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纪录片《风味人间》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2020-02-24余忆文贺显斌

视听 2020年10期
关键词:风味人间跨文化

□ 余忆文 贺显斌

在多元文化繁荣发展、跨文化交流日益深入的时代环境中,纪录片作为一种文化与思想的影像化表达方式,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横空出世,就以优良的制作画面、新颖的创作手法、独特的选材视角,并运用一种诉说的表现方式吸引了不少观众。《舌尖上的中国》用美食将纪录片带入观众眼球,同时为纪录片打开了新的中国市场。时隔4年,2018年《风味人间》的出现更是将中国饮食推向高潮,这部依旧以美食为主题的《风味人间》不仅为观众缔造了一场文化盛宴,更是提高了国产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能力。《风味人间》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了9.0,成为最受人瞩目的纪录片之一,成为众多西方人民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不少学者在纪录片《风味人间》中找到了发展中国纪录片的新方向和新路径,研究的内容包括:1.《风味人间》的表现内容,即用最朴实的语言文字来诉说着中国饮食的制作手法;2.与《舌尖上的中国》在拍摄方式、拍摄场景、视觉效果等角度的比较;3.纪录片表达的意义和美食背后的故事,如孙冰(2018)对导演陈晓卿的专访稿;4.跨文化的饮食研究。但是,在《风味人间》的跨文化传播这个方面尚未做深入的分析。本文探究《风味人间》中的跨文化传播策略,分析其对中国纪录片发展的启示。

一、拍摄手法的切入

《风味人间》延续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播出方式,全片共8集,每一集有一个固定的主题,而每一集中的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尽管和《舌尖上的中国》出自同一制作班底,但是《风味人间》在拍摄手法、内容讲述、表现方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让美食中的风味不仅传遍中国各地,更是传至世界各国。

(一)诉说式拍摄勾勒中国城乡图景

《风味人间》与之前《舌尖上的中国》还是具有一定的差别性。《舌尖上的中国》主要以食物为切入点,通过食物的共性建构起一个多元的叙述体系,在叙事背后承载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让人们通过这些微观故事来诉说自己的情感,与他人的感受产生共鸣。而在《风味人间》中,导演没有刻意连接食物与人的关系,更多倾向于描绘那些最根本、最原生态、最不起眼的食物,正是因为这种食物的自然生长表现出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在影片中,几乎每一个镜头都描述的是那些来自街头、乡间、小镇、沙漠、草原的人们对食物的发掘、采集、制作、创造的过程。在安徽一个小县城的街头上,一个毫不起眼的小伙子每天都推着三轮车,吆喝着“卖面包了”。他的面包全都来源于自己日复一日地揉面、蒸烤的复杂工序。在片子中对人物与食物的关系的描述并不多,但是在镜头下一道道复杂的制作过程,忙碌的制作者的身影、脚步、汗水更加触动人们的心灵情感,这种触动也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一种坚强不息、不畏艰苦的优秀传统美德。

(二)细微化拍摄解构中国文化真谛

除了对人物形象的平淡化描述,影片还采取了大量显微镜下的镜头描述。从食物的内部构造进行逐一的解构、分析,把人们肉眼难以观察到的食物自身在高温、阴暗环境下的变化都一一呈现出来,运用微距化的表现手法不断打开观众的视野。这种拍摄手法给观众带来了新奇的体验,吸引观众对影片的关注;从细微之处刺激着大众的窥视欲,不断引发观众共情。

虽然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生生不息,但在当前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业时代与信息时代的到来不断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情况下,国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不断被边缘化,甚至逐渐消失。这一系列的改变尤其对年轻一代颇有影响。而恰恰在《风味人间》中以最基本的食材、用最平凡的镜头记录了食物不断被制作、创新出来的过程,从而可以表达出人们生活的辛苦,触发人们情感的共鸣,从而进一步宣扬中华人民勤劳、坚强、努力、向上的民族精神,同时也希望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感受到人类与文化之间都有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

由此,不管是平凡的镜头叙述还是食物内在分子的透视表达,这些拍摄手法的表现不断冲击了观众的视觉体验。艺术式的拍摄内容为中国纪录片打开了一个新的叙事方法,同时通过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烘托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是我国纪录片必不可少的一份重任,这对纪录片的创作人来说也是一场巨大的考验。

二、传播策略的应用

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说,中国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应该在文化全球化的情况下以本土化的方式去呈现,这样才能更好地向世界各国人民宣扬中国文化的魅力,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中国文化、接受这些文化并不断传递下去。跨文化传播的发展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密不可分。文化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它要经历“对抗—互相融合—更新”三个阶段的更替。在人类历史中,文化全球化的载体和形态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文化全球化的载体由早期的战争、迁移和贸易发展到当代的以媒体、交通和通信为主;同时,文化全球化的形态也由原先的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到今天全球大众文化的普遍兴起。纪录片的兴起成为了文化全球化一种新的、特殊的表现方式。在多样化的社会中,电视的出现促成文化纪录片这一类型的诞生,而互联网的产生不仅加快了纪录片发展的步伐,更加扩大了其传播范围。于是,纪录片所传递的跨文化现象也慢慢得以凸显,这种凸显主要是在跨文化传播模式上的改变。

