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工会作用及路径研究
2020-02-25蔡传钦
陈 洋,蔡传钦 ,张 敏
(1.华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510642;2.中国农业银行 广州分行,广东 广州 51064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面对新的社会矛盾、新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战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人才,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生物种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新业态,这要求学科之间融合发展,用新工科、新文科来改造农科,发展新农科,从全产业链的维度培养“一懂两爱”人才。然而目前的学生特别是涉农院校学生存在涉农就业意愿低、学农但不爱农的问题[1]。因此党和国家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和改革方向,旨在通过“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自愿形成的群团组织,团结着诸多的教师,同时也是高校党政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优势,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与育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工会作为学校重要的组织,除了对教职工做好服务、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外,还应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三全育人”改革。
一、理念内涵:“三全育人”含义诠释
新时代面临新的国内外社会矛盾和挑战,在此背景之下高校的人才培养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怎样开展立德树人工作,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重要课题。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其中之一就是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三全育人”改革理念的提出,正是从社会需要出发,针对目前育人过程中存在育人主体缺位、育人过程不完整、育人方位单一等问题而提出的教育改革方向。“三全育人”改革要求学校各部门、各个体均需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并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方位。
全员育人,一方面需要具有不同知识背景、工作经历、不同岗位的教职员工都参与到育人中,打破“育人就是专业教师的事情”这种片面的观念,让学校每一位教职工都意识到自己是育人主体之一、自身工作即是育人环节;另一方面,需要发挥家庭、社会等协同育人作用,学生的成长不仅与学校这一主体相关,同时还会受家庭环境、社会氛围的影响,家人的态度、社会价值导向等均会影响到学生的价值塑造、理想信念树立与价值选择。高校要厘清各职能部门、各教学单位、各群团组织在教学、行政、管理及服务上的职责,要求各部门以服务学校战略目标为原则、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在育人的全过程各司其职,每个个体立足自身岗位做好各项工作,并充分发挥家长、社会的育人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全员参与育人的工作格局。
全程育人,即人才培养要贯穿于立德树人全过程,包括学生的入学、期间学习与实践、毕业离校,整个过程都需高校发挥育人职能,摒弃“只重视学生上课学习这一过程”的片面观念,让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都能受到学校各育人主体的培养与教育,实现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都能接受到来自学校的培养与教育,实现育人环节不缺位。
全方位育人,即要求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局限于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传授,还应该重视第二、第三课堂的育人作用。通过第二课堂搭建实践平台,如构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创造丰富的校内实践载体(科普、讲座、挑战杯等学科竞赛、攀登计划等学术研究项目),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实践掌握知识,再将理论知识用于学术创新等课外实践,在实践中理解知识。校外第三课堂是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益补充,通过第三课堂将知识真正用于社会生产活动。第三课堂建设和改革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积极参与社会生产活动、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产业学院、担任科普研学基地志愿者等方式,让学生贴近生产端,投身具体产业化过程,让学生更加接近产业实际生产活动,运用、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三类课堂对学生全方位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知识参与具体社会生产活动并进行创新,以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让学生发展路径多元化。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伟大中国梦的人才需求,对高校提出的人才培养新要求。但是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存在成员缺位、育人环节不完整、育人方位重心偏移等问题[2]。人才是第一资源,高校应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国家需求为导向,通过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新时代社会的需求。对高校而言,每个部门、每个个体都有育人职责,都要参与其中。高校工会作为教职工自愿形成的群团组织,团结着大量的教师群体,掌握着一定的行政资源,是高校重要的部门之一,它的工作涉及学生学习、成长的方方面面,因此参与育人过程义不容辞。
二、理论分析:高校工会自身禀赋特征及职能
(一)运用资源禀赋理论分析高校工会优势
资源禀赋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的,是用来解释不同国家生产相同产品具有不同成本这一现象的理论,并且指出是由于不同国家或地区在资源的数量、质量上存在差异,在生产时不同要素投入比例存在区别,因此存在成本差异。资源禀赋理论强调资源特征以及由此带来的优势,高校工会是高校团结、凝聚教职工的群团组织,一方面拥有丰富的人才优势,另一方面具有显著的组织优势和平台优势。因此,可以运用资源禀赋理论来分析高校工会特征,进而探讨其能够在“三全育人”改革中担负怎样的使命。
