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与使用
——以儿童歌曲伴奏与弹唱项目为例
2020-11-08张家田
聂 翔,陈 鹤,张家田
(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音乐系,河北 石家庄 050028)
一、建设背景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创新竞进,加快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河北省全面开展了三年创新行动计划,作为省内学前教育龙头院校、央财重点支持专业,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音乐系积极响应创新行动计划,深入领会精神,建设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儿童歌曲伴奏与弹唱,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课程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已建成并在职教云平台全面投入使用。
课程建设采用“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将传统的课堂变成了“课堂+互联网”的形式。在校学生以“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课下练习”的流程完成学习活动。社会学习者则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网络提交作业—线上师生互动”的方式学习,满足学习者移动学习和混合式学习的需求。
本项目致力于分析用人需求,准确定位课程;建设课程网站,实现线上教学;联合校企需求,实现校企共赢;以课程网站为依托,建设师生互动平台。
二、 建设内容
(一)确立网址
本项目依托职教云平台,PC端登陆网址为http://zjy2.icve.com.cn,手机APP二维码及课程邀请码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平台手机二维码及课程邀请码
(二)平台建设流程
平台的建设和推广分为前期准备、资源制作、后期整理、试点学习与整改以及推广使用和持续更新五个阶段。
1.前期准备
本着方便“师用”“生学”的实用性原则,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考虑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及具体学习特点,将本课程重新梳理整合,拟定了20个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点,并围绕这20个学习任务,整理制作了由各类型资源组成的教学资源库。每个任务都包含以理论、实训为主视频,习题、回课为配套的视频集,同时兼有简谱谱例、伴奏原谱谱例、伴奏音频、弹唱音频、教师示范音视频等相关资源,以及学生优秀作品展示和幼儿园课堂实录等拓展资源,逐渐建成具有本课程特色的复合型资源体系。
考虑到网络学习者的注意力特点,决定将教学视频时长定为5~10 min。在短时间内清楚、准确地完成一个教学任务的讲解,必须将传统课堂3~5 min的导入,15 min的讲解以及25 min的讲练结合,都进行压缩。经过仔细推敲,多次审核录制小样,课题组研究形成镜头录制方案,分三个机位(正拍、侧拍、俯拍)和两个场景(讲解、示范)来完成知识点讲解、教学示范、弹唱带练三项基本任务。
2.资源制作
本课程的资源包括文本、图谱、视频、音频四类内容。
(1)文本资源的制作
文本资源包括讲义和课件两类,这是课程资源制作的关键环节,只有把讲义写清楚了,并用课件的形式简明扼要地展示,才能有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
(2)图谱类资源的制作
图谱类资源制作是本课程中相对繁重的工作,伴奏均为原创,图谱全部需要课题组成员自己打谱,主要是用Overture、西贝柳斯、Quickmake等软件进行制作。
(3)视频资源的制作
视频资源的制作是课程建设中相对困难的工作。为了保证视频的录制效果和录制进度,课题组将讲义内容按照分镜头顺序进行编序,同时设计每个镜头的拍摄脚本,以达到知识内容的最佳呈现效果。为了保证视频画面的丰富性,理论部分采用“讲座+PPT”的形式呈现,实践部分采用“示范+讲解”的形式呈现[1]。尤其是实践部分,为了保证示范的清晰和直观,特别采用了侧拍、俯拍、特写等多种镜头形式,在视频画面设计中采用了字幕标注、配图谱示范等多种形式,确保易学易懂。为了保证画面的统一和方便后期剪辑,开放课程采用分镜头逐条拍摄完成。一个机位下所有的内容拍摄完成后,才能换另外一个机位,这样的安排常常与课程内容本身的顺序不一致,因此,排序时特别考虑了画面变换有序,知识点衔接自然等问题。
(4)音频资源的制作
音频材料便于学生使用,流量少,效果好。项目研究团队为每首歌曲录制了示范、带练两种音频,示范音频为标准速度,带练音频为带节拍器的慢速弹奏,用两种不同的速度满足不同需求的学习者。在这一环节中,学校购置了声卡、收音麦、耳机、电脑等专业录音设备,教师利用三角钢琴为学生录制了更多类型的音频资源,共完成了第一学期课程作业的示范音视频90多个,并新增精选儿童歌曲伴奏音频150余首。
3.后期整理
这一阶段主要对第二阶段中制作完成的资源进行剪辑、检查、整理,视频的剪辑需要根据脚本设计要求,将视频与其他素材进行连接和整合,最终形成完整的视频资源[2]。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剪辑师反复沟通并修改视频,为了清晰呈现教师要表达的内容,需要在一个画面中加入动画、图片、乐谱等辅助素材,这些素材都需要团队成员自己制作。
4.试点学习与整改
