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2020-02-24彭锦霞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前准备作文教学阅读教学

彭锦霞

摘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笔者从信息技术让课前准备更充分、让阅读教学更精彩、让作文教学更有效三个方面来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笔者务求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致力于使语文教学化不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优化语文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前准备;阅读教学;作文教学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技术走进了语文课堂,使语文教学化不见为可见、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的需要,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了优化语文教学的目的。

一、信息技术让课前准备更充分

(一)利用信息技术研读教材文本,深入透彻

要上好一堂课,提高备课的实效是关键。在备课时,教师深入研读教材文本,准确把握文本蕴含的语文知识和思想情感,发现教材文本的教学价值,提炼恰当、精炼的教学内容,无疑会使课堂教学正确、有效。网络是教师解读文本的有力支持者。

在人教版第十一册《老人与海鸥》的备课中,当解读到“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这个句子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这位简朴、勤俭的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与付出,笔者在网上搜集有关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吴庆恒老人每月的退休工资是308元,但一半以上都用来给海鸥买吃的。他平时连公交车都不坐,因为他不舍得花那五毛钱的车费,但4元5角一斤的饼干,他却毫不吝啬地买给海鸥吃。10多年来,他经常买来鸡蛋为海鸥制作“鸡蛋饼干”,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2角钱一包的“金沙江”牌香烟。教学过程中,笔者适时出示这些资料,一个个数字深深地打动了学生的心,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爱海鸥胜于爱自己不言而喻。

通过网络搜索,教师可以迅速解决研读文本时产生的疑问,寻求备课中难点问题的答案,获取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在网络搜索中,文本不再是孤立的,它会有丰富的背景资料,会有多元解读,教师有了更多借鉴和选择的余地。文本在网络中由薄变厚,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在网络运用中不断地调整,知识面日益广博和精深。利用网络研读文本的过程也是教师对文本逐步产生独特的见解,并独立构想教学思路,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能提升语文教师研读文本和教学的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预习,事半功倍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教师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课本中的有些内容离学生生活较远,这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正好可以补充大量的资料,拉近深奥科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如教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文艺性说明文,除了常规的预习外,笔者还鼓励学生争做“小小科学家”,学生纷纷上网搜集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学生的发言空前踊跃,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这些资料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一篇说明文变得浅显易懂、生趣盎然,轻而易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二、信息技术让阅读教学更精彩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形象化的课程资源,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

(一)借助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情绪和效果,起着引领全文的重要作用,是衔接各个教学环节的前提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能使学生的注意力瞬间集中到课堂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者的角色。如在教授人教版第十册《草原》一课时,笔者在导入環节中播放了内蒙草原风光的视频,轻柔的音乐和大草原的美好风光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师生共同沉浸在蓝天、白云、碧草、骏马、羊群、牛群的草原美景中,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说感受。这很好地拨动学生的心弦,把学生导入课文的特定情境中。

(二)借助信息技术朗读文段,领悟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当地使用音乐,以音乐渲染情境配合课文的朗读,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更容易调动其感情,促使其理解。在教授人教版第九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在学生充分品味感悟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个句子后,笔者播放了《再见警察》的纯音乐。音乐的响起,伴随着笔者的朗读,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每个学生。学生无不为那伟大的父爱所深深折服,对父亲的“了不起”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配上合适的音乐,能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观,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

(三)借助信息技术诠释文字,促进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就是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而多媒体课件中的Flash动画能直观地再现课文内容。教学时,教师若能借助Flash动画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还对突破教学重难点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如人教版第七册《爬山虎的脚》一文,对于不了解爬山虎的学生来说,要读懂这篇文章并非易事。在教学过程中插入爬山虎的脚的图片和爬山虎攀爬过程的Flash动画,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课中,笔者及时引导学生采用图文对照的方式,以图片和动画释文,以文解图片和动画,了解了爬山虎

“脚”的生长部位、形状、作用和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学生徘徊在图片、动画与文字之间,渐渐地,文字所要传递的信息,变得清晰、明朗。以多媒体课件释文,不但能促进文本的理解,而且能挖掘文章的内涵,使课文主题得到深化。

(四)借助信息技术仔细观察,引导表达

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考的,而教材是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运用音乐、图片、动画等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恰当点拨,能激起学生积极的情绪。在积极情绪的推动下,学生进入文本,在课堂发言中强化对文本语言的揣摩,对情感的体验,在对话中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就能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语言。

