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霸政邦交影响下的卫国政治婚姻解读
2020-02-25郇延民孟庆珍
曾 剑,郇延民,孟庆珍
(1.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基础教学部,山东 青州 262500;2.青州实验中学,山东 青州 262500)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割据、争霸图存、礼崩乐坏,导致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进一步复杂化。为了与他国稳定邦交关系、达成攻守同盟,在争霸活动中取得主动地位,各诸侯国都竭尽所能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朝、聘、会、盟、人质、出奔、联姻等,而政治联姻因其关系到宗法、婚姻、继承、亲缘等诸多问题,无疑是其中最有效的方式。卫国作为春秋初期的“诸侯之长”,其政治婚姻具有重要代表性。当前,学者们对于卫国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其历史进程、卿族政治、风俗礼仪、邦交关系、政治兴衰、地位变迁等方面。代表性成果有翟士航的《春秋时期卫国地位的变迁及其原因》、丁善科的《春秋卫国未能称霸原因探析》、郑腾腾的《从州吁之乱看卫国》、李书亚的《以改革、礼制为中心探析先秦卫国的政治兴衰》等等。但截至目前,学术界对春秋卫国的研究成果非常少,专门研究卫国政治联姻成果更是一片学术空白,研究并深层次挖掘时为中原大国的卫国政治婚姻的背景、类型、社会影响,为研究先秦时期的政治婚姻史打下基础,是笔者写作此文的初衷所在。
一、卫国政治婚姻的重要背景
武王灭商之后,实行分封制。因为商朝王畿之地极其重要,以商都朝歌为中心,武王将其封给了他的三个同母弟弟,即:朝歌之北封给霍叔,是为“邶”;朝歌之东封给管叔,是为“卫”;朝歌之南封给蔡叔,是为“鄘”;商都朝歌封给商纣王之子武庚。霍叔、管叔、蔡叔被称为“三监”,以监督武庚的行为。武王去世后,成王年幼,武王之弟周公辅政。武庚联合霍叔、管叔、蔡叔作乱,后被周公平定。为了稳定政局,周公将其最坚定的支持者、在平定叛乱中立下汗马功劳的九弟康叔封在卫国,实际管辖原“三监”和武庚之地,成为西周初年的诸侯大国。据《尚书》记载,周公诰诫康叔要勤政爱民,“无作怨,勿用非谋、非彝”[1]546。康叔不负众望,“和集其民,民大悦”[2]545。自康叔至武公历经11 代国君,卫国国势较强、政局稳定,百姓殷实富足、安居乐业。
从地理位置上看,春秋时期的卫国为中原内陆重要国家,大致疆域西起河北辉县、河南修武县,东至山东定陶县、汶上县,北临河北武安,南到郑州、中牟之间[8]11。“卫以介在齐、晋、宋、鲁,四面皆大国,无所朘削,又屡经狄难,崎岖迁徙”[3]532因为卫国四周均有邻国,且皆为大国或中等国家,有宋、鲁、晋、齐、陈等,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加上地处平原、易攻难守的劣势,与邻国搞好邦交关系、稳定政局、避免战争显得尤为迫切。历代卫国国君都在内政和外交上采取了种种措施,缔结政治婚姻无疑成为重要方式。即便如此,由于多位国君骄奢淫逸、卿族政治的壮大、外交政策的失利、违礼行为的频频发生,导致卫国国力的衰退,虽有政治联姻在几次重要关头救助了卫国,亦有卫文公至卫定公几代明君对卫国的改革与中兴,仍然避免不了卫国为了躲避战争、减少战争损失、保卫国家社稷而四次迁都的历史命运。