平台建设初步完成后,于2018年3月在校内试点班级开始使用,边使用,边更新,边修订。任课教师以职教云平台为依托,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帮助学生了解每周的教学内容;课上通过提问、讨论、头脑风暴等方式与学生实现互动,提高学习兴趣[3];课后布置任务、设置作业、发放测试卷,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此外,还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评价、视频回传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安排、观看学生上传的视频作业、对学生表现及时评价或打分等方式督促学生按时保质完成作业。
在实践教学中,师生逐渐掌握了平台的使用方法,能够有效将各类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同时,不断优化和更新现有资源,使其更加精准实用。
5.推广使用和持续更新
平台调试成功后,2018年9月全网开放,通过后台报表可以看到平台上的各类项目数据,系列指标均在持续攀升。使用者数量、点击率、访问时长等指标均已达到一定规模。平台已处于正常运行中,资源仍将持续更新(具体如图2-3所示)。
图2 平台使用基本信息
图3 平台资源访问情况
目前,学校已着手将制作好的资源在石家庄市多所幼儿园推广,鼓励幼儿园教师下载相关APP进行在线学习。学校将进一步加强与幼儿园合作,开发更多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案例,进一步丰富项目建设资源库。同时鼓励幼儿园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相关资源的制作,并聘请专家对科研成果进行审核,真正将平台建设成为幼儿教师继续学习、提升技能以及自我展示的平台。
(三)平台资源建设内容
在建设中逐步形成具有本学科特色的课程资源模式,现已完成包括视频类、音频类、文本类以及图片类等各类型的资源(如表1所示)。
表1 平台资源建设内容
项目平台资源主要有教师示范、律动及歌表演、幼儿园实录、音频、文本、图片等,具体组成情况如图4所示。
图4 项目平台资源组成情况
平台资源丰富,部分谱例资源如图5所示。
图5 部分谱例资源图
这些资源组成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库,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下载,学习。
项目课程的导学、视频、音频、讲义、演示文稿、谱例等资源已全部上传网络,并在持续不断更新,优化。
(四)平台注册及使用
平台注册使用分为教师和学生两类。
1.教师注册
教师注册主要有扫码下载教师APP,扫码注册为教师,新教师更新密码及个人信息,主持人为新教师建立班级,学生扫码进入新教师班级等步骤,然后可以授课并观看课件。
2.学生注册
学生注册主要有扫码下载学生APP,扫码注册为学生,进入名为“教师培训”的班级等步骤,之后可以观看课件进行学习。
三、成果成效
截至2020年7月,全部完成所有相关视频音频的录制和剪辑,实现了资源全面上网。资源容量不断攀升,资源用户数和访问量随着受众群体的增加也在逐渐增加,资源的建设和推广成效日益显现。本课程所有讲义、演示文稿、教学视频、示范音频、伴奏音频均为项目研究团队成员原创,所收录谱例均注有作者姓名,所上传的幼儿园录制视频均得到园方授权,所上传学生作品展示均为在校生课堂实录,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课程在职教云平台全面开放后,从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7月1日,选课学生11 029人,教师共组织课堂教学1569次,课堂交互32 500次,学生完成课件学习256 634次,作业2925次,考试149次,学生做题33 096次。
以2017级学前教育三年制2班为例,2018年9月3日至2018年10月23日,教师利用APP提出课前课后的具体要求,组织全班课后讨论及课上提问,学生点击数466次,访问时长6642min,学生评价五星率100%。
通过APP的辅助,学生实现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教师实现了课前查作业,回课讲重点,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资源库建设完成后,学生将完全实现网上学习、答疑及作业提交。考核方面,对在校学生采用的是线下“一对一”面试的考核方式,对社会用户采用线上提交作品视频的考核方式。数据表明,开放课程的各类型视频资源已经成为教与学的得力助手。
目前已将制作好的资源在本市多所幼儿园推广,鼓励教师下载APP进行在线学习,与幼儿园合作,开发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案例,引导幼儿园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制作,每一个项目研究阶段都聘请专家进行科研成果质量把关,真正将平台建设成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技能提升以及自我展示的平台。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存在问题
1.音乐活动示范案例相对较少
因音乐活动案例的制作需要设计—排练—录制—剪辑多个步骤,学生课业繁重,业余时间较少,拍摄的难度比较大,仍需进一步加强设计制作,将教学材料转化为类型资源。
2.幼儿园实录资源亟待充实
幼儿园中音乐活动课并不多,要想给学生展示较高水平的幼教课程,需要筛选园所,并与幼儿园多次接洽方能录制,需团队成员进一步深入幼儿园,利用大量时间来进行选排和录制,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项活动还不能顺利推进。
(二)改进措施
1.团队教师分工合作,按流水线方式进行准备,在设计、排练步骤完成并反复检查无误后,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视频录制和剪辑,避免重复性劳动。
2.深入一线与幼儿园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协助幼儿园教师开展音乐活动,将留存资料转化为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