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感知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语义互洽研究

2020-11-27

昭通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构式句法图式

李 伟

(安庆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安徽 安庆 246133)

一、引言

基于体验哲学基础的认知语言学坚持“现实—认知—语言”这一人本性研究范式,语言构式表达是在人的“体验”和“认知”运作下形成的。“致使移动”概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基本的具身体验之一,不同语言之中常见表征致使移动事件的语言结构,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义范畴。近年来,很多学者依据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式下的理论框架对致使移动构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Goldberg[1]152-179创建构式语法理论框架,分析了致使移动构式的句法特征和语义类型;Fauconnier &Turner[2]及Mandelblit[3]基于概念整合理论,在概念和语言层面上分析了致使移动构式生成过程中的整合操作。张辉[4]、陈俊芳[5]等则从英汉跨语言对比的角度研究了两种语言中致使移动构式表达的异同。贺梦依[6]探讨了致使移动构式的构式化过程以及该构式意义建构的认知基础;骆蓉[7]从致使移动概念的认知建构出发,对致使移动语义要素和框架、英汉语致使移动构式表达等进行了考察。

在过往研究中,对于非物理致使力的动词如何进入该构式并获得语义上的互洽并没有做出较为明确的解释。在原型意义上,致使移动构式中的致使力源于具有物理致使力的动词,然而大量非物理致使力的动词出现在该构式中,使得该构式的能产性得到提高并出现了众多非典型致使移动构式。通常情况下,英语中表达“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的感知动词并不具有“致使义”。大量语言事实表明,在实际话语交际中不同类型的感知动词也可以进入致使移动构式,如例(1)至(5)所示:

(1)It was a naÏve love story, but it touched me into tears.(触觉)

(2)He stared me into an assenting nod.(视觉)

(3)My children listened me into being a storyteller.(听觉)

(4)It must have been her perfume;it whiffed him into temporary insanity.(嗅觉)

(5)It tasted him into a deep and memorable dream.(味觉)

因此,本文以致使移动构式家族当中的非典型成员为研究对象,依据认知构式语法理论探析英语感知动词进入致使移动构式的内在理据性,揭示两者实现语义互洽(semantic compatibility)的认知机制。

二、范畴化认知与致使移动事件的概念表征

(一)致使移动事件的原型图式

构式语法是在认知语言学研究范式下渐趋成熟的语言学思潮和研究方法。Goldberg 等提出的构式语法是目前最为核心的构式语法理论,其核心观点在于提出了构式本体意义观,即构式具有独立于其构成成分之外的意义。独立的构式意义往往带有具身体验性(embodiment)。Goldberg 在构式语法理论中提出了场景编码假设(Scene Encoding Hypothesis):与基本句子类型对应的构式是把与人类经验相关的事件类型编码为这些构式的中心意义[1]39。在她看来,语言中存在的不同构式是对现实世界中形色不同的事件类型的描述和表征。从这个层面上看,语言和现实之间具有一定的同构性,构式是相应事件结构在语言中的投影。

Goldberg 指出了语言中的构式与人类经验生活中的场景有关,却未能明确它们之间相关联的内在的认知理据性。因而,部分学者对此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俞建梁[8]从原型范畴化认知视角窥探句法构式,并提出句法构式是范畴化认知的产物。他把句法构式分成两类:基于事件类型的构式和基于语言使用的构式。基于事件类型的构式是本文考察的重点。该类型构式根据客观世界的基本情景结构或事件类型,对客观世界同类事件进行归纳、概括以及范畴化而形成的句法构式。人们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会通过视觉、触觉等器官,反复感知人类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情景,建立范畴概念,并在认知域里形成特定的意象图式。句法构式实际上都是从不断反复出现的人类生活的基本情景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意象图式般的结构[9]。当意象图式投射到人类语言,就形成了该意象图式的语义框架,在具体语言规则当中就表现为某一特定的语法结构。典型的英语致使移动构式所投射的就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致使移动事件的场景,如例(6)和(7):

(6)He threw the stone into the river.

(7)Lily put the eggs into the basket.

