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区大学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及实践述评*
2020-02-24刘丽辉
刘丽辉
(济南职业学院图书馆,山东济南 250014)
信息素养概念最早产生于美国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产业领域。1974年,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给美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信息素养的概念,他将信息素养解释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1]。保罗·泽考斯基认为,公民的信息素养对于新技术革命中美国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至关重要,应在社会各个领域广泛开展公民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逐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003年,《布拉格宣言》宣布信息素养是公民获得终身学习的一项基本人权。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09年将每年的10月定为国家信息素养月。
信息素养教育在美国受到高度重视。美国社区大学图书馆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进行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也已经相当丰富,笔者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并对照国内现状提出建议,以期对国内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1 美国社区大学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
为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美国社区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情况,笔者利用LISA数据库、EBSCO数据库、ProQuest数据库和北大图书馆未名学术搜索等信息源进行检索,选取检索词community college与information literacy运用布尔逻辑运算符“and”进行组配检索,检索方式选取主题词匹配,经筛选去重,截止到2020年4月3日,共得到相关检索结果308篇,其中期刊文章280篇,书籍、电子书28部。
1.1 数量分析
为了比较全面的了解社区大学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笔者对研究成果按照年代顺序进行了梳理。从成果数量的角度,社区大学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存在三个明显的发展时期:萌芽期(20世纪90年代以前),研究成果2篇;发展期(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研究成果8篇;繁荣期(2000年以后),研究成果297篇。
(1)萌芽期
社区大学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85年,学者Person,Ruth J和Phifer,Kenneth O在《学术图书馆对素养教育的支持》(Support for Literacy Education in Academic Libraries)中表示,社区大学图书馆通过提供书目指导、图书文献以及教学资料支持学生素养能力的提升[2]。早期对信息素养的认识更多与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有关。
(2)发展期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文献信息源,还出现了大量的电子信息和网络信息,信息高速公路环境下学生信息素养能力开始受到关注[3]。同时,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于1989年对外公布了信息素养主席委员会《最终报告》,信息素养概念经过多次修订最终得以确定。美国图书馆协会对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重视为社区大学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社区大学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研究成果的数量进一步提升,研究主题范围进一步扩大。
(3)繁荣期
2000年,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ACRL)发布《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称《标准》),这是国际范围内为数不多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主要信息素养参照标准之一。《标准》的颁布极大地推动了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开展。美国社区大学图书馆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 ,AACC)发表信息素养立场声明,指出社区大学图书馆员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关心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生为具备信息素养能力的学习者[4]。同时,Leslie A.Warren和Guest Columnist认为认证机构、专业组织以及教育部等外部力量鼓励社区大学内部更自主地接受并且创造机会将信息素养教育以新颖的方式融合进课程当中去,因而极大地推动了社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和壮大[5]。2000年以后,社区大学重视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其研究成果也进入了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
伴随着WEB2.0技术带来的信息环境的改变,2015年以后,社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出现新的发展趋势,表现为对《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Higher Education)(以下简称《框架》)的关注[6][7]以及利用WEB2.0工具进行图书馆教学等方面[8]。
1.2 主题分析
