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高中生数学解题的心理因素探究
2020-02-24王克华
王克华
(江苏省海安市立发中学 226600)
相对来说数学知识的难度和其他的学科不相上下,但是数学考验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掌握,更多的还有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很多学生随着对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逐渐适应,在数学题目的练习中会逐渐掌握理解,做题能力会得到提高.但是往往是这些做题能力较强的学生身上会出现高能低分的现象,综合其原因会发现,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要求过于严苛导致对自己的期望过大,从而产生过大的压力.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去树立良好的心态,在心理方面保证学生能够做到不紧张,平常心去面对考试,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学生的实力,体现学习成果.
一、树立自信心
无论是对于哪一门学科来说,学生对于自己掌握的知识的自信程度在某一层面上来说都会对学生在实际的做题中产生相应的影响,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自信,在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能够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进步,不断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从而加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例如,在高一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在讲述到正弦定律的时候,正常情况下对于这种简单的公式类型的题目教师会简略地进行讲解,但是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放慢了节奏,让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够听懂,并且,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讲到公式的运用时点名了平时课堂上互动较少的学生来进行回答,通过简单知识点的提问初步建立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掌握的自信心.之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加强难度对知识掌握薄弱的学生进行提问,不断地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互动中来,逐渐加强对自己的要求,从而提高知识的掌握能力.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十分强调抽象逻辑思维运用的学科,与语文、历史等需要大量进行机械重复背诵的学科不同.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开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力图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发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打破常规的思维模式,能够运用最直观有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不断地进行知识的研究探索,在客观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效地进行总结和灵活性运用,在此基础上进行高度的掌握,从而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一个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非常规性的问题.问题如下:一张长方形的纸片,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有很多学生直接就回答出还有五个角或者还有三个角的答案.由于每个学生在脑中所形成的画面的不同,因此,他们所得出的答案也各有所异.但是,学生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的重点,即题目中所说的剪一刀,到底是沿着对折角剪,还是在对折角内剪.因此,学生并没能把握到题目中可能的多种情况,而是不经思考,直接按照自己的思路来理解题目,这也从一方面体现出学生定势思维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多通过这种题目的练习帮助学生不断地进行训练,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突破固守思维模式,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
三、培养意志力
对于很多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意志力薄弱的现象,然而数学题目的计算过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并且不能够间断,必须高度集中保持整个解题的过程.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意志力是数学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学习的氛围,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尽量地避免外界的因素给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为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力做准备.
例如,教师会鼓励学生在晚自习等比较安静并且持续时间较长的环境中进行数学题的计算.在这样的密闭安静的环境里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持集中的注意力,专心地投入到数学题目的运算中去,从而达到最高程度地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外,教师需要注重在教学中对引导学生通过对数学问题的研究的锻炼,提供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实践与体验,在解题中体会到“以退求进”,“能进 能退”等方法的实际操作运用,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在“逆境”中能冷静地分析问题、修正错误、坚持真理的良好品质.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会造成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从而导致心理上的压抑和不自信的相关消极反应的产生,对此教师需要借助各种方式帮助学生疏解压力,排除外界的消极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不良状况的产生.教师在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要保持温柔亲和的态度,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在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放下戒备,放松心态,逐渐通过和教师的亲近来进行学习上的相关知识的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能够愿意和教师进行交流,从而解决问题,养成正确的心理疏导的方式.同时,教师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态的变化,积极地鼓励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难题,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