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生命教育“一体多元”模式研究

2020-02-25刘伟杰陈文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校园生命教育

刘伟杰,陈文斌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生命教育在上个世纪年代末被引入我国。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但目前生命教育仍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背景出发,对生命教育相关内容进行了研究。在现有学科体系下,生命教育最接近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我们认为,构建“一体多元”的生命教育模式是开展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生命教育的内涵

关于什么是生命教育并没有一个广泛认可的概念,从当前研究来看,对生命教育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看法。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包括“自然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和社会生命教育”[1],狭义的生命教育则主要指生命安全知识的传授、生死观教育[2]、生命尊严教育[3]等某一方面跟“生命”相关的教育。本文指的生命教育为广义的生命教育,我们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到社会之中,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4]

二、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生命教育的目标

生命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对待生命的正确的观点,包括如何对待自身生命、如何对待他人生命、如何对自然万物三个层面。

对于如何对待自身生命,要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活,为谁活,怎么活三个问题,使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懂得生命的价值,选择正确的生活方式。对于如何对待他人生命,要引导学生尊重每一个个体的生命,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解决如何处理人与人关系问题。对于如何对自然万物,要通过生命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意识,帮助学生解决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

很显然,对于每个人来讲,只有很好的解决了怎么对待自己生命的问题,才能更好的解决如何对待他人生命和自然万物生命的问题。因此,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自身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明确自身生命存在的方式,才能够进一步认清自身生命对于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价值,从而树立正确的生命珍贵观、生命平等观、生命价值观。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来看,生命教育目标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生命教育途径——“一体多元”

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有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应构建“一体多元”的生命教育模式,以学校为主导,家庭和社会积极配合,形成大中小学“一体化”生命教育网络,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1.课程建设为主体

第一,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设置生命教育学科,研究适合不同学段的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明确生命教育学分,配备相应师资力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命教育的效果。现有教育体系下,发挥不同学段的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最为简洁高效。现有的中小学国家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已包含了很多生命教育的内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使这些内容统筹协调,将分散在各年级的生命教育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大学阶段可以充分发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及《形势与政策》几门课的作用,将生命教育内容融入课程体系当中。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思政课教师要有生命教育的意识,将生命教育贯穿于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之中。

第二,开设一批生命教育选修课。选修课在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中起到重要的辅助教育作用,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课不但可以扩大视野,弥补不足,而且可以拓展思维,提高认识。在中小学阶段,可以根据地域情况,挖掘资源,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设立一些生命教育实践课程,作为《道德与法治》授课内容的补充。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四季变化和生命的繁衍生息,对生命的萌发、成长、衰亡产生直观的印象,充分体现地域风貌和地方文化特色;在大学阶段,可以根据学校特色,从不同学科角度,设立有一定理论深度的选修课程,如生态文明系列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动物学通识课程、植物学通识课程等,启发大学生深入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能形成一定的课程群,则教育效果更佳,也更能体现学校特色。

第三,挖掘各门课程潜力。开展生命教育要培养教师们的生命意识,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和使命,主动发掘课程中的生命教育元素,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传达积极健康向上的生命观。一方面,教师个人修养对学生影响是巨大的。学生们接触的每一位教师都会在授课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对学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教师具有什么样的生命观往往会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如老师是否尊重学生,将学生视作平等的主体,教师是否积极阳光,热爱生命,亲近大自然,这些看似是教师自身的思想修养问题,但难免渗透在日常教学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我们大中小学的许多课程当中都含有生命教育的因子或包含生命逻辑,每门课程都可以作为开展生命教育的载体,关键是需要授课教师去发现,去挖掘。如果注意挖掘,即使是纯工科专业,也一样包含生命教育的内容。

2.生命实践为补充

生命教育基于课堂教学,以课堂为主体,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限于生命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近些年来,青年学生自杀和伤害他人的现象偶有发生,纠其根本,还是对生命的认识不深刻,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生命教育应配以各种形式的生命实践体验,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从而提高应对和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生命问题的能力。

第一,模拟生命实践情境。阅历丰富的成年人往往有这样的感受:看望一次病人,自己会更重视身体管理;参加一场葬礼,会更珍惜美好的生活。其实,每一次这样的活动都是一次生命实践,这样的体验往往另人难以忘怀。对于学校生命教育而言,我们难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生活情境,但我们可以模拟。可以通过给学生观看优秀电影,或者看望病人,或者请有相关阅历的同学分享自己的情感经历等各种办法,使同学们能够在别人的故事里体验到生命的宝贵,加深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

第二,拓展生命实践路径。丰富的实践载体可以弥补生命教育课时少、内容不全面的不足,也是影响生命教育效果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开展生命教育讨论,也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革命英雄纪念馆、烈士陵园、森林博物馆等,或者到医院、养老院、植物园、动物园做义工,在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对生命的理解,体验生命的珍贵。

3.校园文化氛围为载体

校园文化是社会整体文化的一部分,包括校园内的楼宇、桥梁、树木、草坪等物态的文化,也包括以学生为主体的各种校园精神文化活动。不同学段的校园文化明显不同,同一学段的不同学校间校园文化也各有不同。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性格的形成、观念的养成影响巨大,因此,开展生命教育一定要重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

