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析
2020-02-24顾荷娟
顾荷娟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无锡 214153)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经历了从站起来经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革,新时代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升。为了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及中国能更好地融入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展现良好的国家形象,就成为新时代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的作用和功能。高职院校思政课肩负着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讲好中国故事,帮助高职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代,理解、掌握党和国家的发展战略,学习、领会、解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然就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职责和要求。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来说,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及地方特色,具体分析研究当前高职学生的主要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探索适合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路径。
一、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高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起着关键作用。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必须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思政课,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重要保障和基本要求。
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政课教学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思政课必须有担当、有作为,“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① “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就必须要讲好中国故事,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做出的正确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用实实在在的、鲜活的、充满正能量的中国故事,充实、丰富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熏陶和感染学生,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于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有用人才。
讲好中国故事,是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和独特优势。思政课教学目的明确,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即要培养共产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人类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发展而努力奋斗。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2]因此,思政课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即一方面要求在理论认知上通晓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另一方面要求在情感意志上有崇高的科学信仰和为最广大人民谋福利、为人民服务的胸襟和决心。理论上的认知体现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属于“懂”的层面,而情感上的认同则是内心的信仰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属于“信”的层面。思政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并能践行党的主张。因此,只有理论上的灌输远远不够,还必须用特色鲜明的中国故事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达到情感上的认同和行动上的实践。
思政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不同,也与其他的通识课程教学不同,思政课教学不是具体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养成,也不是一般的基础知识和工具性知识的传授,而是在于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其更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长期以来,人们对思政课一直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为思政课枯燥乏味,“高、大、上”现象严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思政课没有讲好中国故事,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忽视了理论背后所凝聚的厚重的历史和鲜活的时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思政课必须重视讲好中国故事,通过一个个的经典故事和发生在身边的生动案例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情感上的认同。只有实现情感上的认同,确立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科学的理想信念,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拥护、践行党的路线和主张,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觉的价值追求。因此,讲好中国故事是上好思政课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路径也就成为思政教师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二、掌握高职生的特点是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一方面体现了高等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一般规律,另一方面又具有高职教育自身的鲜明的特点。高职院校思政课课程体系与普通本科院校地不同,高职生与本科生相比也具有自身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具有一般普通高校的共性以外,还由于其教育对象、教育任务及其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而具有不同于一般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3]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掌握高职生自身的特点,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当前高职生群体以“00后”为主,他们的主要特点表现在:
(一) 生源类型多样,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学习兴趣不高
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高考生、单招生、中职注册生等。其中,高考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单招生和中职注册生稍弱。随着高校不断扩大招生,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导致生源质量较低、素质参差不一。一般来说,这些生源在高中时期成绩不突出,文化基础非常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提前单招的学生是不参加高考的,主要是由单招的学校面试录取,中职注册的学生是初中毕业后五年制大专生,没有经过高中阶段的学习。相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单招生和中职生的文化基础就更为薄弱一些,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如何学习,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习惯了中学时期“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式,上学只是应付家长和老师,且痴迷于手机,自制能力较差。
(二) 个人主义思想较重,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学习目的不明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有了较大提高。“00 后”在国家改革发展的红利中无忧无虑地成长,富足的物质生活使他们无须像他们的上几辈人那样为生活发愁、为生存忧心,他们是几个家庭的中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被多人捧在掌心,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求必应,如此顺利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思想,想问题做事情只是从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出发,完全不顾及他人,更有部分高职生无视学校规定,组织纪律性不强。还有一些“00 后”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在家里娇生惯养,父母已经安排好了他们的人生道路,他们来到高职院校只是打发时间、长身体,顺便拿个文凭,他们把高职院校戏称为“幼儿园”和“养老院”,在学校里玩游戏混日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三)“手机控”现象严重