二、卫国政治联姻的基本分类
(一)卫国国君娶他国女子
春秋时期的卫国,历33 君,所娶夫人及嬖妾更是难以计数。但在史册上有记载的并不多。其中庄公之夫人庄姜;庄公之妾厉妫、戴妫、夷姜;宣公之夫人宣姜、齐女;定公之夫人定姜;襄公之夫人宣姜;灵公之夫人南子;卫大叔懿子夫人懋女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卫国女子外嫁他国
自古郑、卫美女多,卫国公族女子以其美貌、聪明、知书达理、爱国正义而著称。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嫁于齐僖公并生下齐桓公的卫姬、嫁于齐桓公的长卫姬与少卫姬、嫁于许穆公的许穆夫人、嫁于宋桓公的宋桓夫人、嫁于楚国的卫女、嫁于黎国的卫女、嫁于晋国的卫女等。
(三)卫国与霸主大国联姻
春秋时期,齐国、晋国、宋国、楚国先后称霸,是为霸主。为了求存壮大、结交同盟,在邦交中不被孤立,卫国积极通过政治婚姻密切与这些大国的关系。因为鲁、晋皆为姬姓,鲁国源出周武王之弟周公,晋国源出周成王之弟叔虞,与源出康叔之卫国同族同源,为避讳“同姓相婚”,卫国与鲁、晋通婚很少。见于史书记载的只有两次例外,一次为卫姬嫁于晋平公为妾。另一次为晋悼公孙女嫁于卫大叔懿子,并生下悼子[5]1861。
卫庄公在位时,齐国成为东方大国,卫国当时亦是疆域辽阔的原商朝京畿腹地的大国。为了建立长久的友好同盟关系,自齐庄公和卫庄公时期开始,齐、卫两国不断通婚。卫庄公在继位的第五年即娶齐庄公的女儿庄姜为妻。齐庄公的继任者齐僖公娶卫国公主为妻,为卫姬,后生下齐桓公。卫宣公娶齐僖公之女宣姜,后生下公子寿与公子朔(卫惠公)。卫宣公死后,为了维系齐、卫两国的关系,齐国竟强迫宣公之子公子顽烝于宣姜,后生下齐子、卫戴公、卫文公、许穆夫人、宋桓夫人。齐桓公继位后,连续从卫国娶两位妻子,是为长卫姬与少卫姬。因齐桓公之母为卫国公主卫姬,所以,齐桓公娶长卫姬与少卫姬实际上是结舅表婚[4]65。卫文公后娶齐桓公之女为夫人,文公之母为宣姜,为齐桓公之姊妹,所以,卫文公与此齐女亦为结舅表婚。多年之后,卫定公娶于齐,为定姜。献公之子襄公继位后,又娶于齐,为宣姜,所以,卫襄公亦是结舅表婚。通过这种层层深入的政治联姻关系,卫国与齐国的邦交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
宋国是建都于商丘(今河南商丘南)、位于卫国北部的子姓国,第一代国君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2]557。宋桓公在位时,宋国国力较强,一直追随齐桓公的霸权,无论是会盟,还是征伐异国,宋桓公都是齐国的坚定支持者。宋桓公娶的夫人是齐桓公之妹宣姜与卫公子顽的女儿,史称“宋桓夫人”,从这点上推测,宋桓公应称呼齐桓公为舅父。宋桓夫人后生下宋襄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宋文公继位后,晋国曾经率诸侯伐宋,后来,楚庄王出兵包围宋国长达八九个月之久。文公死后,共公继位,采取了和好晋、楚的策略,宋国过了几年的安定生活。卫女在前583年,嫁于宋共公,作伯姬之媵。宋平公继位后,宋国再次遭到了楚、郑等国的侵袭。宋元公继位后,宋国国力愈加衰微。宋国之女南子在此背景下出嫁卫国卫灵公。后来,宋子朝和宋女(子朝女弟)嫁于卫大叔疾[5]1859。由以上分析可见,卫、宋两国的联姻也几乎贯穿了整个春秋时期,影响较大。
