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模式的构建

2020-02-25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培养目标英语课程

梁 堃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外语部,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是一种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其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学习后的考试成绩,而在于应用于工作中的实践能力。这一理念于1981年由美国教育学者Spady率先提出[1],随后以惊人的速度获得广泛的重视和应用。OBE理念的教育教学模式以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为前提,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成果为导向进行系统设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使学生达到毕业标准的基本要求,又要满足其可持续发展的未来需要,是一种强调综合素质培养和技术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

以成果导向为基础的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可促进学生英语语言的个性化需求和差异化学习,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取得的学习成果。将成果导向教育理论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探索该理念下高职英语课程模式的构建。

一、 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运用OBE理念的预期学习成果

基于OBE理念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预期成果需围绕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公共英语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来制定。以此确保学生在毕业时的英语素养能够达到就业要求,符合社会需求。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预期成果的制定需在兼顾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要素的同时权衡社会岗位需求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并针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对英语课程的重点、难点进行调整,使学生经过一段时间以及一系列的英语学习后能够累积知识,储备知识。经过累积和储备,学生能够在与英语相关的工作中灵活运用这一语言技能,根据工作需要,展现掌握这一门语言的优势。

二、OBE理念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应具备的对应关系

传统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育模式是以学科为导向的,多倾向于解决确定的、线性的、静止的问题,知识结构侧重英语语言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课堂教学设计较注重单一学科的需要,忽视了专业的需求,忽略了语言为专业服务的重要性[2]。成果导向的教育模式多遵循反向设计原则,围绕预期成果对英语课程体系进行反向设计。与传统教育的“正向设计”相比,反向设计适于专业应用于社会工作中的内部和外部需求,由需求制定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制定课程目标,由课程目标制定教学内容,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教育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

1.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

确定公共英语课程培养目标的前提是了解英语课程服务于专业技能工作的需求,且培养目标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在成果导向教育所遵循的反向设计原则中,社会需求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而国家、社会、行业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通常在传统教学设计中被忽视。因此,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在制定课程培养目标时应加强调研、商讨和了解社会需求的因素,且能够兼顾当前与长远的协调性。

2.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

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课程目标建立、完善的依据和支撑。培养目标对课程目标的建立,对学生学习英语课程后所应具备的知识储备、实践能力和素质结构提出了具体要求,培养目标中的所有细则都应通过与英语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体现。在高职公共英语的课程目标中,需加强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横向、纵向关系。横向关系是指公共英语课程与所使用的课程平台之间的关系,课程平台中的英语知识内容应涵盖课堂讲授内容,同时拓展英语知识点和小测试。纵向关系是指学生在掌握传统的听、说、读、写、译几大技能点外将英语碎片知识整理后的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还应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将讲授课堂变为问答课堂,将句号课堂变为问号课堂,将课堂教学的主体变为学生。摒弃“显性课程”的特点,即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完成规定的语法学习、口语实践或实训内容。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让“显性课程”中思政基因内容对学生的三观、情感和态度产生影响。高职公共英语的“第二课堂”是当前“隐形课程”的重要载体,院校应重视“第二课堂”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研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3.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是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学内容是课程考核的支撑,社会需求是选择讲授课程内容的先决条件。OBE理念下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内容是根据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目标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的,包括英语教学主题和教学模块。首先应明确公共英语课程对社会需求的贡献,即预期学习成果,按照学习成果逐条确定与之相对应的英语课程教学内容,而后确定完成教学内容所需要的学时数。对于线下课堂教授的内容,教师应弱化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独立性,打破固化教材模式,发现每个单元主题间的关联性,形成主题串和主题群,在不断提高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的前提下,使得英语课程总体知识结构更加富有合理性和完整性,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三、OBE理念下的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课堂组织实施

1.教学方式

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方式分为线上和线下。线上教学要求通过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多样化交流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可在线直播授课,提出问题,让学生以“抢麦”的形式回答问题。也可在线发放作业,限定时间完成,进行批改和分数统计。线下教学即面对面教室授课,教室授课仍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任务型,情景型和小组型。如采用小组法,学生可自愿结组,每组选择一个任务模块。小组成员根据个人特长进行分工,通过课前任务的总结和归纳,结合课堂中的语言知识点,通过技能演示展开对话和交流,如设定“主题场景+英文表演”的形式。教师应拍摄或录制优秀作品,课后上传至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以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课堂教学设计

依据教学内容设定课前任务,通过课前任务和课堂讲授内容使学生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为使学生课前了解课堂讲授内容,教师可通过学习平台(如超星学习通、ISMART、蓝墨云班课等)发布课前任务。根据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课前可观看视频也可完成话题,学生以跟帖的形式回应,与教师进行互动[3]。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教师都应准确、科学地就学生对课前任务的反馈进行归纳与总结,进而导出该节课所讲内容的重、难点。课堂上,教师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中的实践环节,额定展示时间。总而言之,基于OBE理论的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由“灌输”向“对话”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知识”向“能力”转变。最终使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1)在“对话”课堂中,教师应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根据课程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模拟场景,进行对话训练。在这种课堂氛围下,学生通过长期、大量的口语训练,口语水平也会得到提升。同时,教师在课堂中应更多地倾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2) “开放”课堂应打破教师、教室和教材这三个中心,向时间、空间和形式上转变

开展 “第二课堂”,组织英语学习爱好者参加校内、校外专家的英语讲座。英语角活动不能仅限于沿用往年主题展开交流,应拓展西方文化和教材外的英语文化内容。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园外相关活动,如冬奥会志愿者、翻译助理等实践工作。

3.考核评价反馈

学生成绩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小组成绩根据教学中小组活动的完成情况进行打分;个人成绩则根据平时成绩和个人在小组活动中承担的任务量打分[4]。小组的评分可分为四档:Excellent(E),Good(G),Average(A),Poor(P)。在课上进行考核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OBE理念在高职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作用

1. 落实教育目标

OBE理念下的公共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注重考量学生的个体基础和进步空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对知识模块的倾向性,强调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积累和内化、应用能力的提升和学习自信的强化。OBE理念下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

2.增强能力本位

能力本位强调学习者能够从岗位的职业需求出发来设定能力目标,这就与OBE理论倡导的产出学习导向不谋而合。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解决专业工作问题的能力,如查阅外文文献的能力、阅读和分析外文专业资料的能力、形成专业英语语言表达的能力等。因此,基于OBE理念的英语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目的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通其英语语言学习的“任督二脉”,打破目前高职学生对英语“不会学,不爱学”的学习局面。使人人都有将英语学好的机会,都能应用英语语言服务专业学习。

3.强化知识共享

OBE理念强调:通过交流,获得知识共享和发展;将知识碎块进行整合,派生出新的知识。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资源建设,应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话题讨论和交流,实现知识的共享。借鉴互联网用户产生数据(UGC)理念,建立师生课堂活动资源库,让学生成为专业知识的共享者和学习资源的贡献者。通过教学活动资源的支撑,首先,使学生获得丰富、全面的知识,进而更好地实现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在使用交流过程中,活动资源有一定的反馈作用,这一反馈作用可使课程资源能够进一步得到补充和完善。

结语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使用OBE理念的教育模式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预设学习成效的前提下,通过社会需求、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四者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课堂组织实施的过程,充分展现成果导向教育模式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构建英语知识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转型。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培养目标英语课程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基于不同主体的课程质量综合评价
——以“交通运输规划”课程为例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目标达成度定量评价研究
——以信号与系统课程为例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