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log内容生产游戏化倾向及原因探析

2020-02-24郭乃伟

视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制作者受众内容

□ 郭乃伟

提及游戏,约翰·赫伊津哈认为,游戏是文化中的固有成分,而弗洛伊德则将其看作是一种人类欲望的原始宣泄。人本能开展游戏活动让游戏本身更具有隐秘意味,同样在本能的影响下人类展开信息传递活动。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时代记忆,在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以突破虚拟与现实边界的力量,吸引人们的参与,同时其逻辑也映射到当下人们的媒介使用中。短视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当下人们的社交习惯和思考方式,其中Vlog以动态化的内容,真实、直白、清新的观感体验受到当下群体特别是青年受众的热捧。在以欧阳娜娜等为代表的明星加入Vlog的制作行列后,越来越多的受众开始将目光转向这种更加生活化的短视频形式,并以高度的真实感、趣味性,甚至是别具一格的游戏色彩吸引人们的参与。

一、Vlog的特性

Vlog最早出现在YouTube上,全称是video weblog或video blog,作为博客的一种,人们常把它与视频博客、视频网络日志划上等号。生活化、真实性等标签软化了Vlog的营销意味,和一般的短视频相比,Vlog在内容生产上可能缺少所谓的“爆点”,但在内容生产上转向了生活情景的真实记录,视频主题多以求学、工作、旅游、家务整理等日常性内容为主,其特点相对鲜明。

(一)传受边界的模糊

短视频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观众的眼球,Vlog则以平等的交流模式、真实的内容生产为特点。在创作主体上,Vlog的内容生产者,不仅包括网红、明星、专职视频up主,还包括大量素人。在画面呈现上,Vlog运用大量的第一视角,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形塑真实的生活化情景,不但拉近了观众与上传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受众产生了参与他人生活的满足感。在内容创作上,Vlog内容主要以日常生活为主,容易引发受众共鸣,且一旦受众产生陪伴式的观看行为,传受“场域”概念便基本形成,二者之间的隐性隔阂进一步被打破。

(二)后期剪辑的高要求

在Vlog产业爆发的当下,“零门槛”也让不少素人投入Vlog的制作中,但是由于缺乏视频拍摄和制作经验,内容质量的参差不齐也成为当下Vlog创作中的问题。这就导致不少Vlog打出“日常生活的公开分享”标题,内容却只停留在直白、无聊的流水账式拍摄上。和一般的短视频相比,Vlog内容的精致化,不但得益于视频拍摄者的灵感及拍摄手法的加持,更强调后期的技术引入。受拍摄环境的限制,制作者在分享经历的同时,要想有效牵引受众的神经,就要把握好后期的剪辑节奏,而高配适性的音乐以及画面的艺术性审美等都已经成为评判一则Vlog的基本标准。

二、“游戏化”定义与游戏化表征

(一)游戏化定义

谈到游戏,不论它的形式如何,总和趣味、快乐、兴趣这样的字眼产生关联。游戏化这一概念较为复杂,广义的游戏化,可以追溯到1980年,“多人在线游戏的先驱理查德·巴特尔率先提出这一概念,即把不是游戏的东西(或工作)变成游戏”。而凯文·韦巴赫和丹·亨特,则认为“游戏化是指在非游戏情景中使用游戏元素和游戏设计技术”。可以说,游戏化是一种思维模式,亦可以是一种实践策略,但在媒介与人的关系日益密切的今天,我们也能在吸收其内涵的前提下将其理解为一种新的创作模式。

(二)Vlog游戏化的表现

游戏作为一代人的时代记忆,其特殊性不仅在于认同感的激发,更在于其趣味化环境的塑造,让人们打破现实束缚,产生脱离现实的错觉。让玩家在打怪、升级、做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认同。在对B站和微博的Vlog分析后,本文认为当下Vlog的游戏化细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任务意识的固着化

当下短视频,常以“任务”为中心或是强化视频主题,将观众带入特定预设的模式之中,而质量高的Vlog更期待将观众带入自己的游戏世界之中,让其感受做任务的快感。如“被粉丝安排的一天”系列性Vlog,便是将这种任务化的特点推向极致。视频作者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媒体社交账号的留言区中,完成粉丝给自己布置的一系列任务。该系列一经推出就以高度的参与性受到粉丝喜爱。按照粉丝的意愿在一天时间内完成一系列挑战,如去麦当劳吃肯德基、去网吧看新闻联播等。该系列趣味性十足,任务多样且创意亮眼,不断吸引、激励粉丝和其他up主参与其中。一个又一个任务,让制作者化身为游戏里的主角,而粉丝则成为所谓的“游戏策划者”,这样的设定让传受双方都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愉悦感。

