生实际才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强获得感。另外,还要做好大、中、小学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思政课是大、中、小学都开设的一门课程,在内容方面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定的交叉,因此,大学阶段的思政课要做好内容的有效衔接,突出重心,把握难点,选择好理论阐释的角度,增加内容讲解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有新的收获。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
新一代的大学生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因此,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他们的需要,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集思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的课程,如果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毕竟把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此,要创新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增强学生的获得感。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现在教学设计中,要做好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把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参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研究法、讨论法、情境体验法、任务驱动法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当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才会有所收获。其次,要充分利用当代大学生对网络的天然亲近感,增强互联网思维,积极探索和实践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做到“教”与“学”的近距离及时沟通,增强教学的实际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群、QQ群等向学生推送正能量的视频、理论文章,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还要充分利用各类学习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把重要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借助学习平台,大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于需要进一步领悟的内容,可以在线上课堂反复学习,查漏补缺,完善知识体系。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学生在学习平台上的作业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最后,还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开展与理论相配合的实践教学,如新闻播报、举案说理、主题演讲、辩论会等。无论哪种形式,教师都要做好指导工作,要有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的活动方案,对活动的形式、内容等方面给予指导,以确保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并发挥出良好的效果。在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说感受,讲收获,帮助学生分析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进的措施。总之,实践教学在增强学生获得感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优化工作机制,激发思政课教师的积极性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关键在教师。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工作全身心地付出,才能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
1.优化思政课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和奖励机制
将评价重心向教学的实际效果倾斜,以鼓励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
要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比如,设立与思政课教师特点相适应的荣誉称号,表彰优秀的思政课教师,使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此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都是激发思政课教师工作积极性,成为学生对思政课获得感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2.优化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机制
职称评聘是对教师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的评定,与教师的工作待遇和收入水平挂钩,对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要激发思政课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其在育人过程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优化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机制尤为重要。在评聘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思政课教师的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增加教学在评聘条件中的占比,以引导和鼓励思政课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教学当中去。扩大思政教师学术成果认定范围,将思政课教师在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新媒体发表的理论文章、网评文章等纳入到成果认定范围。在思政课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严把思想政治素质关,紧密结合岗位职责,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在职称评聘中一票否决。
3.优化思政课教师的研修和培训机制
加强培训与研修是思政课教师职业能力获得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完善制度,鼓励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研修班,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如“周末理论大讲堂”、骨干教师研修班、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论坛等。创造条件,让思政课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社区、农村、企业进行调研考查,通过挂职锻炼、培训等形式,增强思政课教师对国情、党情、民情的深入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工程,其中思政课教师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优化教学供给,相关教育部门也要优化机制体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协同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