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的“三挑战四遵循”

2020-02-25李雪晶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辅导员

李雪晶,黄 容,黄 亮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41020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发展互联网、治理互联网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18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主动适应信息化要求、强化互联网思维,不断提高对互联网规律的把握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对信息化发展的驾驭能力、对网络安全的保障能力。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9.6%,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6%。作为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更是离不开互联网,各种层出不穷的新媒体让大学生欲罢不能,一个小时手机不带在身上都如丢了魂似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对他们的思想和思维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正是看准这一点,在网络上对涉世不深、人生观价值观还没定型的大学生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战争。在这场网络意识形态战争中,高校辅导员必须主动占领阵地,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因为你不去占领,别人就会去占领;你不发声,别人就会发声。辅导员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积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1]主动占领网络阵地,不断提升网络话语能力,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真正做到管得住、用得好互联网,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

(一)互联网思维的内涵

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2]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步入了智能生活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时时联网,在网络上各取所需、实时互动,这些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互联网思维”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互联网思维”概念,即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整个社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广义的“互联网思维”是指人们在通过互联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以开放、平等、协作、共享为基础,“以人为本”为核心精神的网状思维模式。 互联网思维本质上是一种民主化的思维,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媒介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信息的垄断被打破,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实现自己物质和精神的需求。简单地说,互联网思维就是以人为本的思维,不断满足人们各种的需求,正所谓“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互联网思维重新阐释了哲学关于一切社会生活中的普遍联系的最高准则,它正从一种系统性、商业性思维升华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思维模式,并应用于社会或生活的各个领域。[3]互联网思维主要包括用户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

(二)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的内涵

语言则是思维的表现,思维是社会的反映。所谓“话语”(discourse)是人们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在语用学中,话语表示具体使用的处于一个语境中的语言,尤其是一个话题的语段,其构造单位相当于句子或大于句子的言语作品。[4]话语是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具有社会性。法国思想家福柯认为,“话语”意味着一定社会团体依据公众认可的规则,使得其特定的意义在社会中得以传播,并以此确立其特定的社会地位。[5]因此,话语权既指应该享有的言论自由的话语权利,又指拥有制定规则、控制和支配话语能力的话语权力。话语权是一种信息传播主体的潜在的现实影响力,具有一定的引导力、领导力和向心力。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是指高校辅导员在网络环境下,依托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针对大学生在虚拟社会的认知和行为特点,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进行有效影响、引导和控制的能力。

二、互联网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权面临的“三个挑战”

(一)互联网的开放性挑战辅导员话语权的权威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其职业属性规定了他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言人。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打破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边界,淡化了教育者的权威。全媒体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的开放性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而且拓展了学生更多的表达渠道,“去中心化”不断挑战着辅导员话语权的权威。在互联网上任何人都是平等的,都有发言权,不以势大而言重,不因位卑而权弱。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学生了解知晓得更多,他获取知识的渠道不只老师、书本,他的资讯可能比老师还知道的多,知道的早。另外,一些无良网络媒体为了自身利益,杜撰编造虚假信息和炒作负面舆论,渲染负面消极情绪,导致学生对社会主流产生认识偏差,对辅导员的话语权威产生怀疑。

(二)互联网的多元性挑战辅导员话语权的导向

互联网是一面折射和反映现实社会的多菱镜,因为反映的角度、立场不同而呈多元化,成为各种思想观点自由表达、不同意识形态相互影响的平台。移动互联网连接无数的智能手机和摄像头,组成了新闻直播间,而且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记者,人人都可以是新闻发言人,人人都有话语权。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里,辅导员如何引领主流舆论,辅导员的媒体功能如何发挥,辅导员网络话语权如何行使,关系着网络思政的效果,关系着“为谁培养人”的问题。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利益的多元化挑战着辅导员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部分辅导员出现失德失范的现象,在辅导员自身都都存在困惑迷茫的情况下其话语权就不会有正确、坚定的导向。再则辅导员日常事务工作的繁重导致他们对网络新媒体的关注度、运用能力相对不足,与大学生媒介信息互动有限,故而造成辅导员网络话语权式微,导向不到位。

(三)互联网的互动性挑战辅导员话语权的储备

互联网的互动性是指网上信息的双向及时互通,这是其他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的单向流动,也改变了大学生参与的方式和频率,给不同观点和意见的交流、交锋和交融提供了平台,同时也关系着辅导员话语权的储备能不能促使其及时亮剑发声、进行有效交流、引导。有学者对部分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所学专业与岗位对口程度统计发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比例仅为8.3%,与高校辅导员职业相关专业的有30%左右,大部分辅导员所学专业为理工、医学、艺术等。[6]辅导员队伍中最优秀的代表尚且如此,足以反映这个现象在辅导员队伍的普遍性。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导致辅导员网络话语出现“失语”,甚至“失踪”;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导致辅导员网络话语传播上较为谨慎,不敢“亮剑”;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导致辅导员不具备将大道理以生动而富亲和力的话语答疑解惑,语言表达生硬无效。再加上由于网络技术的欠缺导致有些辅导员媒介信息影响力“缺失”;由于网络技术的欠缺导致有些辅导员网络话语权“缺位”。

