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日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2020-02-23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班本课题规则

徐 婷

一日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徐婷

(延吉市向阳幼儿园,吉林 延吉 133000)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3—6岁是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一日活动为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契机,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一日活动;规则意识;培养方法

规则是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纲要》在“社会领域”中明确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也是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要环节。为此,幼儿园可将幼儿规则意识培养形成相关内容的课题,并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落实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有的放矢地实施科学的教育手段,使幼儿得以良好的发展及快乐地成长。

一、课题研究和实际工作齐头并进

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紧随时代发展,旨在更好地适应现时代的儿童,将儿童作为实施课程目标的主体,在落实具体课程的同时促使幼儿不断的学习和发展。幼儿园可尝试将主题课程与班本课程相结合,结合主题课程内容有序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班本课程,以常态工作的推进促进课题研究,同时结合课题研究的成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工作和课题研究双促进。如 《交通工具》这一主题中,孩子们在班本课程中知道了火车为什么会在铁轨上行驶,也了解了乘坐火车都需要做哪些事情。通过主题课程中有效的引领,以及班本课程延续的渗透,可组织幼儿开展相关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孩子们真正知道乘坐绿皮火车都有哪些程序,用身份证买票,火车票与身份证一起验票才能进入候车室,乘务员叔叔使用钳子一样的剪刀进行检票。或者乘坐高铁可以用更加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检票,上火车时也需要验票等等,都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把主题课程和班本课程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针对乘坐火车的要求、规则也深入到幼儿幼小的心灵之中。

二、班本课程与常规生活有效整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一日活动皆课程。特别是幼儿期的规则意识,不能仅靠几节集体活动便能让幼儿接受和掌握,应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发展规律,有效地将规则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科学地融于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让孩子们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掌握规则、遵守规则。幼儿从早晨入园到晚上离园,一天的生活当中,上下楼、如厕、盥洗、进餐、午睡等等每个环节都离不开规则。培养幼儿规则意识,首先应该让幼儿知道,规则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大家共同了解和遵守。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规则编成小儿歌,或设立各种主题的小评比,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幼儿的上进心,逐步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如进餐时的“文明餐桌”、午睡时的“安静宝宝”,逐步在一日生活中树立幼儿规则意识。

三、多样游戏与专项培养的快乐同行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专业理念与师德维度上提出“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可见,幼儿期是一个人身体、智力、情感和社会性飞速发展的时期,富有情趣的游戏对孩子有极大的吸引力,特别是规则意识的培养更易于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因此,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幼儿的各类游戏,将幼儿的规则学习与培养有机地融入于游戏当中,帮助幼儿自觉掌握规则内容,并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

角色游戏永远能给孩子们带来无穷的乐趣。在幼儿园给儿童提供一个课外实践的基地,担负起培养他们规则意识、适应社会竞争等社会性的教育重任,通过角色扮演,将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形式灵活多样,便于儿童理解消化。

比如快递馆的游戏活动。活动前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引导幼儿对快递公司、快递工作人员的分工和职责有一定的了解。进入快递馆,教师按照幼儿的兴趣分配角色,并且组织幼儿在各自角色的岗位前准备。快递馆的开展需要教师引导孩子了解一些关于快递公司、工作分工和角色职责,注意快递正确流程的讲解,有了一定的前期经验准备后,幼儿才能理解参与活动的规则,才会有一定的角色意识,方便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在开展角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关注是非常必要的,发现幼儿在交往中的问题,讨论解决,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活动结束后的小结更是提升幼儿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引导幼儿结合实际总结游戏中的得失,进一步地体会快递员的辛苦。快递馆的开展符合幼儿兴趣点,有效地吸引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促进了幼儿多种能力的提升。

再如交通馆。在交通馆里表演“公共汽车”的游戏,幼儿扮成年龄、身份不同的乘客,在有情景的社会性游戏中,幼儿模仿生活中人们的语言、行动,体验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实践着社会行为中所要求的规则。幼儿在反复的游戏中了解了乘车的规则与礼仪,并逐渐把社会的规则要求变成自己的主动行为,进而迁移到生活当中去。区角游戏中,利用环境暗示法,让环境说话,让环境的设置告诉幼儿参与这个游戏应遵守的规则,如用插卡标志,限定游戏人数;用安静图标,告诉大家要安静等,这种环境暗示没有任何的强制、命令和压抑,可以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四、环境营造与潜移默化长期共存

《纲要》中提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可见,环境对幼儿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创设良好环境,营造优质氛围也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之一。教师可在幼儿生活学习的活动室、游戏场、走廊、楼梯根据需要巧妙地利用标志、符号、图片帮助幼儿巩固已有常规,起到辅助作用。如上下楼梯的小脚印,形象地提醒幼儿上下楼梯走右边;楼梯转台的不要拥挤的图片,告诉幼儿上下楼梯不拥挤;饮水机前的等待线,告诉幼儿喝水时不拥挤,学会等待等等。这些标志,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时时刻刻都能看到,不仅以无声的形式提醒了每位幼儿,幼儿看到这些标志的同时也会起到相互提醒和督促的警示作用,按标志要求去做,久而久之,在这种潜移默化中,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行为。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需要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共同配合。依托于课题研究下幼儿良好规则意识、行为习惯的培养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020—05—12

G611

A

1673-4564(2020)05-0254-02

猜你喜欢

班本课题规则
构建适宜性的幼儿园班本课程
浅谈幼儿园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幼儿园班本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晚清报刊中的粤剧班本及其创作群体探考*——以《时事画报》为主要考察对象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