(四)卫国与陈、许、黎等其他诸国联姻
陈国是位于卫国南部,居于郑、宋、蔡、楚之间的一个中等诸侯国,与卫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邦交关系。虞舜后代妫满从商朝投降周朝后,周武王将女儿大姬嫁给他,其受封建立陈国[2]535。卫庄公从陈国娶陈桓公的姊妹厉妫与戴妫,厉妫生下孝伯。戴妫生下儿子完,后继位为卫桓公[5]31。
许国为姜姓诸侯国,首都在今河南许昌东。卫宣公七年(前712年),许国遭到了齐、鲁、郑三国的侵伐,许庄公投奔卫国,可见,两国友好关系由来已久。卫惠公三年(前697年),许叔入于许,许穆公继位于许都。后,许国国力日强。许穆公于卫惠公二十二年(前678年)参加了由齐桓公主持的会盟。宣姜与卫公子顽所生的小女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嫁许穆公的,史称许穆夫人。卫、许联姻,进一步巩固了两国关系。
黎国为周朝初期武王封给帝尧后人的封地。国都在山西长治西南,后被狄人侵伐,在晋国帮助下迁都于今山西黎城东北的黎侯城。黎庄公时期,娶卫侯之女为夫人,史称黎庄夫人。
此外,见于史书记载的卫国国君夫人还有夷姜(卫前庄公之妾,公子伋之母)、吕姜(卫后庄公夫人)、敬姒(卫定公夫人,卫献公之母)、夏戊女(卫出公夫人)等,但其母国已不可考。
三、卫国政治联姻的社会影响
(一)影响储君之位,决定政局走向
国君的立与废,直接关系一个诸侯国的政局走向。而政治婚姻中的一夫多妻制、媵婚制与嫡长子继承制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母以子贵,在政治婚姻中,嫁于国君的女性,不论是以夫人身份聘娶的,还是以宠妃、嬖人等身份出嫁的,都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将来继承国君之位,使得宫闱之争、储位之争成为永恒不变的话题,而政治婚姻的复杂性又决定了这种斗争不仅仅是女性之间的智谋竞争,更是其母国实力背后的较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诸侯国的政局走向和国际邦交格局。
卫庄公先从齐国娶了品貌兼优的齐国公主庄姜,因为庄姜没有生育能力,又续娶陈桓公的姊妹厉妫和戴妫。戴妫为卫庄公生下儿子完后,还没等儿子长大就去世。庄姜仁厚善良,将完视为己出,悉心养育。对庄公的宠妃所生之子州吁却非常厌恶,因为州吁“好兵”,蛮横无理又骄傲自大。最终,完顺利继承国君之位,为卫桓公。桓公十六年,州吁发起叛乱,杀死卫桓公,自己做了国君。由于州吁不能以德保民,卫国民心不服。卫国大夫石碏假借周天子承认州吁的合法地位为名诱骗州吁和其子石厚到陈国,将两人抓起来,并让卫国派人来杀死了两人。最终,在陈国和石碏的帮助下,拥立卫桓公的弟弟公子晋为卫宣公。在这场拨乱反正的储位之争中,因为公子完为陈国外甥,所以州吁之乱引起了陈国的不满,陈国才出手相助。虽然后来事实证明,继位的卫宣公也是荒淫之君,但陈桓公之举,其实也是借机报了州吁杀其外甥公子完之仇。
