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方式创新
2020-02-25课题组
课 题 组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91)
工匠指熟练掌握某一领域技术,针对这一领域的产品研发以及加工过程全身心投入的手艺人。工匠精神强调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全神贯注、追求创新[1]。工匠精神尊崇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秉持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对职业有高度认同感和责任感;追求产品研发与制作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2]。高职院校强化工匠精神的培育,既是对传统精神的继承,也是现阶段向制造强国发展的必然之需。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3]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佳绩作出重要指示:“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4]继承与发扬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这对工匠精神的研究及实践起到了进一步深化拓展作用。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工匠精神传承发展以及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重要作用,要将工匠精神培育真正落到实处。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关键在于积极创新管理方式,综合提升教师素质,将工匠精神的培育与教学体系融合。
一、管理方式创新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离不开管理方式的创新。高职院校的管理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政策保证和流程支持。工匠精神的融入对高职院校管理效能提升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前,高职院校在管理机制层面还存在一定问题,与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需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对工匠精神培育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管理流程还需要进一步精细化,管理规范标准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校企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推进,还没有形成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氛围,不能为工匠精神的培育提供充分助力,既影响了学校管理效能,也不利于工匠精神的培育。注重高职院校管理方式的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要契合时代需要,树立高质量办学、精细化施教、标准化管理的理念,使其融入教学管理的每个环节;二是提高管理程序的规范化和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编制、工作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和考核办法,提高工作管理效能,要结合实际,制定文件管理标准和规范,并完善整改措施,助力教学秩序的有条不紊和教学效果的逐步提高;三是进一步探索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思路,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助推校企合作一体化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加强教师素质培育
教师是施教主体,强化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教学实践中,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面临一定挑战,主要体现在:一些院校对工匠精神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缺乏精益求精的专业实践精神,专业技能不突出,实践教学能力偏弱。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围绕工匠精神的内涵要求,制定具体措施。第一,注重教师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的提升和转变。要加强教师工匠精神的教育与培训,强化全体教师的敬业、专注、精益求精和不懈创新等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第二,增强培训力度,提升实践教学标准。夯实实训实践教学平台基础,切实提高教师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实际操作技能水平,以满足工匠精神培育的需求。第三,进一步发挥教师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要采取措施激发教师积极性,如在考核奖惩以及职称晋升条件中提高对工匠精神培育能力的重视程度,提高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的权重等,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素质能力提升过程中,既是工匠精神培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实现个人价值的内在需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能够提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智力和精神参与度,使劳动过程真正具有创造的乐趣。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既可以夯实工匠精神培训的资源基础,也可以激励教师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只有切实感悟工匠精神、专业技能娴熟而且不断创新进取的教师,才能使工匠精神的培育取得实效。
三、与教学体系融合
(一)与思政课教学融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3月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思政课的重要地位和开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5]高职院校思政课与工匠精神培育关系紧密,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与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新时代思政课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高职院校要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工匠精神是职业道德的良好体现,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就是强化工匠精神培育,通过这个强化过程,逐步夯实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基础。特别要注意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内容,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的可操作性。把“大国工匠精神”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家国情怀,培育执着、严谨的精神,实现国家需要与个人价值实现的有机统一。
(二)与专业教学相融合
专业课重点在于对技能的“专”与“精”的训练,而工匠精神提倡的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则与专业课教育的内涵相吻合,都是“专”与“精”,是注重技能的专业与精细,二者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也就有了共通之处。学生在专业课教学中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者紧密相关,互相促进,以专业教学为基础,工匠精神的培育才有了专业依托;有工匠精神的融入,专业课教学的质量定会有明显的提高。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大纲设计,使专业课教学在教学大纲层面就强化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还要将工匠精神融入专业理论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逐步培育学生敬业、精益、专注的理念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更要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课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平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提高安全意识,遵守安全规定,遵照操作流程,实现安全操作,坚持精细意识,坚持标准意识,严格标准要求。
实训教学是专业教学的关键。在工匠精神培育中要发挥这个育人平台的作用,这主要是通过搭建实训基地这个平台来实现。实训基地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桥梁,更是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实践平台,是一个演练场。通过这个平台,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效果可以得到一个初步检验和提升。通过实训基地的成果展示和现场实操,学生会加深直观感受和操作体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创新创业平台,这为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了实践土壤,涵养着学生创业敬业的意识,实训基地的实操淬炼着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激发着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些检验和提升,对学生真正走入社会进行社会生产活动产生着积极的影响。高职院校应探索创新实训基地融合工匠精神培养的方法和手段,要建设好实训基地平台,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增加工匠精神影响元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与竞赛参与融合
职业技能竞赛是专业技能比试的过程,也是对职业意识、职业态度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过程。“要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4]。借助职业技能大赛,助力工匠精神培育。立足于综合知识检验与职业技能提升的职业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的一个展示平台,也是展示工匠精神的一个舞台,对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态度,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技能水平,都是一个检验。职业技能竞赛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意义重大,必须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既要注重技能大赛成绩,又要注重技能大赛过程对工匠精神的培育。要努力拓宽技能竞赛的参与范围,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让全体师生在竞赛参与中积累经验,提高技能,提升综合素养。还要创新竞赛举办方式,探索技能大赛的小型化、常态化和多样化,在学生、教师甚至管理者群体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比赛,实现“德技”竞赛的普及与推广。与竞赛参与相融合,进一步推进工匠精神培育。
结语
创新工匠精神培育方式是高职教育的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改革。无论是教学的宏观管理,还是课程的具体实施;无论是施教教师,还是受教学生;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实训,都应不断从理念上予以创新,将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特色与工匠精神培育有机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德技双修”的人才培养目标,助力强国战略实现的时代需要。
(课题组成员:柳连忠、刘晓音、郭丽杰、王琳、杨云、马骎、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