(一)融合对话创造多元多态的文化世界

在跨文化传播模式上,拍摄和语言翻译运用国际化角度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纪录片《风味人间》注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因此通过国际化方式来讲述东方美食,与观众达成共鸣,从而避免因文化冲突造成对中国文化的曲解。在《风味人间》中,除拍摄了本土的美食制作者,其他国家的美食创作者也被采录其中。影片中,通过对他们生活的描述、对他们的采访,从他们的视角下,我们可以体会到中国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国文化给外国朋友所带来的影响。以“他们”视角进行中国文化的解读,使得跨文化的传播方式从“自我”转向“他者”,所呈现的画面更具有鲜明的对比感。在各种饮食文化的画面对比下,这些人物的采访表述更加作用于观众的视觉感官,在观众头脑中不断形成“他”和“我”的这种认知概念,从而不断让观众在自我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国家归属感与认同感。

传播方式的改变,使文本内容上的传播更加国际化、向世界靠近。美食是全球人民共同讨论的话题,也是最能达成共鸣的一种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传者与受众不断达成认同是文化传播所必要的前提条件。《风味人间》的每一集讲述中都把中西方美食完美地串联在一起,中国美食本就令人惊叹,而在中国美食中穿插一些西方美食的镜头,无疑是锦上添花。这种内容上国际与本土的双重结合使得文化纪录片不断突破旧俗、创新独特。

(二)多向互动实现中国与世界文化的共通共融

内容形式上的独特创新发掘出了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的联系与差异;饮食文化的尝试与对比吸引了更多的异国人愿意多方面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探索中华民族深厚的民族文化。在《风味人间》中,国外美食与中国美食的对比介绍将近占了整部纪录片的三分之一。国外鲱鱼罐头与中国臭豆腐的“臭”味对比,法国的瀑布土豆泥与中国北方人的洋芋搅团相较,伊朗桑噶烤馕与陕西石子馍相比……不同国家的各种美食在不断对比下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这对于跨文化之间的传播无疑是很好的发展。可以看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在对比中不断提升与创新,中国饮食文化的改变与创新不仅仅是为了展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在全球文化与本土文化的融合中不断彰显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这无疑成为了跨文化传播模式上的一个巨大突破,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虽然不断要求创新的中国纪录片也越来越注重大众的观看感受,同时既要达到拍摄制作的高水准,还在文化传播中不断深入中国民族意识,传达中华民族文化情怀,但是,相比于《风味人间》中渐渐表现出来的文化情感,国内其他类型的文化纪录片在内容、拍摄上体现出的国际传播水准还不高,也没有发挥出中国文化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其他的文化精神、打开中国文化市场,其他类型的文化纪录片还需要学习与借鉴,才能使中国纪录片成为跨文化传播理想的载体。

三、媒体平台的延伸

在新媒体传播技术迅速发展、媒体融合不断加强的时代下,跨文化传播的空间进一步拓展,观众对于文化的交流更倾向于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风味人间》突破了传统电视的传播,开始与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进行多方面互动。由于《风味人间》的创作班底曾在制作《舌尖上的中国》上具有突出表现,吸引了很多粉丝,互联网商家更愿意与之合作。

《风味人间》通过与腾讯视频的全方面合作,让观众们能够随时随地地在手机、电脑、平板电脑等客户端上观看。在全媒体时代,网络新媒体无疑是扩大纪录片的超强影响力、传播中国文化的一大秘密武器。作为视频掌门人之一的腾讯视频,一贯风格就是掌握观众的各种需求,不断满足他们的观看欲望。腾讯视频先在首页上投放精良的海报,打出《舌尖上的中国》同一班底的旗号来吸引观众,再通过精美的片花、片段以及引人注目的小标题博观众眼球,同时还开设《风味》专区,收集所有相关视频到这个专区,让观众可以更加方便地观看和交流。

同时,《风味人间》还利用微博、贴吧等社交平台进一步互动交流,与更多大众对话,拉近文化与人的距离,并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的感召力及文化的影响力,达到文化传播的最大效果。另外,在播出期间还专门推出一系列所谓的“探班节目”,如《风味实验室》结合《风味人间》的播出内容,实时回答有关于美食的问题,回顾拍摄期间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再次深刻解读其中的文化意义。可以看出,这种内容上的扩充是新媒体平台独有的传播方式,媒体平台的多元化融合更是加快了跨文化的传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让更多观众了解纪录片《风味人间》的拍摄用意和想法,并感受中西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与影响,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培养中国人民成为传承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引领者。

四、结语

纪录片从诞生以来就有承担记录历史、讲述故事、传承文化的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它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娱乐至死时代下电视节目类型中的一股清流。它有电视所带的娱乐性,但更多赋予了人类一丝心灵的慰藉、思想的表达、情感的寄托。在跨文化传播中,文化纪录片的市场已经被逐渐打开,通过大众媒介转化的过程,已然形成了跨文化传播的首批力量。

和其他纪录片相比,《风味人间》立足于社会,行走于山水,传承于我们。以真挚的情感、平淡的语言、精彩的画面讲述了一道道食物的制作背景、不同国家背后的饮食文化,在看似无法融合、不可沟通的社会环境、民族文化中构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从差异、冲突走向融合,将中国文化通过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与“他国文化”互相促进、共通联合。从这一维度上看,纪录片《风味人间》在关注美食的背后,更多注重的是探寻不同民族与不同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传播与发展,通过记录中国美食文化来打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市场的联系,让多元文化对接社会生活,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世界的舞台上不断展露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精神,构建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共通之处。

可以看出,中国纪录片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中国文化等来了发芽成长的时刻。这是《风味人间》的一次巨大挑战,也是接下来中国文化纪录片继续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猜你喜欢

风味人间跨文化
春暖人间
初尝胆机风味 McGee(美极)HARMONY合并功放/LEGEND2.0音箱
人间第一情
山川依旧 风味不改
江浙沪的十道风味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颇有新锐派英国声风味FYNE AUDIO F300系列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