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提升传播力的策略探究

2020-02-24范自阳

视听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主播主持人媒介

□ 范自阳

主持人是随着广播电视发展而出现的职业,其设立的初衷是在信息传播与接受之间铺设一座桥梁。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主持人肩负着引领和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重任,承担着提升广大受众的社会道德和引导先进文化方向的使命。新媒体环境下,传播主体越来越多元化,甚至普通的受众也可以借助“技术赋权”介入传播内容的生产与制作。网络主播、跨界主持人、AI主播等新时代兴起的主持传播主体挤压了传统媒体主持人的生存空间。但同时,新兴媒体的发展也为传统媒体主持人打开了更多的传播空间,为其提升传播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主持人应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竭力提升自身传播力。

一、主持传播领域新现象与主持人职业危机

主持一词最早起源于祭祀、巫术等古老仪式,现代生活中也有一些婚丧仪式、商业活动司仪也称为主持人。传媒场域下的主持人诞生于视听媒介技术与节目形态的人格化需求下,负责提供人的声音和形象,代表媒介机构向受众表情达意。现如今,媒介技术的应用推动媒介环境发生深刻变革,主持传播主体多元化,传统意义上的主持人遭受严峻的危机挑战。

首先是“技术赋权”背景下人工智能主持人的出现。它不仅可以像真人主持人般吐字发声字正腔圆,表达清晰流畅,更能通过大量的数据学习迅速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给媒体的信息传播带来了巨大便利。其次,网络碎片化传播和技术门槛的降低催生了一大批在社交网络平台中为他人提供信息、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承担着主持人的角色功能。如“带货”主播李佳琦,他的抖音粉丝数高达4000多万;还有一些音视频平台中的专业内容主播,如喜马拉雅中的有声书主播“有声的紫襟”,其粉丝数量也有1300多万。除此之外,社交网络平台中有大量的网红、网络主播、自媒体人,他们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传统媒体主持人。

另外,电视节目中出现了“去主持人化”的现象。一种是去掉“主持人”这个名称。在一些电视真人秀节目中,虽然没有明确的主持人,但有些角色实际上承担着主持任务,比如《爸爸去哪儿》中的李锐,他在节目中发挥着发布任务、串联节目的作用,但他的称谓却是“村长”。另一种是直接取消“主持人”这一角色。2019年北京卫视春晚中,由于主持人吴秀波的个人问题,电视台决定删掉其所有镜头,节目在没有主持人的情况下意外收获好评。

职业主持人面临严峻挑战的表现还有演艺明星或其他领域的专家来跨界做主持人,如《演员请就位》中的沙溢和《乘风破浪的姐姐》中的黄晓明。虽然他们在节目中的称谓不是主持人,但实际上也承担了主持人的功能。当前,传统媒体主持人面临着节目“去主持人”化的威胁以及各类新兴传播群体的挑战。探索新的媒体传播规律,深入挖掘自身优势,增强传播力,是当前主持人面临的重大课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持人传播力

对于主持人传播力的概念,陈力丹进行了狭义和广义两种界定。他认为狭义的主持人传播力是指“主持人以大众媒体为平台,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以人格化传播为手段,通过有效恰当调控节目进程而实施的影响电视观众认知、情感、行为的能力”。这主要是从主持人在节目场域进行的传播行为来界定的。广义的主持人传播力是指作为传播主体的主持人在各种场景之下的传播能力的总和,涵盖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多种语境下的“以有效而得体的方式进行传播的能力”。这里则是将主持人的所有传播行为都纳入了传播力的考量中。显然,单从节目场域来看,主持人传播力的概念范围较小,已不能适应新媒介环境下的传播要求。在如今媒介融合的环境,利用多元化的传播实践更能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在原本的传播环境中,主持人主要依靠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来实现传播影响力,利用自己的主持能力来组织、驾驭信息传播,进而影响受众。由于媒介单一,受众可选择范围较窄,主持人传播也能取得不错的传播效果。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媒介技术的革新,传播主体与传播平台众多,受众可选择范围较大,主持人要利用各种传播资源,以节目主持传播为核心进行多元化的传播实践,与受众积极互动,吸引受众关注,从而增强主持传播力,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特殊的工作属性以及职业功能要求主持人必须提升自身传播力,以适应时代、社会赋予的使命。当然,传播力需要主持人在长期的传播实践过程中不断有意识地锻造和历练。对于媒介机构而言,影响主持人传播力的因素有很多,除了主持人自身的能力素质,还有国家政策、传播平台、媒介技术以及观众的认可度等其他因素。本文试图从主持人的能动性出发,探讨主持人提升传播力的策略和方法。

三、主持人提升传播力的策略

主持人的职能基于媒介形态的变迁而发生变化。起步初期的中国播音员主持人以串场报幕为主要职能,对主持人更多的是声音、形象方面的要求。随后,由于媒介传播人格化的需要,主持人可以进行意见传播,发表自己的观点,但那时媒介比较单一,主持人传播效力还比较大。而在如今的信息传播时代,主持人需要进行一些个性化的内容传播,才能更好地使受众接受。新媒体环境下,主持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身的传播力。

(一)个人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升

主持人提升传播力,首先要增强自身的能力素质。主持人在实践中会不断遇到新的现象和发展态势,主持人的概念、技能、诉求均在不断变化中。但对主持人的核心素质要求不会变。首先是政治素养和责任意识,主持人要牢记自己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并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融入到内容生产的各个方面。受“娱乐至上”思潮的影响,一些传播主体会利用低俗、媚俗的内容来迎合受众,主持人要在纷繁复杂的传播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用主流的价值观引导舆论,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其次,主持人要有扎实的语言表达力,这里的表达力外化体现为主持人良好的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表达技巧,内化于对事件的判断辨析、观点提炼和态度表达等更深度的认知能力。因此,主持人应该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做一个有思想的说话者。主持人不仅要有出色的主持技能,更要做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人。白岩松在第三届“中国主持传播论坛”上说到“主持是技术,人是内容”,一个具有人格魅力的主持人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和爱戴,传播的内容也更容易让受众接受。

