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无问西东》看新主流电影的主流价值表达策略

2020-02-24邹安琪

视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国族西东光耀

□ 邹安琪

新主流电影的概念最早由马宁等人在1999年提出,是“低成本而又有新意和商业性的电影”①,随着我国电影产业的迅速发展,融资渠道的日益丰富和资本的大量涌入,新主流电影不再受制于成本,而是越来越多地将商业性与主旋律相结合,成为重宣教、轻娱乐的传统主旋律电影在市场危机面前的一条活路。王乃华将新主流电影定义为“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商业化电影”②。

2018年开年的热点电影《无问西东》,正是这样一部实现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新主流电影。《无问西东》首先是一部青春题材影片,它讲述了不同年代中国青年的成长故事,主要探讨的是不同青年在面临人生选择时的价值归属问题。与此同时,作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宣传片,它也是一首对追求真理、追问真心的大学精神以及爱国、奉献、利他等主流价值观的赞歌。《无问西东》可看作是青春商业片与主旋律影片彼此整合的结果。而正是一系列意识形态表达策略的运用,使《无问西东》的主流价值表达更具隐蔽性、商业性与艺术性。

一、以理想主义统摄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价值观

《无问西东》以主人公张果果的问题贯穿全片,由他的提问开始、回答作结。提问是如何勇敢地面对人生,回答则是“坚信自己的珍贵”并“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在影片四个彼此关联的故事中,可以看到:对真心、真我的追求成为贯穿全片的主题。

相对于这一时期以青春感伤为主题的青春商业片而言,“追求真我”的主题无疑散发着理想主义的光辉,“无问西东,只问真心”恰恰与网络流行语“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相映成趣,它们共同反映了当下青年人对理想主义的呼唤。

中国“青年”概念的诞生可以追溯自五四运动,“青年”被赋予特殊历史使命并成为社会变革的动力,被社会进步运动催生出来的“青年”意味着能够从人类视野而非个人利益角度出发改造世界③。“青年文化”闪烁着的是理想主义的光辉。而《无问西东》中,吴岭澜、沈光耀、陈鹏等人正是这样拥有济世情怀和报国理想的“进步青年”,到了现代职场精英张果果身上,这种对理想主义的热情却正在退却,反之是职场利益纷争表明当代功利主义的甚嚣尘上,张果果对于“真心”“真我”的追问与追求并不像其前辈一样热切,而是在怀疑和理性思考的过程中,特别是帮助贫困的“四胞胎之家”的实践中,体会到“只问真心”的快乐,最终才坚定了对理想主义的追求。

而正如豆瓣网友的影评所说:“如今我们这个时代充斥的是一点也不快乐的张果果……我们已然没有了吴岭澜、沈光耀、陈鹏为代表的年轻人那种真诚、正义、勇气、信仰、家国情怀和牺牲精神。”《无问西东》则恰恰代表了对充满理想主义光辉的青年文化的呼唤,它的口碑也来自于当代青年心底对理想主义的追求。

但与同样弘扬理想信念的传统主旋律影片不同的是,“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是极度个人化的诗意表达,片尾“谨以此片献给珍贵的你”更是强调了个体的珍贵。可见个人主义价值观在本片中得到了正名和包容,因而能够让电影更贴近观众。影片一个备受好评的情节是沈光耀母亲劝阻其从军,沈母阻止沈光耀从军的理由不仅得到观众的理解而且使影片更有人情味儿,可以看作是新主流电影适应“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时代以及价值观多元的社会现实作出的调整,沈母那结婚生子不是为了延续香火的观点之所以能引起观众共鸣,正在于它其实是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写照。

二、以普通平民个体取代完美英模人物

主旋律电影的主人公通常是近乎完美的英模人物,因高居神坛之上而令受众产生距离感。相反,新主流电影更多聚焦于普通个体。《无问西东》虽然以顶尖大学的学生为主人公,但只有沈光耀有其历史原型,其他人相对于名人辈出的清华大学而言仍只是历史上的“无名之辈”,而清华大学的名人校友也只是在电影彩蛋中出现。以在职场摸爬滚打的现代人形象出现的张果果更是十足的“普通”。

此外,影片又进一步采用平民化视角展现其普通人的一面,着重展现了主人公们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复杂心态,及其对“真心”的拷问过程:吴岭澜因为“最好的学生都上实科”的偏见而不甘心选择文科,李想有其懦弱的一面,即使是沈光耀,也一度为遵从家训而深藏理想……择困境是人类的普遍境遇,而主人公正像我们每个人一样徘徊与沉思。在主人公利己、利他的选择之间,影片也给予了利己选择以一定的话语空间:虽然陈鹏曾选择了爱情而非国家,李想曾选择了自保而非责任……但影片并未像某些主旋律电影那样,将人物的利己与利他的两难选择设置为截然对立的两极,而是允许主人公在作出选择之后发现本心,回到另一个选择或者获得再次选择的机会(李想的故事);更没有对利己的选择加以贬低,而是给予其存在的合理性。

无论是完美的英模人物,还是极端的两难困境,在现实生活中都并不常见,因而难以令观众信服并认同。反其道而行之的《无问西东》通过将主人公塑造成普通的个体并以最大程度还原普通人的心态和境遇,因而能够满足受众的自我投射欲望,赢得受众对主流价值的认同。

三、以青春片类型策略传递主流价值观立场

由于类型电影在观众观影的表意体系中已有定位,因此新主流电影可以借用类型策略被归位,从而有效地隐藏其意识形态④。当下国产青春片最重要的类型元素主要包括:校园、爱情、成长、怀旧,青春感伤、怀旧美学也成为青春片中青年意识形态的常规表达。本片导演李芳芳的处女作《80’后》恰恰是最早的怀旧青春片之一。《无问西东》同样采用了怀旧青春片的类型元素——成长主题、怀旧时空、校园场景以及局部的青春感伤气息,并在营销环节对其“青春”元素加以强调,也因此在观众心中披上了“青春片”的外衣,而没有以纯宣传片的面貌示人。

