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的困境和实现路径研究

2020-02-25王鹤岩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战略农民农业

王鹤岩,冯 凯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163318)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又系统阐释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明确指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本文从乡村振兴战略入手,把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作为研究的重点,并紧扣实现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行之有效的具体实践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意义

任何一种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现实依据。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对以往“三农”工作的总结和发展,也是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阶段特征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重要战略抉择,准确把握住了我国当前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农村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时代问题。

(一)乡村振兴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我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对于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具有重大意义,由此奠定了农业在封建社会的重要地位,直至近代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代社会乡村建设运动的探索。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以梁漱溟、晏阳初、卢作孚等人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阶层倡导的乡村建设运动应运而生。梁漱溟在山东邹平筹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以邹平县为实验区进行了探索。晏阳初开展平民教育运动,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进行“四大教育”,在定县取得了经验。卢作孚在北碚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乡村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改造和建立人民公社的探索。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我国开始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农村为工业发展提供支持,城乡要素流动单纯从农村流向城市,渐渐出现城市与农村相分离的二元对立结构,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地位的下降。

改革开放之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安徽小岗村18户村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极大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农业改革发展带来了机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积累了经验。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农业农村农民,并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并推行一系列政策逐渐改变了农业单一、农村落后、农民贫穷的局面。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政策支持下,农业取得了快速进展,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思路,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积累了宝贵经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乡村建设的探索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形成过程。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继承性,是对以往不同历史阶段探索有益成果的继承,同时也具有开创和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1]在这一阶段,我们既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又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农村、农民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实现农业强的愿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2]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农产品质量不高,供需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年)》(以下简称 《规划》)指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3]要在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条件下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效益和知名度,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积累经验。

其次,有利于实现农村现代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农村美的局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4]当前,农村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为此,《规划》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的目标。[5]加大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为农村现代化创造更有利的条件,有助于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农村美的局面。

最后,有利于农民增收致富,奔向共同富裕的前景,实现农民富的目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6]当前,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于城市,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方面还需要改善,为此,《规划》指出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7]必须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抓手,一方面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另一方面完善落户制度,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最终通过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实现农业农村更好发展离不开乡村振兴。一方面,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农民和市民地位平等,人人都有享有美好生活的权利,“三农”问题如果无法解决,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农村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阶段都为国家建设提供了支持,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绝不能缺少农业农村现代化,也不能脱离农民这一广大群体。

二、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重大工程,需要统筹考虑,稳步推进,在这一过程中,要全面、充分认识到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紧紧抓住问题,拓宽思路,为乡村振兴奠定基础,不断取得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一)农业科技创新不足

农业科技创新是引领农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在推动乡村振兴中起着至为重要的作用。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健康合理运行提供了保证。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科技创新不足的问题。许多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表明,如果没有农业科技创新就不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就会在世界上落伍。

(二)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存在错位

在过去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城乡关系是单向的要素流动,即由农村流向城市,乡村支持城市,在农业农村的支持下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这给城市和乡村带来了不同的效应,一方面农村给城市发展提供了更多要素支持,加快了城市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却带来了农村发展的落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城镇化进程起步晚,一二三产业发展不均衡,人才流向城市,农村空心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重塑城乡关系尤为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劳动,依靠农村劳动力的优势,我们迅速推进了工业化进程,为城市建设带来了巨大机遇,但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很长一段时期工农关系分离,农业的地位未改变,同时工业没能够支持农业。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实现工农互促,城乡融合,这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

(三)未能走出一条特色化绿色化的发展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实施了“千万工程”(即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实行有别于城市的乡村建设,有效带动了浙江乡村的发展,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特色化发展是在推进乡村振兴中需要考虑的实际因素。当前,很多地区还未形成特色化的振兴道路,未能实现特色化发展,这给乡村振兴带来了困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农产品众多,要大力培育绿色农业,发挥农产品绿色优势。当前,还未完全形成这一良好趋势,此外,没有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绿色健康的品牌。同时,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文化特点,没能根据自身优势合理发展经济,没能充分发挥本地区优势。

三、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坚持新发展理念是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的战略性抉择,同时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思路。 实施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践永无止境,思想也就需要不断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践发生了许多变化,这就要求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同步推进。二是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特色化绿色化的振兴道路。通过调查研究,创新方法,了解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坚持特色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是最有前途的事业,农村是最广阔的天地,农民是最富有创造力和奋斗精神的群体,才能以新思路、新方式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打开乡村振兴的广阔思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分步骤、有阶段推进农村改革

首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乡村振兴,提出“四个优先”,即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8]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以“四个优先”为思路,保证对于农村的支持力度。其次,完善“三权”分置制度。根据本地区实际,创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尊重人民意愿,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探索土地绿色环保的开发利用方式方法。最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就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提高农民收益,为农村改革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三)坚持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乡村振兴战略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步骤、有阶段推进农村改革,保障农民合法权利,才能为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实现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各地条件不同,发展方式不同,就决定了全面振兴不能采取同样的方式。一方面,发展好的地方要向发展落后的地方提供支持,促进资源、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在不同地方实现共享。只有当要素在各地之间充分流动时,各地才能实现协调发展,实现要素配置效果最优,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不能为了发展牺牲环境,要在环境可承受的范围内,坚持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合理的振兴方案,重视对耕地的保护,重视对林地、湿地的保护。

猜你喜欢

战略农民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战略
战略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