上述两例中的动词“throw”和“put”是具有物理致使力的典型动词,表达具体的使移动作。致使者“He”和“Lily”发出动作产生致使力,使得被使者“the stone”和“the eggs”沿着某一路径或方向移动,位置发生改变。

人们在范畴化的认知过程中,形成了有关致使移动事件抽象化的意象图式:在致使者发出的物理致使力直接影响和作用下,使得被使者沿着一定的路径移动发生位置的改变。这就形成了致使移动构式的原型语义特征,其中包含了致使者、致使力、被使者、移动、路径或方向等基本语义要素。如下图所示:

图1 致使移动事件的原型图式

当人们把致使移动事件的语义框架投射到具体语言规则当中去,就形成了致使移动事件在句法结构中的投影:NP1+V+ NP2+PP。这个抽象语法结构的构式义表示“NP1发出的动作V 致使NP2成功地移向位置PP”,其中NP1是致使者,一般作主语;V 是传递物理致使力的非静态动词,NP2是被使者,一般作宾语;PP 是表示被使者移动路径或方向的介词短语。在语义平面上,该句法构式分别兑现成相应的致使者—致使力—被使者—移动路径或方向等语义要素。按照“基于用法建构理论”(Usage-based Theory)假说,致使移动构式源于对若干致使移动事件及其语言表达实例的抽象和共性提取,其结构通常具有图式性,自身构式义来自于人类自身的具身体验。此时,致使移动构式已构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形式—意义”配对体,并且具有一定的能产性,形成了表达致使移动事件稳定的图式化构式。

(二)原型图式与致使移动构式创新

范畴化的认知能力帮助人们在与客观世界互动过程中,形成有关致使移动事件抽象性的意象图式和语义框架(如图1),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基于致使移动事件的原型句法构式。固化的语法构式已具有自身的语用及其结构意义,是语言得以创新的基础,也是人们理解创新性语言表达的源泉[10]。人们内在化表征的语法构式往往是语言创新的潜在动力,而语言创新则彰显了构式独特的功能性。上文例(1)至(5)中,非物理致使力的感知动词进入致使移动构式,是基于致使移动原型图式的构式创新。图式化的致使移动构式语言能产性增强,使进入该构 式中的“致使动词”范畴扩大,致使移动构式语例表达的规约化程度降低。

认知语法研究阐明语言系统具有内在的心理表征。在心理表征层面,不同规约化程度的构式能纳入统一的构式关系网络中是认知范畴化的结果,即范畴化承担着认可(licensing)不同复杂变化程度的构式类型的语法任务[11]。因而,从范畴化认知表征来看,致使移动构式是一个由表征原型图式的语法构式向规约化程度较低的非典型构式延伸的连续体,如图2所示:

图2 致使移动事件图式拓展

感知动词进入致使移动构式是语言创新的体现,是在范畴化认知作用下构式拓展的功能性体现。对比例(8)和(9):

(8)The soldiers pushed the boat into the river.

(9)The family dog smelled her out of her hiding place.

例(8)表述的是典型致使移动事件,“push”是具有物理致使力的使移动词,致使者“The soldiers”发出物理致使力直接作用于被使者“the boat”,使其沿着一定的方向移动而发生位置改变。正如图1所示,致使移动事件原型图式中的各成分均用实线表示,处于语义凸显状态。与此相反,例(9)中感知动词“smell”其自身在语法行为上多表现为致使者自主完成的动作,并无直接作用于被使者“her”的物理致使力。如图2所示,在图式拓展后的致使移动事件当中,致使者因语义受到凸显用实线表示;而被使者未受到感知动词的直接物理致使力,其发生某一方向上的位置移动也只是经验认知上的潜在结果(宾语位置上的“her”可能出于对“家狗”四处“嗅闻”的恐惧心理而走出躲藏的地方),因而这些成分均用虚线表示。

基于范畴化的认知能力,人们建构起致使移动事件的语义框架和原型图式,在语法结构上表现为图式性的致使移动构式。正是基于范畴化的心理表征,图式化的致使移动构式为语言的创新性表达和理解提供动力,使得作为非物理致使力的感知动词进入该构式成为可能。

三、感知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的语义建构

构式语法肇始于研究结构乖戾的边缘化语言现象,其理论架构为化解动词论旨结构与构式论元结构互动中的错配现象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感知动词进入致使移动构式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乖戾性组构特征,其语义建构过程具有内在的认知理据性。

(一)构式压制

构式语法的核心观点提出了构式的独立性和整合性特征。每个构式都有自己独立的形式、语义和功能。句子的语义和句法形式不再由动词支配,而是构式义与动词语义相互作用的结果。当构式与词汇发生语义冲突时,这种语义冲突的协调首要遵循“压制原则”(Override Principle):如果一个词项在语义上与其句法环境不一致,此时该词项在意义上必定要与其所嵌的语言结构保持一致[12]。构式的压制效应有其内在的动因。范畴的原型效应带来的是构式压制现象的普遍性,构式的原型性是导致构式形成和拓展过程中出现压制现象的根本动因[13]。