“手机控”是指“一种严重的手机依赖行为,是指人们对手机有强烈的手机情结,极度地依赖手机,把手机当作随身必备物,离开手机就会无所适从”[4]。“00 后”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长大的“数字化一代”,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智能手机、电脑等成为必需品,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工具。他们沉浸在虚拟世界里,网游,聊天、购物、追剧、玩游戏成为他们的头等大事,课堂上没有写笔记的习惯,上课可以不带书但不带手机则万万不能。手机已然成为“00后”的身体和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他们无机的身体。早在2015年,“00后”就被称为“滑一代、微一代、搜一代、游一代、秀一代”[5]。手机对“00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为他们带来学习上的便利,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娱乐方式,使得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另一方面,特别是对高职学生来讲,因其意志力薄弱、自制能力较差,极易产生“手机控”现象,导致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社交能力、独立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下降,学业荒废。
(四) 接受能力强而辨别能力弱,对思政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与移动互联相伴成长的“00后”,面对海量信息,缺少诸多禁锢,接受能力强,思想比较活跃。进入高职院校的“00后”,热衷于探讨一些社会问题,但是,跟风现象严重,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更多的是娱乐性问题,对国家大政方针态度冷漠,缺少家国情怀。高职院校的“00后”,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足,大部分同学认为思政课大而空,没有什么实际效用,对政治理论和社会事件分析欠缺高度、理性、全面。他们在学习上存在明显的应付现象,功利心太重,对好成绩的追求或是为奖学金或是为增加就业砝码,单纯为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而主动学习的人不多。他们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不挂科,能顺利拿到学分,因此,其学习动力不足。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析
在分析、掌握高职生群体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工作中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我们把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现实路径概括为以“就地取材、精心设计”为理念,包括凝练故事、讲述故事、总结反馈的“三环叙事”。这种故事叙事方式主要围绕“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而展开,每一个环节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地取材”是指依托地方文化资源,寻找适合思政课使用的故事素材,“精心设计”指的是在选择好素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每一个故事的内容与讲述方式,做好效果反馈和总结工作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实现立德树人的教学目的,而且形成了一个从“凝练”—“讲述”—“反馈”到再次“凝练”—“讲述”—“反馈”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的有机系统,从而使中国故事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上发出时代的强音,展现迷人的风采。具体而言,讲好中国故事的“三环叙事”是为高职学生量身定制的,主要包括:
第一个环节是准备故事素材,凝练故事。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中有难以计数的反映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中国好故事,其中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故事,也包括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反映革命文化的红色故事,还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故事,在如此丰富的中国好故事中,必须如何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能让其心动的中国故事。针对高职生文化基础薄弱、理论水平不高的特点,选择中国好故事必须做到就地取材,发掘富于地域文化特色、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故事,不能让故事成为思想中、书本上的故事,而要让故事具体可感、可信。以位于无锡市的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校教师在选取中国故事素材上就以无锡地域文化资源为主,学生通过参观学习、实地走访、调查采访、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师生共同探寻无锡的传统故事、红色故事和时代故事。例如,通过参观秦邦宪故居、渡江战役纪念馆、“锡流”纪念馆等积累红色故事素材;通过采访走访古迹、老街等探寻、积累无锡传统文化故事;组织学生赴海澜集团、阳山村、山联村等地实践调查体验新时代的改革开放故事,等等。通过教师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寻找素材、凝练故事的主体性作用,既有效地避免了高职学生在理论学习方面的弱点,又充分发挥了他们信息来源广泛、实践能力强的优势。同时,依托地方文化资源,选择学生身边的人和事,让中国故事接地气,改变了思政课长久以来“高、大、上”形象,于潜移默化中实现了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第二个环节是精心设计,多种方式讲好中国故事。采用什么方式把准备好的故事呈现出来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三环节中最精彩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6]讲好中国故事,要根据故事内容,精心设计故事的叙事方式,做到“三统一”。一是“教师讲”与“学生讲”相统一。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一方面,思政课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同时也是讲好中国故事的主要主体。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中的重要作用,要积极创造条件,采用多种灵活的形式发动学生来讲好中国故事,事实证明,高职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颇有独到之处。二是“课内讲”与“课外讲”相统一。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的全过程,讲好中国故事不应只是思政课堂几十分钟的事,要把课堂内讲故事向课外实践延伸,通过参观访谈、现场教学等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感悟故事的价值力量。三是“线下讲”与“线上讲”相统一。新媒体时代,实现思政课堂不断升级已然是大势所趋,因此,不能只满足于网络之外讲好中国故事,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的有利条件实现中国故事的当代化叙述。对于“00后”高职生来说,利用微课、微视频、动漫、VR 、微博、微信等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丰富中国故事的呈现方式,更能增强中国故事的讲述效果和传播力度。
第三个环节是总结反馈,不断提升中国故事的感染力和实际价值。讲好中国故事的目的并不是为提高学生的“抬头率”而一味迎合学生,而是要通过动其心魄以提高其“点头率”,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完成故事的讲述后,要积极总结、认真分析学生反馈信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要看是否以价值引领,做到讲故事与讲道理相统一。讲好中国故事,对于高职生来说,是为了更好地讲道理,把枯燥理论化为生动的故事,寓精深道理于精彩故事之中。投其所好、激其所欲是为了树其德。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中国故事的讲述,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科学的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二是要看故事的形式与内容是否匹配,能否最大限度地引起情感共鸣。不同的故事有不同的讲述方式,同一个故事讲述的方式不同,所达到的效果也不同,有些故事用现场教学的方法则更有说服力,有些故事采用话剧等形式演绎再现更直达人心,还有些故事适合运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来讲述,等等。三是要看是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讲好中国故事中去。所讲的中国故事一定要符合受众特点和其心理需求,能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参与意识,促使学生主动探寻故事背后的道理,从而把思政课堂的灌输式被动教学转变为启发式的主动教学。
四、结语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凝聚中国精神,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使命与职责,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顶天立地”的现实需要。所谓“天”,是指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体系,“顶天”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学生头脑,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所谓“地”,是指社会现实,“立地”就是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走出“象牙塔”,关注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顶天立地”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研究和解决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激励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高职院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注释:
① 资料来源: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