长卫姬和少卫姬均为卫国外嫁齐桓公之女。齐桓公死后,在齐国国君争夺中,两人都扮演了重要角色。长卫姬生下公子无诡,少卫姬生下公子元。齐桓公在位时,在管仲主持下立郑姬所生的公子昭为太子。管仲死后,五位宠姬所生之子都在其母亲怂恿下谋求立为嗣君。因为长卫姬一直很崇信大臣雍巫,齐桓公死后,雍巫进入宫中,联合一些内官杀掉一批大夫,立公子无诡为国君,宫中形成了以长卫姬和雍巫为代表的政治势力。宋襄公率诸侯讨伐齐国,齐国迫于宋国压力,杀死公子无诡,立公子昭为孝公,长卫姬从此在史书记载中消失。后来,齐国连续多年内乱,桓公另一宠姬葛嬴所生之子立为昭公,后来密姬之子商人杀掉昭公之子,自立为懿公。懿公因骄横被下臣所杀,拥护少卫姬和公子元的势力乘机废掉齐懿公之子,从卫国迎回公子元,立为惠公。历史证明,少卫姬在齐桓公诸子的争夺君位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与母国卫国为其提供庇护也是分不开的。
(二)巩固邦交关系,救国于危难
卫国都城自康叔始封于朝歌后,四次迁都。每次迁都都是和战乱有关,也都是在卫国生死存亡之际作出的无奈之举。婚姻之国在卫国的复国战争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卫国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与遭际也直接影响了卫国的政局。这方面突出代表为卫宣公夫人宣姜及其两个女儿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宣姜为齐僖公之女,本应嫁给卫宣公之子太子急。卫宣公睹其美貌,在新台建立宫殿,自己在这里娶宣姜为妻,为将来宣姜的命运和卫国之后的一系列乱政埋下了祸根。宣姜为宣公生了两个儿子公子寿和公子朔。公子朔为人阴险狡诈,欲夺取太子之位,于是,怂恿母亲宣姜在宣公面前说太子急的坏话,欲设计害死公子急,公子寿为救公子急假冒公子急而甘心被派去的刺客杀死,公子急因愧疚不安也让刺客将自己杀死。卫宣公死后,宣姜再次成为政治牺牲品,在其母国齐国强迫下,她又嫁给了公子急之弟公子顽,《左传》记载“强之”[5]291。宣姜为公子顽生了三男两女,其中包括后来相继继位的卫戴公、卫文公,还有后来嫁给宋桓公并生下宋襄公的宋桓夫人,嫁给许国的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爱国女诗人的许穆夫人[5]291。公子朔继位后,是为卫惠公。因不得民心,被左公子和右公子驱逐逃亡齐国,后在齐襄公帮助下回国复位。
后来,卫惠公之子继位为卫懿公。公元前659年,北狄侵卫。因为卫懿公荒淫误国,玩物丧志,在宫中养鹤,给鹤封将军称号[5]290,引起了国人和将士们的强烈不满。由于军心涣散,卫国战败,卫懿公被杀死。曾历十四世十七君、三百八十三年的卫国亡国了。第一都朝歌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遭到了大屠杀。许穆夫人向许穆公请求救援母国卫国,但许穆公拒不出兵,许穆夫人只好只身向齐国搬救兵。在《诗经.载驰》中,许穆夫人用愤怒的笔触抨击了许国君臣的愚顽不化与幼稚狂妄,对驱车赶赴漕邑的辛苦和对许国追赶劝阻的无知表达了强烈的控诉[6]44。在齐、宋、曹等国以及许穆夫人的帮助下,卫公子申(卫戴公)在漕邑(今滑县东南)继位,是为第二次迁都。但是,卫戴公继位一年后去世,其弟卫文公继位[5]291。
公元前658年,在齐桓公帮助下,卫国又将都城迁至楚丘,称为“封卫”,是为第三次迁都。这次齐军的主帅是公子无诡,为长卫姬所生之齐桓公长子,也是卫国的外甥[5]292。当时,齐、宋、曹三国在夷仪(今山东聊城西)为逃亡的邢国筑城后,未及返国考虑到卫国的处境艰难,齐桓公便率三国人马折向卫国漕邑,卫由漕邑迁都楚丘。