(二)立足受众角度,传播优质内容

新时代的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并且,“技术赋权”于受众可以观看节目时任意前进或倒退。因此,主持人要传播优质的内容来吸引受众,从而增强主持人传播力。

1.良好的受众意识是基础。对于主持人来说,有效传递信息,引导受众接收和吸纳信息是其重要职责,因此,主持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受众意识。主持人传播首先要弄清楚的一点是“向谁传播”,明白受众的定位及需求,了解受众的所思所想,以更好地完善节目内容,吸引受众关注和参与,从而改善传播效果。主持人可以经常走出演播室,走近老百姓的生活,这样一来,讲述的话语才更有现实的温度,才有直击人心的力量。随着移动化网络的普及,主持人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民声、掌握网络舆情。总之,主持人在进行传播时要以实现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老百姓所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以一种受众喜闻乐见的主持形式,为其提供真正“有用”的内容,吸引他们关注,从而实现良好的传播效果。

2.革新话语风格是关键。长期以来,枯燥乏味的语言,千篇一律的表达,已经让传统媒体渐渐失去了受众,尤其是年轻受众的青睐。如何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一种更年轻、更新潮的方式传播出去,如何将深度化、精英化的内容以通俗化和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出来,是新时代主持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主持人应当积极转变话语风格,创新表达样态,使用受众更易于接受的语态来增强传播效果。对此,中央电视总台做出了很好的示范。2019年7月,央视新闻新媒体创新推出《主播说联播》节目,使联播主播们从“符号”回归到人,真正有了人格化的形象。丰富的副语言展现出主播对新闻事件个性化的态度、情绪,语言短小精悍、风趣幽默,又不失大气。节目中,主播使用谈话式的播报方式,注重与网民之间的互动,灵活自然,交流感强,拉近了传受双方的距离。众多口语化、网络化的词句也给人以亲切自然之感。

3.创新表达方式是手段。媒介技术的革新不仅为主持人信息源的获取和传播带来了便利,更丰富了主持人的主持形式。在互联网、新媒体等媒介载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主持人的主持形式主要为演播室口播、配音解说、记者现场连线等。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主持人有了更多、更新颖的主持形式可以运用,例如,主持人可以在讲述中充分运用数字、图表、评论等形态,引入动画、音视频、VR、AI等多种技术形式,以适应内容生产中多介质融合的态势,使信息传播更加直观立体、引人入胜,从而使自己更具影响力。

4.夯实思想价值是根基。主持人要拒绝“一级甲等的废话”,不能只注重语音面貌,更要提升话语的内容质量,要在有限时间内,在保持清晰度的基础上,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既符合主流价值观、又有自己独到见解的分析,向受众提供准确真实、高品质的信息解读。新时代的主持人要以新颖的表达方式和“思想化”了的语言与受众交流,从传播内容层面吸引受众,从而提升主持人传播力。

(三)通过多种传播实践提升传播力

主持人传播力的提升不仅要依靠传播内容,更要依靠传播平台和传播渠道。以往,传统媒体的主持人传播平台相对单一固定,但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中,传播平台和媒介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主持人应将不同的媒介视为平台,整合各种媒介平台优势、资源,准确把握各种媒介的特点和运作方式,进行高质量传播。如原央视主持人王凯在喜马拉雅FM有着自己的节目《凯叔讲故事》,拥有了大量的受众,粉丝多达一百多万,其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成功又带动了他在传统媒体节目《身临其境》的火爆。

其次,传统媒体语境中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形式非常单一,受众与主持人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较远。在新媒体环境中,主持人可以利用社交化媒体将自己的“后台”生活展示给受众,并以此为媒介载体充分展现自己的个人魅力和个性特征,从而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让受众对自己有更为全方位、立体化的认识,使自己获得在主持传统节目时所得不到的人气和关注。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康辉的Vlog》,在该视频推出期间,其相关话题多次占据微博热搜榜。视频中,康辉一改往日节目中的严肃刻板形象,通过日常口语化的表达与叙述,把自己生活化的一面展示给受众,亲和力十足,使受众认识了一个更加真实、更加丰满立体的康辉。这种形式不仅拉近了康辉与受众的距离,同时也使其主持的节目受到了更多年轻观众的关注。

不少演艺明星、运动员或者其他公共人物纷纷跨界做主持人,那么主持人同样也可以打破自己的职业壁垒,去尝试做其他的工作,来扩大自己的公众认知力。比如,主持人可以通过参与网络直播、参加别的节目、参演影视作品、参加公益活动等形式增加曝光度,提升与受众之间的黏合度。新媒介环境下,主持人有必要拓宽自己的传播实践,尝试新领域、新平台,来增强自己的传播力。但要牢记自己的主持人身份,其传播实践要有积极向上的正面引导作用。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使主持人面临着一系列的生存困境,但同时也为主持人传播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主持人应当重构传播思维,努力转变传播策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积极拓展多元化的传播实践,从而获取更大的传播效力,更好地履行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重任。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主持人只是一个传播个体,虽然是媒体机构传播力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媒体话语若想在新的媒介生态中有效传播,制度政策、体制机制、传播理念等也要有相应的优化升级。

猜你喜欢

主播主持人媒介
主持人语
『人气』主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第一次做小主播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中国蓝主播
我是小主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