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下潮汕童谣传播的创新模式
——以纪录片《童唱岭南》潮汕分集为例
2020-02-24□张熙
□ 张 熙
童谣是指“民间传唱的无乐谱的歌”,以此与儿歌区分。
潮汕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这里的人们既晴耕雨读,也扬帆出海讨生活,因而潮汕人有着一片风帆闯天下的勇敢创业精神。而潮汕人对于家乡的牵挂和反哺,也是有口皆碑。这一切的一切,便寄托在了代代相传的童谣声中。
过去的童谣在民间通过口口相传传播,具有一定的口头性、民间性、儿童性。在如今信息多元化时代下,孩童接触的以普通话为主的各类教育种类繁多,造成了童谣的边缘化,许多地方的童谣不断弱化甚至失传。摄制组通过为期一年的拍摄发现,潮汕童谣在海内外都有着绵长的生命力。我们探寻这背后的原因,发现了潮汕童谣蕴藏的深厚的地域文化内涵。因此,摄制组通过4K超高清录制了50 分钟的纪录片并寻求更多的方式进行有效传播。
一、潮汕童谣当前流传地域与传播模式
(一)潮汕童谣的流传地域
潮汕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的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旅居海外的潮州华侨、华人很多,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地。
潮汕童谣作为文化和情感的纽带,是世界潮汕人的精神家园。在纪录片《童唱岭南》的拍摄过程中,该制作团队对中国大陆以及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潮汕童谣文化方面的专家、教育工作者、传承人等不同群体都进行了深入跟踪拍摄,对潮汕童谣当前的流传地域与传承模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二)潮汕童谣的当前传承传播模式
潮汕童谣是一种文化现象。与其他的非物质文化一样,潮汕童谣在各地的传承传播都离不开热爱潮汕文化的人和当地政府的扶持。
1.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的传播模式有三个层次。第一,家庭中长辈对子辈的传承,这方面主要体现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一辈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将自己记忆中的童谣传唱给孙子辈。第二,幼儿园乃至中小学中设置的童谣课程和童谣比赛。比如汕头市龙湖区凤凰城幼儿园定期邀请汕头市潮汕童谣传承人到校培训老师和给小朋友上课;潮州市城南小学音乐教师每周用潮州话教授学生童谣;汕头市潮汕童谣传承人每年举办儿童童谣大赛等。第三,师范学校以及教育局的支持与推动。师范学校的专家学者搜集并制作潮汕童谣教材,师范学校培养一批又一批具备潮汕童谣教学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教育局在各大中小学推广使用专门的童谣教材。
2.东南亚及海外
此区域的潮汕童谣活动主要表现在潮汕会馆的运作。泰国近七千万人口中,超过两千万是潮州人。但摄制组找遍全泰国,只有泰国首都曼谷有唯一的一个潮语班。而同样有着大量潮汕移民的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英语是主要的通行语和教学语。1979年,政府推广“讲华语运动”,持续至今,以扭转不同籍贯的华人使用方言的习惯。因此,新加坡对于潮汕童谣相关的社会组织,采取不支持也不反对的态度。在新加坡进行潮汕童谣教学的难度很大。潮汕方言并非泰国与新加坡的通用语,因此开设潮汕童谣班也仅类似于一种兴趣爱好班,并无实际使用的用途。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和媒体终端的迅速普及。全媒体多模态的文化传播模式为潮汕童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在全媒体时代下,潮汕童谣在众多文化信息的猛烈冲击之下面临传承困境。怎样重拾传统,为潮汕童谣提供更多的养分,迫在眉睫。
二、《童唱岭南》的潮汕童谣传播创新模式
(一)立足故事传播内容
如今,潮汕童谣面临着潮汕人生活场景城市化转换、传播主体减少、传统童谣流失、受众匮乏和政府与教育行业不够重视等诸多问题。运用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对潮汕童谣的传承故事进行全方位的记录、收集、整理和传播,挖掘其内涵,探究其传承的方法和方向,是当前可行的创新模式。
《童唱岭南》潮汕分集首次以4K 超高清的摄制要求对潮汕童谣进行了全息记录。导演组通过纪录片的形式,梳理出一条清晰的潮汕童谣的主线,即“潮汕童谣有其内在的旺盛生命力,是沟通的桥梁而非屏障。”在谋片布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该片一共50 分钟,内容上以潮汕童谣、人物故事为线索,镜头画面上以标志性潮汕风土人情、潮汕地标为线索。2.内容通过人物故事串联,每部分通过一首核心潮汕童谣推动故事发展,让观众在童谣声中感受潮汕文化和潮汕人之间的情感纽带。3.用当下流行的民乐、民谣、电子音乐等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元素,为传统童谣重新配乐成片头曲和片尾曲。使民间童谣焕发生机,使观众耳目一新,体会到潮汕童谣的现代活力。
《童唱岭南》以这样的创作表现手法,打破时空与地理限制,以宏大的拍摄格局填补了国内同类题材的空白。为方言文化的多样性付出了努力,为潮汕童谣的保护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多模态的传播途径
