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色彩隐喻

2020-02-24龚彦艳

视听 2020年10期
关键词:敖丙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

□ 龚彦艳

隐喻是认知的一种常见手段,人类通过隐喻理解和交流抽象概念,将语义范畴扩大,丰富了人类的认知。人类经常用颜色去理解或表达其他认知领域中的概念,也就产生了色彩隐喻①。不少电影创作者以银幕为画布,把自己对色彩的美学理解书写其中,形成个人风格的标签与作品灵韵的建构。如《末代皇帝》的摄影师维托里奥·斯托拉罗便用红、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之间的过渡变化来隐喻溥仪的一生。不同于维托里奥·斯托拉罗,《哪吒之魔童降世》主创团队更擅长挖掘单个色彩的多重隐喻,其中,红色与蓝色的运用尤为突出,分别对应着电影中的两位主人公——哪吒和敖丙,构成了两张别致的视觉名片。

一、红色:从生命本体的颜色到浴火重生

利用色彩的符号性进行的视觉隐喻是为动画角色增添内涵深度的一种重要方法②。它不仅能够彰显主人公的性格特征、渲染气氛,亦能推动主人公人生轨迹的变化。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讲述了“生为魔丸”的哪吒逆天而行、扭转命运的故事,反叛、冲动、不认命是这一人物形象的核心特征。片中与哪吒相关之处大量出现红色,在不同的叙事段落中形成不同的隐喻,从而增强了这一动画人物的艺术魅力。

(一)隐喻哪吒生命本体的颜色,逃脱不了的宿命

在电影伊始,太乙真人被师弟派出的傀儡引诱醉酒后,未能将师父元始天尊所交代的将灵珠投胎为李靖之子的任务完成,导致红色魔丸飞入石雕圆形八卦阵中,并由中心启动后,红色犹如血液一般从中心蔓延至圆形八卦阵四周的凹槽处,当李靖一拳击碎石雕圆形八卦阵,企图阻止时,却已无力回天。红色八卦阵悬浮空中,并迅速飞向了殷夫人腹中,哪吒就此诞生,且在形似肉球的哪吒额头上出现红色胎记。此处红色的运用与电影《末代皇帝》有异曲同工之妙,均代表熔铸于血肉中无法逃避的身份、宿命。对于溥仪而言,身上流淌着皇室血脉,注定无法成为一个自由的人,于是通过割腕不断溢出红色血液来闪回到溥仪的童年期,展现溥仪痛苦的根源。而对于哪吒而言,狂躁、暴力亦是其与生俱来的品质,是天已注定的宿命。

(二)隐喻暴力

片中共有三处哪吒进行暴力行为的段落均出现大面积红色,但三处的隐喻所指皆有不同。一种是无缘由的暴力,哪吒一出生后就变为人形,通体冒出红色火焰,并用手上的真火烧毁屋顶,轰炸陈塘关百姓,其眼睛呈现全白状态,代表意识的未开化,此段落的红色所隐喻的正是由本能所带来的破坏性力量。另一种是有缘由的暴力,当哪吒被太乙真人收为徒弟,在山河社稷图的世界里练习降妖本领后便逃出了图,哪吒偶然间遇到妖怪欲将其降服,妖怪在逃跑过程中掳走一个小女孩,哪吒奋力救下小女孩。而闻讯赶来的陈塘关百姓却一致认为是哪吒掳走女孩,并对哪吒施以言语攻击。原本救人后自信的哪吒开始眼冒红色火焰,并又一次对陈塘关百姓实施暴力行为,此处的红色将哪吒救人被误解后的愤怒无限放大,也从侧面体现哪吒在成长过程中一次自我博弈的失败,仍无法学会自控。再者是当哪吒知道父母及太乙真人对他的欺骗后信仰与信任的双重崩塌,哪吒念咒解开乾坤圈后幻化为成年哪吒,通体再度被红色火焰包裹,眼睛全白,开始进行暴力行为,隐喻哪吒在得知谎言后的失控以及对亲人、师傅决裂的态度。

(三)隐喻哪吒的浴火重生

电影接近结尾之处,哪吒独自跑到树林中,太乙真人的坐骑通过施法让哪吒看到其父李靖在虚空之门甘愿“以命换命”的祈愿和誓不放弃儿子的决心,哪吒终于幡然领悟,意识到错怪了父亲,遂飞回陈塘关再度变为通体红色的成年哪吒。此时的哪吒眼睛已有黑色瞳孔,意识已开化,并凭借一己之力抵抗敖丙施下的水阵,最终幻化成一朵巨大的红色火莲花将其吞噬,成功拯救了陈塘关百姓。至此,红色的负面隐喻所指转向正面的隐喻所指,代表哪吒了解真相后从冲动、暴力到肩负责任的成长转变,犹如凤凰涅槃,重获新生。