三、互联网思维下高校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提升的“四个遵循”

(一)遵循用户思维,强化辅导员话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中都要 “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问题。“用户思维”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辅导员话语要有亲和力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们,用学生的话语体系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穿透力和亲和力。互联网时代,信息瞬息万变、技术不断革新,辅导员不能用鸵鸟心态面对新情况,动不动就搞简单封堵那一套,要顺势而为、因势利导,[7]坚守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主导权。辅导员与学生的网络交流是公共性质的交流渠道,其话语在学生视域中是官方的,因此,辅导员一方面要遵循职业道德及纪律要求,不断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另一方面要不断提升自身过硬的理论素养和良好的媒介素养,使其话语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从而有效增强其网络话语效果。首先,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辅导员要利用互联网及时收集学生的意见、建议,听取他们的心声,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使教育管理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更具针对性和人性化。其次,利用师生之间在网络上的互动交流碰撞出思想火花,在平等讨论中明辨是非,在坦诚沟通中产生信任。将原来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不容争辩的被动接受,变为平等的交流互动、主动的学习践行,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遵循平台思维,增强辅导员话语的互动性

平台思维是开放、共享、共赢的思维,主要通过整合各种资源打造一个开放、多方共赢的生态圈,更好地实现信息传播和沟通的自由平等。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互联网大会的贺词中提出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就要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将思想政治话语转化成生活性话语,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宏观与微观内容有机融会贯通,这样教育主客体之间才会变得平等和互动。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与教师没有距离感,才能产生亲近感,才能有共同语言,才能信服老师所说的话。否则即便老师讲得深刻入理,学生还是照样听不进去,他会认为那是大道理,那是老师的说教。辅导员要实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一要做到学生在哪里辅导员就在哪里,通过网络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其错误的看法和理解,要及时进行转化,让学生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与真相,积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作用。二要学会掌握话语技巧,适应大学生的语言风格,学会使用网言网语,学会讲故事,触动学生心灵,引发学生共鸣共情,将思想引领潜移默化地植入到学生心中。三要打造有网络影响力的教育平台,具备提升辅导员的议题设置能力,深入开展网络舆论引导,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8]积极引导大学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笃定前行,勇担光荣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四在处理突发舆情危机事件时,辅导员首先要第一时间发声,及时表明态度,抢占话语制高点,实时公布进展,保持信息权威性,让学生及时了解事实真相,避免刺激学生情绪。五要充分发挥学生在互联网平台的自治能力,共同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与学生一起把互联网打造成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

(三)遵循跨界思维,增强辅导员话语的专业性

跨界思维是一种用多角度、多视野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思维方式。跨界在横向上是对于不同元素、学科、专业、组织、行业、领域、界别和文化的交叉、跨越、重组与合作,在纵向上是对一系列的环节、阶段的超越和整合。[9]跨界思维非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高校要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教育部43号令也提出辅导员应具备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宽口径知识储备的要求,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努力学习成为“杂家”中的专家。坚持辅导员网络话语的主导权的前提条件是辅导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坚定的信仰。因此一方面要增强辅导员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核心的综合知识素养,提升辅导员网络话语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强辅导员的理论学习,坚定其马克思主义信仰。因为“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是心灵的自发需要,而是源于社会责任感,因此,学习成为信仰的核心问题。”[10]通过学习真正做到“在马言马、在马研马、在马爱马、在马信马”,坚定“四个自信”;再则,在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高校学生往往是最新科技、最新技术的最新接收者,而教育者往往是被动、落后地使用某项互联网技术,表现出来的情境就是永远慢一拍。[11]因此,辅导员还要转变思维、审时度势,紧跟形势,不断学习互联网技术从而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力,成为网络“意见领袖”。

(四)遵循大数据思维,增强辅导员话语的科学性

数据思维是指通过对用户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找到各变量的相关性,从而增强对用户行为的预测性,即运用数据信息处理技术有逻辑、有依据地自动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并提供参考意见,代替部分人脑思维功能分析问题做出决策。互联网交往的隐性化,使得大学生在现实世界和网络虚拟世界可能有不同的表现。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的行为都以数据形式存在。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状况、生活习惯等都可以从大数据中体现出来,因此,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行为习惯,做到心中有数,具有针对性;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理有据,具有科学性。一是辅导员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趋势和特征,积极使用新媒体,善于通过学生在朋友圈、QQ、贴吧、微博发布的动态捕捉信息,及时进行研判、沟通、介入。二是辅导员还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善于捕捉到学生的关注点、兴奋点,使用学生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达到与学生同频共振,使教育内容真正被学生认同、吸收、内化。只有遵循大数据思维,才能实现对学生的精准把握和对学生需求的无限贴近,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服务和引导,针对性地根本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辅导员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