1.人才优势
人才优势即高校工会是一个师资储备库,拥有雄厚的师资资源的优势。高校工会是教师、行政人员等教职工自愿组成的群团组织,他们或是具有博学知识的知识分子、或是有精湛管理能力的管理与服务者,因此工会拥有丰富的教学和管理人才。工会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更好地投入到人才培养中,为“三全育人”改革作出贡献。其一,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优势,通过丰富的知识育人。专业教师拥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工会应当通过团建活动等渠道呼吁、鼓励广大教师为学生将知识讲透、讲深、讲明白,做好知识传播者,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其二,鼓励教师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积极对学生进行课程思政。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导者,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将学科所蕴含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传递,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担当,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三,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特长,对学生成长进行服务。如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讲座,为学生讲解怎样进行新生适应、怎样排解压力、怎样控制情绪、怎样人际交往等,以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就业相关部门可以对学生面试、简历制作等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求职就业,实现专业、理想与岗位相匹配,做好服务育人工作。
2.组织优势
组织优势即工会在协调组织内部功能的同时,可以协调各教学单位、各职能管理部门的资源。校工会委员会从所有会员中产生,并且它有自己的组织架构,各部门分工明确,为广大会员提供日常服务,如开展身心健康系列文体活动、慰问劳模活动、庆祝“三八”妇女节系列活动、科研活动等。各二级单位有相应的工会组织,由二级部门的工会成员组成其委员会,为二级单位的教职工提供各项发展服务。因此,高校工会有完备的各级委员会,组织体系严密、完整,能够通过自身组织优势和协调学校资源优势,在学校的改革事业中发挥积极作用,做好组织育人工作。
3.平台优势
平台优势即高校工会的构成成员——教师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育人的优势以及行政管理人员通过管理服务对学生进行育人的优势。高校工会组成人员是学校专业教师和管理与服务人员,岗位性质决定了其拥有广阔的平台优势开展育人活动。专业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利用好这个平台对学生进行全程、全方位育人。一方面可以通过课堂传授知识,为学生讲解学科、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前沿知识,增加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实现教书育人。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要构建协同育人的课程体系,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专业课程教育。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课堂进行课程思政,向学生传递专业价值、人生价值信息,对他们进行正确思想引领。对于管理服务人员而言,在为学生提供发展服务时会与学生产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可利用此时机对学生进行育人。比如,在为学生服务时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态度,将学生利益放在第一位,会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用心、走心,从而让自己暖心,让学生内心充满爱;在与学生交流时态度谦和,会让学生更加亲近、自信,在人际交往中亦会更加友善。通过提供学生需要、满意的服务,能实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实现管理育人。
(二)高校工会具备的职能
1.参与学校制度制定
高校工会是学校重要组成单位,其负责人一般是高校党委委员,因此能够发挥其组织优势参与到学校政策制定。一方面学校在制定制度时,如学生违纪违规管理办法、休学退学办法、出国出境交流管理办法等,会将意见稿发给工会成员——广大教师征集意见,从而实现工会成员参与学校制度制定的职能;另一方面,在征集广大教师意见后,会将制度文本拿到学校党委会上进行表决,再一次实现工会参与制度制定职能。通过参与到制度制定,从工会育人视角表达自身意见,并融入到制度设计中,让教师更好地通过课堂进行专业知识传递、课程思政与价值观传递,让管理服务人员为学生提供满意、开心的服务,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通过参与学校制度制定,实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2.参与学校发展规划
工会可以通过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校教师代表大会广泛征求学校发展的意见,运用其平台优势通过教师在一线工作的视角,提出学校需要且适合校情的发展规划。如专业教师在任课过程中与学生交流得知学校图书馆桌椅、书籍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则可以提出扩大图书馆规模的建议,工会在征集会员的意见后,可以呈递给学校办公室参考,甚至可以在学校党委会议上提出此建议,以解决学校在事业发展中的矛盾,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让学生收获更多的文化知识,更好地受知识的浸染;亦能满足教师科研的需要,通过科研反哺学生的学习,让学生增长才干。让学校学科良好发展,让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让教职工有归属感、责任感、幸福感。通过参与学校发展规划,实现文化育人、科研育人。
3.参与重大决策
工会可以发挥其人才优势,通过各类代表大会集思广益、发表意见,参与学校各项决策的谋划、论证与实施。在教职员工权益方面,如在薪酬福利改革时,工会应该鼓励广大会员教师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结合自身岗位性质提出合理建议,并以工会为单位向决策机构递交建议,参与决策,保证各群体所得更加公平合理。在学生相关决策上,如在讨论是否要求研究生以发表论文或发表何级别论文为毕业条件时,教师们应基于学生学术能力提升的必要,并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及时反映事情的必要性、重点、困难,实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学有所获。综上所述,工会及广大成员不仅能站在维护教职工权益的角度,还能从学生培养角度出发参与做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的决策,让学校的决策更加科学。通过参与重大决策,实现管理育人。