美国社区大学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主题研究与信息素养教育实践密切相关。总体来看,涉及信息素养教育制度化研究、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影响因素研究两个方面。
1.2.1 信息素养教育制度化研究
制度化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最理想的状态,因为制度化意味着活动、结构和价值观成为组织不可分割和可持续的一部分,意味着最高程度最持久地被组织接受。信息素养教育制度化一直是社区大学图书馆员追求的目标。Sharon A.Weiner认为实现信息素养教育制度化并没有普遍适用的策略,有效的沟通、必要的校园关系、机构知识、有益的奖励、宣传、权力以及流程都是相关的影响因素[9]。社区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制度化首先需要明确社区大学的组织规范和机构偏好,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策略。
1.2.2 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1)合作
搜集、整合高质量信息源的能力是有效解决问题的前提,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学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信息需求及其信息搜集习惯。Lloyd的研究表明让图书馆员去熟悉每一个专业领域几乎是不可能的,图书馆员必须依靠职业老师帮忙来界定课程中需要的技能,并且帮助职业老师创造有意义的任务来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合作是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开展合作将大大提高图书馆的效能[10]。
Angeley和Purdue也表示,一个成功的信息素养课程,图书馆员与教师与管理者之间的合作是很必要的,而且需要得到来自更高的行政管理层的必要的支持[11]。
(2)实践
Andretta认为实践中的变化,即学习行为,对学习过程的记忆和转化有积极的影响。Brush表示大多数工程类教学文献表明,教学的最好的方法是学生能够利用计算机来开展自己的研究,最好是有一个实际的研究任务,将多种不同学习风格的教学技术与从学生需求出发设计的学习活动结合到一起,当学生有一个具体的、感知的信息需求的时候,信息素养教学即可被改进,学生可以获得终生学习技能的提升[12]。
(3)评估
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必要的教学评估。对各个层次的教学来说,开展教学评估都是教学过程的最基本要求。社区大学的信息素养教育同样需要知道学生的学习效果。Leslie A.Warren和Guest Columnist表示,评估结果通过向学生提供关于教育进步方面的反馈直接让学生获益,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制定他们的下一步计划从而实现最终的目标。信息素养教育属于学习目标的一部分,因此必须符合评估活动[13]。
2001年,肯特州立大学开始研发标准化评估信息素养技能评估工具——信息素养技能标准(Standardized Assessment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Skills SAILS),并于2006年开始运行。SAILS以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为基础设置测试问题,提供群体测试和个人测试两个部分,是一个普遍适用的有效可靠的信息素养标准化评估工具[14]。此外,信息素养专家Neely,Teresa Y依据ACRL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搜集27个机构的信息素养评估最佳的做法和实际样本评估案例,为学生的信息素养评估提供了有益参考[15]。
(4)教学策略
Barbara Blummer建议针对社区大学学生宽泛的年龄群、技能水平的参差不齐、兴趣的多样性以及教育背景的差异,应实施一种多样化的信息素养教学方法。他认为可以借鉴博金森的学习环境模型,提供一种建构主义信息素养教学方法,来满足社区大学学生的多种需求[16]。在该模型中,向学生提供信息资源的途径是多方面的、是变化的,包括图书馆传统的书目教学、在线课程、与教师合作提供基于问题的学习练习等。信息素养教育与真实世界紧密联系,学生自主利用当前热门技术动手实践,比如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中,利用文字处理器或创建PPT来组成解决方案等。该模型为学生提供多种水平的建构组件,比如利用HTML创建他们自己的网页,利用WEBQuest构建、发展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等。博金森表示,现象域意味着呈现现象的专用区,意味着任务可监督可操作。模型中将现象域融合进信息素养教学,在在线教学中充分利用游戏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享受中实现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最后,图书馆应是整个任务的管理者,其中包括与教师合作确定基于课程内容的信息素养技能,以及对学生多种学习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个性化处理等。
借鉴博金森的学习环境模型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更强调学习环境的创建,教师和图书馆员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讲授技能。Brown、Collins和Duguid认为基于问题的学习通过让学生在真实领域的活动中获取、发展和利用认知工具,能够更好地达到促进领域里学习发生的目的。博金森学习环境模型为社区大学信息素养教育开展提供了一个创新性的思路。
另外,Don Latham和Melissa Gross认为博物馆、图书馆服务机构制定的“分析、检索和评估过程模型”,易于理解、便于记忆,并且是多种信息素养教育的基础,非常适合社区大学中低技能学生发展信息素养教学中应用[17]。
2 美国社区大学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实践
根据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把社区大学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大致分为三类:参照标准类、教学类和评估类。
2.1 信息素养参照标准类实践
信息素养参照标准是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依据。在具体的教学中,美国社区大学以ACRL制定的信息素养能力六项参照标准为依据,并且将其细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比如,美国都市社区大学图书馆针对“标准一——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范围”,做出如下安排[18]:
