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策略研究
2020-02-24杜群英
杜群英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发展阶段,班主任除了要保障学生日常各科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小学班主任要肩负起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责任,从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实践活动、制定相关规定等方面合理开展良好的德育教育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德育教育
俄国著名思想家别林斯基表示:“现在有很多关于德育教育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各个理论学派百家争鸣,无论是哪家学术,都离不开道德教育。”道德教育对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肩负着德育的重任,需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一、开展主题班会,普及德育教育
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中,主题班会的作用至关重要,德育工作首先把正确的思想传播给班级内的学生。班主任较为了解和认识班级学生的情况,在开展班会之前,要提前规划好班会的主题和基本流程,需要播放的视频和相关音乐要提前准备好课件,涉及讲解班级近况,要让相关学生提前准备好,并整理好问题。
例如,展开诚实守信主题的德育教育班会时,可以从《伊索寓言》中《樵夫与赫尔墨斯》的故事作为开始,通过视频播放动画或者教师讲述寓言故事作为导入,引起学生对于班会学习的兴趣。讲完故事后询问学生从故事中理解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类似的故事。让学生积极发言,全员参与课堂讨论。在学生对于诚实守信有基本的认识后,可以举出一些简单的事例让学生切身感受。比如:“在考试中你遇到不会的题目,但是同桌已经做完了,此时你会怎么办?”让学生针对生活中具体的场景做出选择。用生活中实际的事例告诉学生诚实守信不能仅仅停留在言语上,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面对诱惑有拒绝的勇气,懂得通过自己努力收获的果实才是最香甜的。
小学作为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阶段,学生关于德育方面的认识不够清楚,教师要经常开展主题班会,从故事或者一件小事引入正题,让学生通过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学生日后对相关道德品质的认识会更深刻。
二、组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领会德育
德育教育不是简单的承诺,要教育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言语上,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切身体会相关道理。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付出辛劳和汗水,从而对道理有更深的感悟。
例如,举办一次“家务小能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周末帮助父母做些家务劳动,深刻体会父母除了工作外,每天都在为家庭默默付出。小学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行为能力,让学生在周末实践参与家庭事务管理,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在劳动中感受父母平时的艰辛,同时学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还可以通过扫地、拖地、洗衣服和刷碗等小事,增强感恩父母的意识,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不能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对父母的感激,明白主动承担简单的家务是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在活动结束后应及时总结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发表感受或体会,如“这次家务小能手活动中在家里做了哪些事?”“在这次活动中学到了什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承担家务?”让学生说说自己通过参加家务劳动明白了什么道理。通过简單的小事为自己所在的家庭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让学生学习感恩的同时做一个有担当的人。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总结讨论中,教师可以分享古代人们是如何孝顺父母的。通过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要从小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开展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教学,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除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外,家庭环境也很重要,教师还应积极与家长沟通,保证每个学生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同时,提高家长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的重视,共筑学生美好的明天。
三、制定相关规定,约束学生言行
小学时期的学生生理和思想方面都处于一个发育成长的过程,对于很多事情缺乏自觉性。有时候学生能够明白是非对错,但是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无法约束自己的言行。因此,小学班主任要严格约束学生平时生活的一言一行,通过相关规章制度制约学生的言行。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于相关规定的制定,首先要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学生能更好地遵守相关的规定。班规的制定要与学生共同探讨与研究,基于国家法律和学校的校规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班级内的行为准则。班规制定要更贴合学生日常的学习和生活。首先,不因为自己任性的行为而给别人造成麻烦,是良好的道德素质基础之一,可以让学生在班里说说平时最不喜欢哪种不文明的行为,并提醒自己也要注意不能给别人带来不便。例如上课的时候和同学聊天、随手乱扔垃圾等。那么,一旦做出不当的言行,应该如何改正呢?如随手扔垃圾的可以自行清扫干净,并在课间在班级内巡视一天,监督其他同学不能随手扔垃圾。类似的班级规章制度要根据学生的相关情况制定,保证每一项规定都得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让学生理性遵守班级内相关规章制度,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能够相互监督。班主任需要通过具体的规定,告诉学生德育工作中相关的理论和正确的观念。
相关的班规制定不是以惩罚学生为目的,更多是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把德育工作的开展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以规范学生言行为目的,让每一个学生一想起班级的相关规定,就能下意识想到背后蕴含的道德观念和良好的行为准则。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班主任对于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渗透到生活中去,班主任作为班级最核心的管理者,需要帮助学生形成较高的道德素质。本文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研究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方式,首先是需要把关键的德育观念通过剖析分解,合理地利用寓言故事或者实际事例向学生贯彻正确的道德观念。其次需要通过家庭或者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良好道德品质的感悟,通过平时德育工作的开展把正确的观念灌输给每一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
参考文献:
[1]何亚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要点及策略[J].新课程,2020(43).
[2]张永霞.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