以上分析可见,一方面,从卫宣公开始,在卫国的五代乱政中,卫宣公逃不了始作俑者的干系,但也与宣姜的一次次被迫错嫁有着直接的关系。宣姜一次次成为卫、齐两国联姻的棋子,也是迫于无奈,是春秋时期贵族女性在父权、夫权、子权的重重压迫下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结果。另一方面,卫国的复国也与宋桓夫人、许穆夫人、齐桓公的帮助是分不开的。因齐桓公是卫国的外甥,同时又是舅舅。宋桓夫人、许穆夫人则为外嫁他国的卫国公主。
(三)女性之远见卓识,调节国内外关系
卫国国君夫人中,多有具备非凡卓越的政治才干和远见卓识之女性,定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定姜是卫定公的夫人,齐侯之女。她以深明大义、聪明远见、稳重知礼,多次于危机中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政治,为卫国出谋划策、化解矛盾、力挽狂澜而见著于史册记载,尤其是在处理卫国与新兴霸主晋国的关系、调节卫国公室与卿族贵族的关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定姜的突出政治才干集中体现在与卫国世卿孙林父斡旋、调节和处理与晋国关系中。孙林父是杰出的外交人才,为卫武公后裔。但性格狂傲专横,好强逞能,引起卫定公的嫌恶。公元前 584年,卫定公将其驱逐出卫国,孙到晋国避难[5]909。公元前 577年春,卫定公出使晋国。晋厉公想让定公见孙林父,缓和两人关系,借机加强两国关系,但被定公拒绝了。夏,卫定公返国。晋国派大臣郤犨把孙林父送回卫国,卫定公再次拒绝接纳孙林父。定姜看到定公如此执拗,为稳定卫国政局起见,竭力劝谏卫定公缓和与孙林父的矛盾。定姜劝谏定公说,孙林父是先君的子嗣,应该给予宽恕,况且晋国又出面请求和调停,应该给大国一个面子[5]949。最终,卫定公按照定姜的劝谏,接纳孙林父回国,并恢复了他的卿位,使卫、晋两国避免大动干戈。
孙林父回国后,对定姜非常尊重,很多事情都会征求定姜的意见。公元前 563年,卫献公(定公之子)十四年,郑国侵犯卫国边境,郑军战败,战况朝着对卫国有利的形势发展。孙林父对是否乘胜追击敌军一事犹豫不决,进行占卜。卜辞言:“兆如山陵,有夫出征,而丧其雄”意为男子出征必丧失性命,孙林父等人据此认为不应追击敌军。定姜看过卜辞后,认为应趁胜追击,对卜辞作出了与孙林父不同的阐释。“征者丧雄,御寇之利也,大夫图之”[5]1075,定姜以她的丰富经验,并结合卜辞上的文字而认为,这次郑国在楚国怂恿下出征卫国,出征的人丧命,抵抗敌人一方会胜利。卫国追击郑军进行正当防御,必然会成功。孙林父的儿子孙蒯听从定姜的话,乘胜率领军队追击郑军首领皇耳,在卫国犬丘将其俘获,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由上可知,定姜熟识占卜术,懂军事,靠自己的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解救了卫国,维护了夫国的利益,其政治能力远在孙林父等男性之上。
公元前 577年冬,卫定公因患病不能理政,遂立敬姒之子衎为太子。卫定公去世后,衎继位为卫献公。定姜悲痛欲绝,却见太子衎没有丝毫哀戚之色,还饮酒作乐。由此,定姜预测献公不悲哀父亲的去世,将来必定使卫国大乱。公元前559年,宁殖、孙林父发动叛乱,驱逐献公。卫献公逃往齐国。公子秋继位为君,即卫殇公。卫殇公在位期间,孙林父、宁殖掌权。后来,宁、孙两家互斗,殇公站在宁家一边,授意宁殖驱逐孙林父。公元前 547年,卫献公在晋平公、齐景公的支持下回国复位。卫国内乱才得以结束。卫献公被孙林父等逐出卫国,逃亡十二年后才回国重新理政,再次证明了定姜预测政事的能力。