英语感知动词进入致使移动构式时,与所在构式的句法形态框架发生冲突。人们需要通过语义转换等认知方式进行协调,从而满足句法框架的制约,获得整个语言结构上的语义互洽。构式语法的“语义整合观”提出一个语言表达式中,具体词汇充当语义动态构建的触发器(trigger)并提供语义内容,而构式则为词汇的组合提供宏观的框架语义,要在具体语境中动态识解调整词汇语义内容。致使移动构式的原型图式提供了完整的语义框架,在此句法环境下感知动词获得动态识解,激发了内在的语义潜势,从而实现语义互洽。如下例(10)和(11)所示:

(10)My angry boss stared me into the office.

(11)He meowed me out of the bed this morning.

百科式的语义观是认知语义学理论当中一个重要的语义建构原则,其核心观点坚持词汇的意义建构不可能脱离文化和语言语境。从经验认知上讲,当人在愤怒的状态下始终“盯着”另一人,会让“被盯者”在心理层面形成巨大压力,使其作出相关的回应动作;小猫般“喋喋不休”的话语声使睡梦中的人们被迫起床。上述两例中,感知动词“stare”和“meow”在致使移动原型图式的压制下,获得了临时致使义。临时致使义的产生其根源在于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赋予了语义建构的内在潜势。如例(10)所述,从“My angry boss” 和“office”等相关词汇可以推断,该话语应发生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公司情境中。在公司环境中,由于“老板”和“员工”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和身份地位的差异,“老板”相对于“员工”而言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领导力,使得“老板”的言行往往会对“员工”产生极大的直接影响力。在此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之下,更易触发感知动词“stare”表达潜在因果关系的“致使义”。

除此之外,两句当中的位移型介词短语“into the office”和“out of the bed”也给感知动词施以语义压制。对比下面(10a)和(10b):

(10a)My angry boss stared me into the office.

(10b)My angry boss stared me in the office.

我们发现,当把位移型介词短语“into the office”替换成表处所位置的静态介词短语“in the office”后,(10b)已经无法产出致使移动义。这是因为位移型介词短语自身具有空间移动和位置变化的语义属性,使得感知动词在该句法环境下获得具有矢量意义的施动潜势。

(二)概念隐喻

在致使移动构式的原型图式压制下,进入其间的感知动词获得“致使意义”的解读,两者之间实现语义互洽,这背后还存有特殊的语义建构机制。本文认为这种语义建构是通过概念隐喻实现的。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隐喻思维已经被认定为是人类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基于相似性的跨域映射,是实现语法结构组织和语义建构的重要概念机制。

典型的致使移动行为发生在物理空间,是在特定环境下某一物体能动地运用物理力直接作用于另一物体,并使其发生状态的改变。与此不同,当感知动词进入致使移动事件,通常不会产生直接的物理致使力,而是这些感知行为所产生的物理或心理作用对受事的行为或状态产生了某种影响,这是将物理域的致使移动关系通过概念隐喻延伸并映射至心理域。如例(10)中,不是“staring”动作本身具有物理致使力,而是“老板愤怒地盯着员工看”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心理恐惧”,导致“我”走进办公室。根据Ruiz de Mendoza &Mairal[14]提出的语义建构的高层隐喻思维,感知动词进入致使移动构式可以建构起“感知行为即是效果行为”(A Perceptual Action Is An Effectual Action)的高层隐喻模式:对心理或情感上产生影响的感知行为可以被识解为致使客观物理变化的效果行为。在高层隐喻思维的认知识解下,感知动词与整个构式建构起潜在的致使意义,实现语义互洽。

四、结语

致使移动结构是人类语言中一个普遍的句法语义范畴,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的融合是一个复杂的语义建构过程。本文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探讨了英语感知动词与致使移动构式融合的内在认知理据和语义互洽机制。人们基于范畴化的认知能力,建构起致使移动事件的语义框架和原型图式,在语法结构上表现为图式性的致使移动构式。感知动词受到致使移动原型图式的构式压制,在具体语境中临时获得致使义的施动潜势。同时基于概念隐喻的映射作用,感知动词可以在致使移动构式的语义压制下,建构起“感知行为即是效果行为”的高层隐喻模式,从而获得“致使义”的解读,整个语法构式实现语义互洽。

猜你喜欢

构式句法图式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不可推导性”作为标准的虚妄:兼评“修辞构式观”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强化显义与突出内涵:当代流行构式“不是所有的X都叫(是)Y”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