此外,电影类型之于意识形态表达还有更深层的功能,托马斯·沙茨指出:类型电影能够在为社会冲突提供想象性解决时传递其意识形态立场⑤。青春电影本身就具有确认意识形态的文化功能:通过一系列具有共性的能指符号对青年人成长过程中的冲动、叛逆、错失、莽撞和迷误加以驯服、救赎和引导⑥。在本片中,四个故事的主人公都经历了选择困境中的冲动、错失和迷误——电影的主要情节冲突即选择冲突,但主人公得到了“无问西东,只问真心”的价值观的引导并重新“选择”,选择了集体主义与利他主义从而获得救赎,完成社会化以及“长大成人”的任务。当选择集体主义成为冲突的解决方式,影片的主流价值观立场也就不言自明。

但《无问西东》并非“青春残酷物语”,而是歌颂理想的青春神话。即使像王敏佳、李想、陈鹏在遭遇残酷现实之后,仍然重拾信心走向光明,而他们获救的方式正在于:希望超越残酷现实和世俗的理想,被放置在集体主义对个人主义的超越的框架之中,以献身国家来消解个人之不幸遭际。

四、以国族主义触发观众情感认同

国族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一,国族主义的流行与全球化对国族主义思潮的促进、政府自上世纪90年代加强爱国教育以及中国的国际地位上升有着密切的联系。有研究表明:自小接受爱国教育的中国青年的国族主义和爱国情绪被极大地强化了,以至于其对美剧的喜爱也不足以影响其爱国情⑦。在这样的观众基础上,强调“国族主义”的表达策略能够更好地唤起国人对影片的情感认同。

《无问西东》的国族主义策略体现在主人公吴岭澜、沈光耀、陈鹏、李想、王敏佳的“爱国者”身份设置以及他们选择的“初衷”与“真心”上。即使是在故事一开始,在经历选择困境考验之前的主人公对爱国的认识还不够深刻(诸如吴岭澜不自量力要学实科、李想为了援边的荣光而不担当、王敏佳迷恋献花给主席的梦想而罔顾事实……)但正反映这种由感性主导的爱国主义情怀的普遍与根深蒂固。然无论他们作出第一个选择的“初衷”还是致使他们回到另一个选择的“真心”,也都是出于爱国。本片前三个故事与上世纪50、60年代的青年题材电影一样,都是将青年成长置身于革命和建国的大背景下,唱响青年人的青春奋斗与共和国新生建设的交响曲,也因此,本片是一部主旋律影片而非典型的青春片。不过,本片对国族主义策略的运用要远比之前的主旋律电影更为巧妙:化抽象的爱国为具体的“爱人”,主人公的家国意识也有一个逐步增强的过程,沈光耀初次想要从军并非是爱国心所驱使,但“爱人”的悲悯之心使他最终投笔从戎、壮烈殉国。李想最初想要支边报国或多或少是为了荣光,但目睹王敏佳“之死”令他清醒过来,也最终明白了爱国本质上是一种“爱人”的济世情怀。

五、结语

聚焦普通个体、平民化视角、类型化以及国族主义等主流价值表达策略,近年来也日益成为新主流电影创作的共识,而即便《无问西东》采用了上述表达策略,也仍面临着少数质疑的声音:沈光耀故事中诸如他在逃亡时不忘煮莲子羹等细节、张果果故事中诸如他扔掉昂贵的肉馅与精美的瓷器等细节,都令影片被诟病“精英意识”与“小资情调”,飞虎队、传教士的段落更是让影片被指责有传播西方价值观的“西方底色”。但通过比对导演本人的解释来看,这些段落确实存在表意模糊的问题,比如张果果扔掉肉馅和碟子的情节使他被贴上“小资”标签,但导演的本意却在于通过这个微小的细节表达他对职场暗算的愤怒⑧。是故本文认为电影在主流价值表达上仍然是成功的——因为主流价值观在今天已与在影片所讲述的年代有所区别,而网络时代的社会思潮更是纷杂多变、日趋多元,对于新主流电影而言,要想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电影,需要主动拥抱最广大的观众基础,而《无问西东》为此做出的种种“去政治化”的努力,实则是为了更好地“政治化”。

注释:

①马宁.新主流电影:对国产电影的一个建议[J].当代电影,1999(04):4-16.

②王乃华.新主流电影:缝合机制与意识言说[J].当代电影,2007(06):138-139.

③周志强.我们失去了“青年”[J].社会观察,2012(05):86-88.

④葛慎海.国产新主流电影的核心价值表达[J].电影文学,2016(18):4-6.

⑤[美]托马斯·沙茨.好莱坞类型电影[M].冯欣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6.

⑥梁君健,尹鸿.怀旧的青春:中国特色青春片类型分析[J].电影艺术,2017(03):61-67.

⑦陈阳.为什么观看美剧不影响国族主义?——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受众[J].国际新闻界,2016(09):119-134.

⑧李芳芳,梁君健,王静.故事好拍,难的是拍出一片时光——《无问西东》导演李芳芳访谈[J].当代电影,2018(03):24-29.

猜你喜欢

国族西东光耀
张文华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光耀千年的艺术国宝
无问西东 只因一个热爱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欢乐春节让陕西文化光耀海外
解读虹影《阿难》中阿难的身份混淆问题
滕州前掌大墓地的国族问题
光为光耀中国为梦启航 中国梦系列产品全新推广
国族、意识形态、情感的多重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