2.情景设计的常态化

真实、自然、生活化是Vlog的主要特点,但是其内容的呈现不是非参与式观察的结果,在视频主题的呈现上不仅要贴近生活,在内容的策划上还要保证一定的戏剧性,甚至要把屏幕前的受众带入自己设定的游戏化情境中。Vlog虽然是日常生活的分享集锦,但借助视频主题的变化,其情景也相应产生改变。一方面伴随主题、地点的变化,带来情景环境的更新;另一方面是制作者鲜明的个人风格,借助固定的开场白,或是仅在传受双方中流行的“梗”,带来情景氛围的回归。如同我们打开熟悉的游戏一样,虽然可能每次的关卡不一样,但游戏还是那个游戏,新奇与熟悉交织在一起,让人沉迷其中。

3.游戏逻辑的突出化

在对游戏化内涵进行讨论时,游戏元素、游戏设计技术作为独具特色的衡量标准自然成为判定游戏化的标签。而游戏元素的储备一方面来源于视频制作者的前期策划,完成基础灵感收集储备,另一方面则来自粉丝留言和评论。同“游戏元素”相比,游戏设计技术则更具技术性,是经验和技巧的结合,更集中展现制作者的主题、创意和剪辑手法。如B站的系列性Vlog《莽吧!变形兄弟》,虽然本质是Vlog,但是在呈现上引入了综艺化的设定,以传统游戏狼人杀为创意来源,借助“变形”这一主题完成拍摄。而该系列在游戏化的定位上也不断透明化,第二、三季的视频开头甚至加入了游戏规则的介绍,让本是生活分享的Vlog带上明显的游戏色彩。

当然,关于游戏化的特征,衡量维度多样,它可以是游戏模式引入、游戏思维的显现,也可以是游戏化词汇引入的多寡。

三、游戏化原因探讨

智媒时代的来临,高度丰富的现代社会,催促人们加速开启精神生活的消费。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也为当下游戏化、娱乐化讨论带来启示。

(一)娱乐化的消费导向

智媒时代,知识、信息的盈余、超载已是常态,信息传播的加速引发了人们收看习惯的变化,不断被压缩的收看时间让趣味性成为重要的收看标准。而娱乐信息的泛滥和易得性,加之受众所获得信息的碎片化,加剧了娱乐化倾向。纵观当下Vlog的内容,不再集中于日常生活分享、细节罗列,设定化的内容成为常态。而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和流量,视频制作者们开始精心构建自己的视频内容,趣味性的视频内容、娱乐化的元素、游戏化的设定开始成为一种共识。

(二)市场竞争的加剧

同其他类型媒体形式相比,Vlog以直白的内容、快节奏的剪辑模式,配合当下受众的收看习惯,受到了观众的热捧。iiMedia Research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Vlog用户规模为2.49亿人。而在市场不断拓展的当下,如何保证内容的新鲜,成为很多Vlogger思考的重心。然而,创意的不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下网络内容生产者共同面临的难题,因而不少博主不再只满足于原有的生产营销模式,而Vlogger也在大潮的推动下不再只停留于生活内容的直白记录,如何让受众获得游戏化体验,让受众在敢看的同时获得游戏快感成为创作的首要目的。

(三)圈层式文化心理

约翰·赫伊津哈在《游戏的人》中曾提出“魔环”概念。他指出,游戏的力量在于,它能将游戏的参与者与外部世界暂时地隔离开。而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服从于一个暂时的社会系统,而这个规则仅仅适用于游戏过程中。同样在以粉丝为基础的Vlog圈里,不仅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认同,且传受双方的交流更加容易,从游戏的参与者,变成所谓的游戏的“策划者和制定者”。对于提供创意的粉丝来说,如果自己的创意被采用,便等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该圈层的肯定。在视频制作者满足了自己的愿望之后,开始期待下一次机会的到来。这不仅加强了受众的满足感,激发了其创作动机,也进一步加强了传受双方的关联度,加固了已经存在的圈层文化。

史蒂芬森曾表示:“游戏精神才是文化发展的本质”。对个人而言,趣味化具有改变个人习惯的力量,而对企业而言,它甚至能影响决策,改变企业未来发展走向。在新媒体时代,趣味化的信息内容,不仅能有效缓解观众日常的精神压力,而且能帮助强化自我认知。但是,更要警惕其消极作用,我们更愿意把游戏精神看作是当下受众缓解心理压力的方式,一种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但是,仍要警惕这种“游戏化”趋势变成一种观众审丑式狂欢、创作者的自毁式营销。

猜你喜欢

制作者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卷雪茄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网络表情包的版权保护研究
纪录片伦理问题的几个维度
主要内容
古人怎样制作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