第一,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一个整洁干净,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的校园往往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许多美丽的大学校园已成为游览的胜地,如武汉大学的樱花,举国闻名,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在樱花盛开季前来打卡。疫情期间,武大还开展了云赏樱,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艰难时期,给人们带来春的气息,让人们看到生命萌发的美好。对于生活于其中的学生来讲,这种校园文化氛围时刻影响着他们,启发着他们。因此,对于任何一所学校来讲,都应该因地制异,根据学校条件,为学生创造生机勃勃的校园,使同学们不知不觉间受到熏陶和感染,在美的环境下成长成才,引导他们认识生命之美好。

第二,重视校园精神文化生活。疫情期间,全国大中小学生都居家上课,虽然保证了“停课不停学”,但无论是大学生还是中小学生,都表达了对回到校园的向往与期待。虽然居家一样上课,一样学习知识,但缺少了学校的氛围,学习效果难以保证。虽然各校根据自己情况也组织了一些学生活动,但仅限云端,效果有限,这让我们看到了校园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可以说,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对学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讲,除疫情这样的特殊时期,校园精神文化生活都是比较丰富的,各高校学团组织数量众多,学校、各院系组织的活动也丰富多彩,这些活动都可以作为开展生命教育有益的补充。但在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并吸引那些性格内向,不擅交流的学生参与到校园精神文化活动中来。对于中小学来讲,虽然有升学的压力,但张弛有度才能更好的前行,丰富的校园精神文化生活可以缓解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良好亲子关系为纽带

当前,中小学增加了挫折教育、生命教育,高校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了朋辈辅导,但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其原因在于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第一,重视家庭生命教育。家庭是开展生命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许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感到,当代大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是他们进入大学之前的十几年积累下来的。面对应试教育的压力,许多家长比孩子要焦虑,过问孩子成绩多,关心孩子心理少,唯成绩论成败优劣的家长仍然存在,导致一些家庭亲子关系紧张。还有个别家长不尊重孩子,动辄打骂。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难以有正确的生命观。

第二,家长应接受生命教育。原生家庭会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生命教育的纽带,是学生对生命的最初体验。生命教育不是从学校开始,而是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了,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对生命不断产生新的认识。这就需要提升全社会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孩子出生之前,父母就应该上生命教育课程,让每一对父母都清楚,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是独立的生命个体,理应得到尊重和爱。

5.新闻舆论为方向

加强舆论宣传是生命教育的重要路径,良好的舆论环境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能够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生命伦理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践行正确的生命观念。

第一,主流媒体要有阵地意识。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融媒体和全媒体时代,在这样一个崭新的时代里,一件小事就能引发广泛关注,特别是网络舆情,很容易因“标题党”的有意为之而发酵。习近平指出,“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搞乱人心;积极、正确的思想舆论不发展壮大,消极、错误的言论观点就会肆虐泛滥。这方面,主流媒体守土有责,更要守土尽责,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牢牢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5]由于阅历不足,青少年往往对媒体中传播的信息深信不疑,主流媒体在传播积极向上生命观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第二,加强自媒体管理。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发生在世界每个角落的小事件都可能成为网络热点。许多网络平台也给青年人发表言论提供了条件。一些人为了引起关注,往往会发表一些出格的言论,混淆视听。在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自媒体的管理,引导自媒体信息发布者传播健康向上的正能量。

四、“一体多元”模式下生命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一体多元”为生命教育提供了路径。为了更好的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还应采取符合生命教育特点的切实有效的教育方法。

1.多元教育法

与思想政治教育一样,生命教育从来都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职责。“一体多元”模式下,生命教育应从多个视角出发,开展综合性教育,构建健全的生命教育网络。从学校角度来看,要通过理论灌输与实践活动相结合,使不同年级的学生接受良好有效的生命教育;从社会来讲,要积极改变讳谈生死的观念,形成全社会关注生命教育的氛围;从家庭来看,家长要着意构建充满爱的成长环境,在家庭生活中对子女进行生命教育。通过多元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2.感悟体验法

一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来源于理论的学习,知识的积累,但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感悟和体验。生命教育中要通过理论讲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关注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更要强调生命感悟和体验。比如这次席卷全球的重大疫情就是开展生命教育的良好契机,要积极引导青少年,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对于每个人来讲,我们生命的长度是不同的,是我们无法决定的,但生命的宽度和高度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拓展的,是我们能够决定的,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生命观。

3.全媒体教育法

当代青少年伴随网络成长,各类媒体信息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但各类信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习近平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主流舆论,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和舆论支持”。[6]当前,在加强网络监管,构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的同时,应注重发挥各类媒体平台的教育和引领作用,有意识地开展不同类型的生命教育,使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形成强大的全媒体,发挥积极正向的教育作用。

总之,生命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各学段应积极构建“一体多元”的生命教育模式,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这样才能达到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校园生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开心校园
爆笑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