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初中古诗教学中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策略探究

2020-02-24方忠仿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古诗古诗词美的

方忠仿

摘要:古代诗词是我国文化瑰宝,教师在课堂上必须通过有效提问,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积淀中华文化底蕴。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古诗教学效果的关键,教师在课堂上要从教学策略、教学目标、教学特色等方面考虑提问的有效性,抓关键词句设计提问,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关注典故文化、礼仪文化、思乡文化的传承,增强课堂提问的目标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教学;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如何指导学生感悟古诗词、欣赏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进行教学,学生就无法领会古诗文化的奥妙和精髓。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着力于提高古诗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研究。

一、在教学策略上,提问要抓住关键词句

古诗教学的难点在于品味古诗深刻的意蕴。每首古诗都有关键词句,教师围绕关键词句设计提问,学生能够深入领会古诗意蕴。抓关键词句设计提问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古诗意象提问,品味古诗词

古代诗人写诗特别注重诗中的意象,一些美好的情感都蕴藏在古诗的意象中。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古诗的意象进行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才能真正领略古诗的美妙之处。例如,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有一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人用若干意象组合成了一幅凄清的早行图,以表达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这句古诗抓住了哪些意象来写?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游子怎样的情感?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思考,从诗中多个意象明白游子早行的艰辛,自然就可以感悟到作者漂泊在外的浓浓思乡之情。

(二)找准古诗“诗眼”提问,鉴赏古诗词

古代诗人为了表达情感,在诗中的某一句或某一词,会融入诗人心头最深刻的情感。这一句子或一个词语就是古诗的“诗眼”。学生如果能够从诗眼入手挖掘古诗的情感,就能深刻体会古诗深刻的涵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的“狂”字,那么学生自然就能理解作者被贬密州后希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发一次少年“狂气”?一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对诗的意蕴就能尽收心中,明白诗人虽已年老,但仍有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三)选择关键句子提问,感悟古诗词

引导学生通過推敲关键句子来把握古诗词精妙的情感是古诗教学常用的方法。但值得关注的是,要仔细推敲富有表现力的句子,诗人往往通过这些关键词语的锤炼,来表现画面最精当之处,表现情感最深情之处。因此,在古诗词的鉴赏中理解揣摩关键句子至关重要。如陶渊明的《饮酒》一诗,教师抓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进行体会,问学生:诗句为什么是“见”,而不是“望”?在比较中,学生感受到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陶醉在大自然中,达到一种人境合一的境界,这也是诗中所讲的“此中有真意”。

二、在教学目标上,提问要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我国古代诗词语言精练传神,内容博大精深,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古诗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等核心素养。

(一)培养想象能力的提问

古诗中的优秀作品有极强的画面感,教师有必要通过古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丰富的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思维的表现,如果教师能恰当运用古诗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那么古诗教学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善于用提问教学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如学习常健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对“曲径通幽处”这一句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不妨提问学生:你见过这样的画面吗?谁能大胆想象画面内容?这个问题让学生发挥想象,他们能表达不同内容的画面。

(二)培养思辨能力的提问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养,旨在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辨别事物的本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诗教学中,有许多哲理诗词包含着辩证思维,教师应该启发学生认真品味。如杜甫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教师提问:为什么登上泰山极顶就会感受到万物变小了呢?你觉得这对你的人生成长有什么借鉴?这一个问题能引起学生从自然规律到人生哲理的思考,在表达中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古诗词有不少蕴含哲理性的诗句,教师应抓住这些诗句的理解进行提问,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培养审美能力的提问

学习古诗既能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也能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的意境、美的情感、美的细节,并通过诗句的品读,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如八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蒹葭》,采取重章叠句的形式,描写一位青年男子对心上人的追求,表现了一种意境美、朦胧美。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这种美。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觉得诗中的女主人公美吗?为什么诗中没有描绘女主人公的形象,却能给人一种美感呢?学生由探讨女主人公之美的问题进入学习,提升审美能力。

三、在教学特色上,提问要关注文化传承

我国古诗文化博大精深,学生从古诗中领略到古诗文化的美妙,才能让中华文化扎根于心底。语文教师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体现语文教学的特色,让学生热爱古诗词。

(一)关注典故文化

古代诗词在表情达意上讲究含蓄之美,诗中往往使用不少典故,委婉地表达情感。每一个典故都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求典故深刻的内涵。如教学古诗李白的《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一句包含两个典故。其中有一典故是写姜太公在溪边钓鱼最后得到周文王任用。教学中教师提问:李白在怀才不遇、极度苦闷之时写姜太公的遭遇有什么作用?学生在讨论中自然想到李白对得到朝廷重用仍抱有期待。这样学习古诗词,学生自然而然感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关注礼仪文化

古诗中有不少礼仪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关注这些文化,能吸引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古诗教学课上得极具特色。如古诗《赠汪伦》中的诗句“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与汪伦情义浓厚,正要离开时听到汪伦踏歌而来为他送行,这会令李白感动得痛哭流涕吗?教学时,教师提问学生:汪伦踏歌而来是怎样的一个情境?这表现汪伦怎样的情感?学生在讨论中能够感悟到古人彬彬有礼的风范和重情重义的情怀。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等诗句中都包含丰富的礼仪文化。

(三)关注思乡文化

古诗中的情感十分丰富,但写得最多,而且最能打动人心的往往是思乡之情。利用古诗教学培养学生家庭观念,热爱自己的故乡,不仅对传承中华文化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促进社会和谐也有重要意义。如初中课本中杜甫的古诗《春望》中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争中的杜甫多么盼望得到家人的消息,多么盼望与家人团聚呀!为了让学生更好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并关注思乡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问: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为什么说家书抵万金?学生在讨论中感悟到杜甫在战争中想得到家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古诗词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提问教学是方法之一。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古诗教学中提问的有效性,让灵活多样的提问打开学生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萍.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思路探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10).

[3]於爱萍.中学语文诗歌教学的缺失与审美回归[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猜你喜欢

古诗古诗词美的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本期主题:莲
劳劳亭
打破平衡
猜诗词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