二、蓝色:从孤独忧郁的个体到获得自由

与耀眼的红色不同,蓝色是低调、沉静的代名词,同时也隐喻天空和大海般的辽阔、自由,它能更好地将安静、内敛的形象塑造得低调而不失内涵。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由灵珠转世的敖丙是一个肩负家族使命的龙王太子,内心的善良本质与家族的命运走向构成一组二元对立的矛盾体,困扰着敖丙。创作团队通过蓝色的运用,将人物心理变化用视觉的方式予以诉诸,扩充了这一人物的张力。

(一)隐喻的是孤独的个体

敖丙与哪吒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也带着与生俱来的身份标签,由于是非正当身份的灵珠转世,身为龙族却不敢被世人看见,于是敖丙总是身穿带帽长衣将蓝色的头发和蓝色的龙角掩盖,即使是做惩恶扬善之事也不敢露出真颜。从小敖丙就没有一个朋友,当他小心翼翼和师傅申公豹说他与哪吒成为了朋友时,得到的却是“你不可以暴露身份”“哪吒就是魔丸”的回应,敖丙再度陷入忧郁的蓝色中。

(二)隐喻敖丙两难抉择下的冷酷

久居海底炼狱的全体龙族将“封神登天”的希望寄托在敖丙身上,一方面他深受家族使命的感召,另一方面又难以割舍与哪吒的友谊。为强化人物内心的双重煎熬,导演运用了“阴阳脸”的技巧,将敖丙的脸一分为二,左边为蓝色,代表家族使命;右边为红色,代表友谊。在申公豹的厉声质问下,敖丙周围红色散尽,通体被蓝色包围,最终选择以家族使命为首要任务,不顾苍生百姓的性命,冷酷地拿起兵器施法沉了陈塘关。

(三)隐喻敖丙获得自由,回归理性

当哪吒赶来拯救陈塘关百姓,并成功攻破敖丙施下的水阵后,天雷摧毁魔丸之劫即将到来,敖丙并未落荒而逃或冷眼旁观,而是与哪吒有难同当,义无反顾地飞向天雷处打开万龙甲保护哪吒。此处画面中呈现全蓝,代表敖丙回归理性的判断,即他明知魔丸与灵珠是不可两立的存在,但仍然珍惜二人的友谊,摒弃了家族使命的枷锁,选择与挚友生死与共。敖丙勇敢地选择了自己内心的答案,获得了自由。

三、红色、蓝色的交织:二元相融下的主题传达

属于冷色调的蓝和属于暖色调的红本是一组二元对立的矛盾体,诚如电影中“灵珠”转世的敖丙和“魔丸”转世的哪吒,但导演并非想传达二元事物势不两立的宿命论,而是将主题转向道家阴阳既对立又统一并相互转化的哲理之中。导演一方面在电影中设计了诸多道教器具、图腾等元素,另一方面借助红色与蓝色在上述道具中呈现交织的状态来隐喻这一主题。

老子曾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③电影中,“一”对应的是片头处天地灵气历经千年孕育出的一颗混元珠。在视觉造型设计上,这颗混元珠呈现红色、蓝色无序交织于一体的状态,隐喻生命个体本是善、恶、美、丑等构成的混沌体。“二”所对应的是元始天尊将混元珠炼化而成的蓝色“灵珠”和红色“魔丸”,二者是由一体分化而成的,各自的属性泾渭分明,分别代表仙、魔,为一组对立矛盾体。“三”则对应电影结尾处哪吒与敖丙共同抵抗天劫咒后又重新合为一体,并以太极图的形式呈现二人的魂魄。红色与蓝色已不是最初无序交织的状态,而是有序缠绕,互相轮转,隐喻阴阳冲和下的新生,以此说明世间万物的善、恶、美、丑并无绝对,是能够相生相称相互转化的。如哪吒虽为“魔丸”,却能在父母的感召下斩妖除魔,拯救苍生;敖丙虽为代表至善的“灵珠”却险些残杀苍生、误入歧途,在哪吒的引领下寻回了本真。

四、结语

色彩视觉隐喻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富有意味的手法。《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独特的色彩隐喻,不仅强化了主人公的视觉造型,更对极富意蕴的主题进行艺术化的传达,为国产动漫创作提供了新路径。

注释:

①张桂军.《影》的色彩隐喻及叙事留白[J].电影文学,2019(03):94-95.

②陈峰.“中国学派”动画色彩运用中的视觉隐喻现象及启示[J].当代电影,2015(07):158-161.

③[春秋]老子.道德经[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敖丙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
哪吒买“车”
哪吒VPro
哪吒留学实录
《哪吒》——我命由我不由天
《哪吒之魔童降世》敖丙的悲剧性解读
观看《哪吒之魔童降世》有感
从《哪吒闹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关于哪吒艺术形象价值转向研究
坏孩子和好孩子,你爱哪一个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干部之严管厚爱
《哪吒之魔童降世》: 映射当代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