由上可知,定姜熟识占卜术,懂军事,擅政治,靠自己的远见卓识和深谋远虑多次预测卫国及其国君的命运、多次解救卫国于危机中,维护了夫国的利益,其政治能力远在孙林父等男性之上。
(四)贵族女性从政,影响政局走向
南子为宋国之女,是卫灵公的三位夫人中最受宠爱者。南子尚在母国时,生活作风就比较放荡,曾经与公子朝关系亲密。嫁到卫国后,公子朝也跟随其到卫国做官。太子蒯聩看不惯南子的作为,南子亦常在灵公面前诋毁太子,两人之间关系紧张。为了争夺储君之位,卫国宫廷形成了以卫灵公、南子、公子朝为代表的“去太子派”和以蒯聩、伯姬(蒯聩之姐)、孔文子(蒯聩之姐夫,卫国大夫)、孔悝(孔文子之子)、浑良夫(伯姬之情夫)为代表的“保太子派”。蒯聩指使亲信戏阳速杀掉南子,但戏阳速认为太子杀母是无道的行为而没有对南子动手。南子遭此惊吓后,得到了卫灵公更为安全严密的保护。蒯聩逃亡晋国,其党羽全部被驱逐国外。南子经过此次风波,地位更加稳固,不仅独自接见外宾,还直接参与国政,卫国有重大事情,必须经过她和灵公商议才能执行。
南子是一位有政治才干的女政治家,她擅于礼贤下士,广纳人才。卫灵公三十九年(公元前496年),孔子自蒲返卫,南子派人告诉孔子欲见之。孔子起初婉言谢绝,后来不得已去见南子[2]764。孔子之所以在卫国时间比较长,与南子开门纳谏、广纳人才的开明做法是分不开的。
灵公死后,南子继续把持朝政,欲假借灵公的遗嘱,立公子郢为国君,但公子郢以节操自高,并不想当国君。很多大臣主张立蒯聩之子辄为国君,南子只好同意立辄为国君,是为出公,宋公子朝出奔于外。与此同时,南子一派的宋公子朝与蒯聩一派的孔文子(蒯聩的姐夫)关系日益激化。《左传·哀公十一年》 记载“冬,卫大(同“太”)叔疾出奔宋。初,疾娶于宋子朝,其娣嬖。子朝出。孔文子使疾出其妻而妻之。疾使侍人诱其初妻之娣,置于犁,而为之一宫,如二妻。文子怒,欲攻之。仲尼止之。遂夺其妻”[5]1859-1860。太叔疾娶子朝的两个女儿为妻,子朝离开卫国后,孔文子竟然强迫太叔疾休掉前妻,并将女儿孔姞嫁给他。但太叔疾背着孔姞仍旧私下里与前妻来往。孔文子非常气愤,要攻打太叔疾,但被孔子制止[7]9。于是,孔文子将女儿夺回,改嫁太叔疾之弟。
十二年后,蒯聩之姐伯姬伙同其情夫浑良夫、其子孔悝从晋国迎回蒯聩,并拥立为国君,是为卫后庄公,出公出奔齐国。卫后庄公一即位,即杀卫灵公夫人南子。因卫后庄公为政荒唐,不得民心,卫国爆发了戎州之乱和石圃之乱,庄公在位三年,即被戎州己氏所杀。后来,卫国又历经多次变乱,由卫君起、卫出公、悼公分别继位。
从卫灵公执政到卫出公复立,卫国经历了五代乱世,直到卫悼公继位才算稳定下来。卫国的为乱五世有诸多原因,卫灵公夫人南子、卫灵公女儿伯姬的直接或间接干政,还有公子朝、孔文子等大夫借助嫁女以干政等无疑也是其重要原因之一。
四、余论
纵观春秋时期卫国政治婚姻史,卫国贵族女性中,不论外嫁之卫女,还是他国嫁入之女,多数均为知书达理、贞节忠诚、爱国正义之人。亦有性格复杂、难以评说的女性。贤贞之庄姜、黎庄夫人;勇敢爱国之许穆夫人、宋桓夫人;深谋远虑之定姜;被斥为红颜祸水又获取同情之心的为政治利益牺牲的宣姜;被评为淫乱祸国同时又有政治见解的南子;影响了齐国政局的长卫姬和少卫姬等,都在春秋政治婚姻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烙印。研究卫国政治婚姻,对研究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卫国政局走向及历史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