三、逻辑分析:高校工会与“三全育人”的作用关系
(一)高校工会能作为育人主体之一参与育人实践
高校要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管理和服务人员等各方面人员的积极作用,打造全员育人共同体[3]。高校工会由诸多专业教师、管理与服务人员组成,学生的知识获取离不开专业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在校生活离不开管理与服务人员日常的管理和服务。因此教师和管理与服务人员会因知识传授、业务办理而与学生接触、联系、互动,工会成员则可以在相关联的过程中发挥育人作用,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思想引导、价值观传递,充分发挥人才、平台优势,作为育人主体之一参与育人活动,进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二)高校工会能参与立德树人全过程
高校工会主要组成人员为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这些人员的工作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在学生入学时,管理人员可以向学生讲解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管理制度,包括违纪违规管理办法、宿舍文明公约、学籍管理办法、创新创业管理办法等,并且在入学教育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入学时即开展育人活动,传递学校育人理念。在学生正式上课学习后,专业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来传授知识,通过专业知识传授来育人,开展课堂思政教育。在学生毕业时,管理人员可以对学生进行离校教育,教育学生要文明离校、及时归还借用书籍等,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老师则可以在毕业期对学生进行职业引导、法律知识科普等,对学生进行离校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坚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工会全程参与育人活动,进行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三)高校工会能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
学生在学校不能只学习专业知识,而应全方位进行学习和锻炼,因此对学校而言应做到全方位育人。专业老师除了在课堂45分钟进行课堂育人外,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实践育人,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可以开设实践课培养学生课外技能,可以带队开展“三下乡”和社会调研等活动,进行实践育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理论知识落地。心理健康中心的工作人员则可以组织策划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就业竞争力提升指导、诚信还款教育等,进行文化育人,保持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品行修养。高校工会可以通过其具备的平台优势,通过第一、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全方位进行育人,以实现实践育人、心理育人。
四、实现路径:高校工会在“三全育人”实践中发挥作用的路径
“三全育人”改革要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标“三全育人”工作要求,全面协调各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着手,围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开展育人工作[3]。武贵龙认为,实施“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不是要“另起炉灶”“彻底革命”,而是要与学校各项制度和工作有机融合,积极推行浸入式、渗透式的“隐性教育”,如融入制度建设、融入日常教育、融入文化和实践;要发挥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管理队伍、服务队伍的职能,并加强协同育人作用;另外,还应制定对教职工的科学评价体系[4]。因此,从协同育人理念出发,本文基于工会的优势,从直接和间接效应两方面探讨工会在“三全育人”中扮演的角色。
(一)直接效应
高校教师通过课堂授课、课下讨论直接与学生进行接触,因此能够直接对学生进行影响,能发挥教书育人的直接效应。因此,高校工会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发挥其人才优势、平台优势,直接对学生发挥教书育人、文化育人作用。
1.抓素质建设、强师德师风,打造品行优良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的言行会深深影响到学生,教师在教学一线直接面对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因此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有十分严格的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德行,通过讲台效应直接传导给学生,会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工会要发挥师德师风建设的作用,除了重视教师的专业水平外还应重点抓教师的素质,强化师德师风教育,在优良师德师风的作用下,让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遵纪守法、言行文明、守正气拒邪气,培养出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教书育人。工会可以通过会员大会给全体教师宣讲师德师风的重要性、正反面案例;可以利用教工之家、集体活动等阵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可以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和探讨,让良好品德修养在学校师生中蔚然成风。工会通过自身的优势,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好,这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决定了是否能直接良性引导学生。
2.重专业能力、拓知识深度,培育专业实力雄厚的教师