(1)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记录日志,项目的每一个阶段包括主题确定、初步研究、阶段性评估、研究回顾、主题细化等,每次至少一项记录。如果学生能对日志如何帮助自己培养更好的研究技能进一步做出解释,将额外获得10个学分。
(2)安排时间组织学生以小组的模式或一对一的模式,对研究课题进行讨论。以确定某个主题是否过于宽泛(如,世界历史)或过于狭隘、晦涩(如,猕猴桃作为甜点的历史)。
(3)让学生认识到应利用多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作为材料,鼓励学生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一起确定适当的资源。
(4)安排图书馆课程。让学生了解馆际互借流程以及替代材料的获取方面的信息,了解版权和合理适用方面的知识。
(5)鼓励学生在最初的信息收集之后,再次审视研究主题:支持论文的数据是否充分?提供的信息是否过多,研究主题的范围确定是否合理等。
行动方案的制定让《标准》更具可操作性,为信息素养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
2.2 信息素养教学类实践
美国社区大学从实际出发采用多种形式开展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活动。波特兰社区学院图书馆制定研究框架支持、引导低年级学生获取信息素养认知领域的进步。框架的设计将信息素养教学目标与专业课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将批判性思维与技能学习相结合,从大学前水平的准备到学术素养的进步,逐步推进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19]。皇后社区大学以组织图书馆参观的方式,解决不同文化背景来源的学生普遍存在的语言沟通障碍、不熟悉信息技术以及缺少图书馆研究技能方面的困难,图书馆参观成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入门课[20]。伊利诺伊杜佩奇社区大学创新性将游戏融合进信息素养教学中,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21]。田纳西州佩里西比亚技术社区大学发展在线图书馆教学,讲授大学的开放获取和图书馆利用课程来帮助兼职学生公平地获取信息素养技能的提升[22]。谢尔顿州立社区学院图书馆与当地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图书馆等多机构合作创建信息素养的教学环境,每学期为800多名学生提供图书馆教学[23]。
此外,Burkhardt,Joanna M和MacDonald,Mary C依据《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编制出50门课程学习资料,提供给大学和社区大学的信息素养教学馆员。这些课程资料覆盖研究规划、信息收集以及资源质量评估等方面,简便易用,通过主动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和基于资源的学习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理解和应用技能[24]。
2.3 评估类实践
海湾地区的社区大学图书馆员基于ACRL信息素养成果的相关指标构建评估测试。包括47个多选题、配对和简答题以及12个基础练习,并将此作为学生完成信息素养能力结业的依据[25]。伊莉社区大学图书馆利用SAILS对三个校区的学生进行群体测试。选取的学生样本包括低、中、高各个年级,同时也全面涵盖各个主修专业,测试的具体问题为SAILS的8项技能集合,涉及研究策略、信息源检索以及与信息伦理相关的经济、法律和社会问题等,并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信息教学方案[26]。
3 美国社区大学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对我国的启示和建议
美国社区大学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已经是常规且热门的图书馆服务项目。伴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各个领域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影响,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比较而言,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存在着对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视不够、缺乏适合我国高职教育特点的成型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教学模式落后、馆员能力欠缺、教学方法简单等多方面的问题[27][28]。实践方面,系统性的信息素养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还未得到普遍性的开展。
信息社会,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对其学习、个人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将信息素养能力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明确,在具体的落实上可参考国外的成功经验,比如圣路易社区大学将信息素养课程纳入学分,借此保障学生获取信息素养提升的学习质量。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开展信息素养教学的纲领和依据,我国高职院校可借鉴国外成熟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依据教育部高校图工委颁布的《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图书馆建设指南》,设计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高职生信息素养能力培养目标,为高职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指明方向。在教学上,应充分认识到高职学生知识基础、信息能力普遍偏弱的特点,分层次、系统化地开展教学。对新入学的低年级学生制定内容简单、形式轻松的基础课程,吸引新生对信息素养课程的学习兴趣;对高年级的学生则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社交媒体平台等系统性开展信息素养教学,真正实现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