如在学习人教版第七册《火烧云》时,笔者出示了几张火烧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作者把火烧云比作“狗”“马”“狮子”?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从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角度观察火烧云,会得出不一样的形状。此时笔者肯定学生的说法,并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了多张火烧云不同时段、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发挥想象,学着作者的样子说一句比喻句。交流时学生有的说火烧云像一头低头吃草的牛,有的说火烧云像正在捉老鼠的猫,有的说火烧云像在拔萝卜的小白兔,还有的说火烧云就像在大海中嬉戏玩耍的一条白鲸。

三、信息技术让作文教学更有效

在作文教学中,合理、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不但可以再现一些形象的画面,唤起记忆,从而启发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还能增强教师对作文指导的针对性。

(一)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相等,作文更是如此。

我手写我心,其实生活中的片刻瞬间、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的很好素材,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了这些资源。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一文时,在口语交际课上,笔者了解到班里有一半以上的学生都会以自己生病,家长陪同看病、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为写作内容。为了改变这千篇一律、枯燥无味的学生习作的情况,上课时,笔者把事先已经拍摄好的视频片段用多媒体电脑播放给学生观看,有交警叔叔冒着狂风暴雨为人们指挥交通的;有同学挨饿主动为请假几周的同学补课的;有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忍着剧痛拯救全车乘客的;有家长冒雨送御寒衣物的;有志愿者病逝后捐献器官救助其他人的......看着这一个一个定格在屏幕上的画面,学生有的沉默不语,有的泣不成声,有的哽咽着,偷偷擦眼泪......待学生的情绪平复后,笔者再抛出问题:“在生活中,还有拨动你心弦的事情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起手来,争先恐后地与大家分享最让自己感动的事,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的确,教师在作文课上如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唤起其形象记忆及情感,就会极大地拓宽学生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写起来言之有物。

(二)运用信息技术,增强教师作文指导的针对性

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因为对学生的生活不甚了解,无法真切地感受学生生活中的真切体验,教师时常会无从入手指导学生习作,或是对学生的指导凭借个人的主观意识,缺乏针对性或有效性。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的某些生活片段拍摄下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师生的神态、动作,揣摩他们的心理变化,教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写作,或者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展开具体的描写,从而增强教师作文指导的针对性。

例如,一次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玩游戏:往装满水的水杯里放回形针,致水溢出的小组“奖励”两篇摘抄。在教师讲解时,学生的表现不尽相同,有的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有的好奇地观察着讲台上的物品,有的按捺不住,偷偷地与旁边的同学讨论起来。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各抒己见。游戏进行时,气氛非常紧张,笔者不停地提醒学生要小心、慢慢操作,并用两篇摘抄来给学生施加心理压力。有的会拍拍胸膛、长吁一口气,有的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往水里放下少量的回形针,有的胸有成竹、气定神闲地往水里放......而下面学生的表情也相当精彩:咬紧嘴唇的、淡定自若的、紧皱双眉的、双手握拳的、指指点点的......游戏完毕,笔者让学生谈谈感受,接着把余下的回形针从不同的角度全部放入水杯里,并且讲解因为水的张力,所以水没有溢出,再次引起教室里一片骚动。为了便于学生回忆,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再次观察、回味,笔者顺势引导学生用几句话说说游戏中印象最深刻的人或事,并根据学生的汇报相机呈现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回忆、揣摩当时大家的心理活动。最后,笔者提示学生可以选取游戏中、游戏后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片段来写一写,但要抓住细节,具体、准确地描述;也可以把整个游戏过程叙述下来,但要注意详略得当;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虽然学生经历的是同一件事,但是由于个人感受不同、選材角度不同、遣词造句能力不同,教师指导有针对性,所以全班交出了不同的文章。

(三)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说到修改,这是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最难以监控,也是最容易忽略的环节。教师往往替学生修改,这是剥夺学生习作自主权的体现。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修改文章决非雕虫小技,养成习惯也决非一般认识问题,这是一切学习写作的人修辞立其诚的过程,也是文章去瑕存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伴随写作能力的提高,观察力、思维力和意志力以及办事认真负责的品质,都将同步获得增长。尤其对正在成长的学生更是如此。”在作文的评讲课上,多媒体设备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选取典型的文章在多媒体电脑上投放出来,让学生参与评议与修改,从中总结出这篇文章的修改重点在哪里,继而运用在自我修改、生生互改的过程中。其次,也可以在班级博客里欣赏更多同学的习作,留下自己的评价及建议。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反复修改,不仅能促使学生学会修改,大大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更能增加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保护他们的写作热情,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信息技术优化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环境,学生的阅读视野超越了课内的文本,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积极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信息技术优化了教师教的环境,教师主动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语文教学会变得更加积极、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总之,在课堂中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让语文教学更优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材料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张洪玲,陈晓波.义务教育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课前准备作文教学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对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思考
试论中英语言教学的异同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