大学教师的专业水平是高校安身立命的根本,学校的师资水平亦决定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办学水平,对学生则形成最直接影响。专业知识雄厚的教师可以将知识讲解透彻,给学生带来知识的洗礼,让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以后走上社会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学生培养质量提升,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反之,如果教师专业知识不雄厚,课堂上对学生的启发不够、为学生讲解知识不深刻,学生则不会从本质上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从而培养出的学生在专业素质上会大打折扣。因此,工会应该重视教师的专业能力,鼓励教师开拓视野、钻研知识,提升自身知识和教学水平,更好地在课堂时间呈现出精彩的授课,如此学生才能掌握到更多、更深的知识,才能进一步进行创新,发挥青年一代的潜力,展现青年一代的理想和担当,用真实才干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工会可以提供机会让教师赴国内外研修访学、集中备课、教学经验交流等,提升教师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以雄厚的知识培育学生。
3.擅价值引领、专生涯指导,培养具有理想信念的时代新人
教师除了在课堂讲学、课下答疑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外,还有其发挥作用的广阔空间,比如擅长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将思政融入课堂;专注对学生进行大学生涯规划指导,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工会组织是在党的领导下的群团组织,工会会员接受党的理论教育,广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融入思想政治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学生,培养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愿意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人才。教师们还可以向学生们分享自身学习过程、成长经历、思想价值观,给学生以启迪,引导学生要提前规划好大学生涯,以目标为导向,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自己以后要成为怎样的人、需要给自己“充什么电”。通过教师的直接价值引领和指导,让学生心中具有崇高共产主义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的奋斗目标,实现学生思想的成长,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二)间接效应
高校工会在性质上属于群团组织,能够通过参与学校的制度制定、发展规划制定及决策制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通过参与外部规则制定间接实现工会的管理育人功能。因此,高校工会可以通过以下路径发挥其组织优势,间接对学生发挥管理育人、教书育人、科研育人、服务育人作用。
1.提高站位、共谋制度建设,用完善制度育人
制度保障了学校按照正常秩序良好运行,完善的制度会激发学校师生的活力,让学生健康发展。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与实践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引导和约束,完善的、健全的制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力、创新力和潜力,让学生有好的外部环境开展各种学习、实践活动。制度设计时应纳入人文关怀元素,让学生感受到制度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具有“温度”的、能让学生迸发出激情的,让学生成长为有正确思想和强健体魄的人;让制度与学生之间充满亲和力,并与学生成长和需求同向同行,使培养出的学生遵守规则的同时内心充满爱,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事业,并带着这种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光发热。相反,不完善的制度让学生没有舒适的外部环境,会限制学生的想象、束缚学生的潜力、削弱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感受不到制度的温暖,不利于树立制度自信。因此,工会应该参与学校制度制定,分享广大教师在一线教学的所见所闻,从自身与学生直接接触的视角完善制度,保证其合理性、亲和性、同向性。通过完善制度间接实现管理育人功能。
2.行使职能、参与发展规划,以长足发展育人
学校的发展规划影响学校事业长远走向,更影响学生成为怎样的人。学校制定长足的发展规划,即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进行学习和实践,让学生在学校的改革发展中搭上顺风车。比如,学校制定学科发展规划来打造国家一流学科,就会在相应学科上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最明显的是会引进学科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对学生而言就会接受到更优质教师的授课、解惑,能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助于学生专业发展。再如,学校拟建设为世界知名高校,则会制定国际化发展规划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这就为学生创造了访学、留学的机会,能够帮助他们开拓学术视野,了解国际学术前沿。因此,工会应该积极参与学校规划制定,通过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带动学生良性发展,以此实现间接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功能。
3.勇于担当、参与重大决策,以科学决策育人
学校的重大决策决定了学校的发展走向、办学导向、教学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并且会作用于学生,因此学校的重大决策必须集思广益,使其符合学校校情、满足学生学习生活需要。对于工会而言,应该履行自身使命担当,在学校做出重大决策时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学校要做出科学决策,就必须掌握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知道学生的成长需求,只有满足学生的需求,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能够服务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因此工会应积极参与学校决策,使决策能基于学生需求,为学生品德修养提高、专业技能增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保驾护航。工会应立足学生需要,勇于担当,参与到学校重大决策中,通过协助学校做出科学决策间接实现服务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