纪录片《童唱岭南》充分运用协同创新、多模态传播的理念,由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新岭南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制作,音像资料由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发行,在多模态传播方面奠定了良好基础。
1.传统电视媒体播出平台
在新媒体对大众几乎全覆盖的袭击下,传统电视媒体并没有轰然倒下而退出历史舞台。事实证明,传统电视媒体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传播功能,这不仅是因其大众化、便利化和视觉审美化等展现出来的传统优势,也还存在广大受众收看电视节目的历史惯性。因此,纪录片《童唱岭南》于2019年11月27日起在广东新闻频道和广东国际频道一经播出,便在社会上反响强烈,得到如潮好评。
《童唱岭南》本身是立足于广东省进行拍摄,在这个题材上有着大量的天然的传统电视平台受众。潮汕童谣是区域性的文化现象,非潮汕族群的人对其知之甚少。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即使是潮汕人,也对潮汕童谣了解不多。而通过电视播放该纪录片,向观众很好地普及了潮汕童谣知识,对潮汕童谣的传播无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IPTV 在线点播
IPTV 是利用计算机或机顶盒+电视完成接收视频点播节目、视频广播及网上冲浪等功能。与传统电视单向传播方式不同,IPTV 极大地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了观众实时点播,极大地调动了用户与电视服务提供商之间的互动,实现了节目的个性化和即时化。由于前期在广东广播电视台播出多次《童唱岭南》,该片已被广东省IPTV 系统录入点播回放系统,因此用户可以选择在个人意愿的任何时间主动点播。这为用户提供了极为广泛的自由选择度。这是电视台在互联网时代下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更为人性化,同时也更为高效的传播模式。
3.自媒体
伴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琳琅满目的APP 应用程序层出不穷,自媒体时代已然来临。以腾讯微信为代表的一大批聊天、视频应用程序,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并大大提高了传播效率。这些自媒体平台通过免费或收取少量的使用费,如微信公众号的使用费,为用户提供视频的上传功能。《童唱岭南》与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派纪录片的自媒体“一派微视频”合作,以片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潮汕童谣为线索,剪辑了10 条3 分钟的“一派微视频”,在一派微视频的公众微信平台推广。通过朋友圈进行推广,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和灵活性。
三、全媒体视角下潮汕童谣创新传播的意义
跨越千年的风雨漂泊,潮汕人晴耕雨读,向大海讨生活,如今已遍布全球。而潮汕童谣是潮汕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是古汉族的“活化石”。潮汕童谣在其传承与发展中,从未排斥过普通话童谣,从未有人学了潮汕话就学不好普通话。
纪录片《童唱岭南》历时两年多进行拍摄与制作,深刻地认识到潮汕童谣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它随着潮汕人的脚步,传遍全球,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力。而当前我们所处的时代互联网信息媒体技术飞速发展,潮汕童谣也正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困局。作为潮汕人情感的根的潮汕童谣,应大胆突破传统“博物馆”式的抢救性措施,因时而动,积极探索契合全媒体时代下潮汕童谣的多模态创新传播,这对于新时代地方方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在全媒体时代,多模态传播手段日益成为影响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纪录片作为一种载体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显得越为重要,如《手艺》《第三极》等优秀的纪录片,利用其缜密的文本、考究的画面,通过互联网时代的传媒手段向普罗大众传播着古老而耀眼的传统文化。互联网时代,全民素质已大幅提高,纪录片因其将影像结合视听语言,画面极具冲击力,内容富有故事性,故而更符合时代人文需求。同时,文化的传承应该遵循“系统研究、整合资源、协同创新”的原则,将语言学、文学等学科与电视传媒、多媒体等学科跨界与融合,运用互联网思维,全方位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创新。
潮汕童谣是潮汕文化最具基础性、普及性、代表性的文化标号。它以音韵切入,直观感性,最易打动人。大型4K 超高清纪录片《童唱岭南》正是这样一部全景式拍摄手法打造的“南派纪录片”,它全方位、多维度真实记录了潮汕人因潮汕童谣发生的故事,印证了潮汕童谣就是潮汕人的语言根源。与此同时,纪录片也不再是单一的个人作品,与之配套形成了一系列的电视播出、在线点播、自媒体传播等创新传播模式的探索,借助现代技术,协同创新,采用多模态方式进行潮汕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未来的纪录片业态具有高度媒体融合属性,借助新兴的传播模式,将更具社会价值、产业价值。要让中国纪录片走得更远,必须进行跨界融合。传统文化也应该通过互联网新兴的传播方式,得到更好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