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略探析
2020-12-03王飞
王 飞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略探析
王飞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教育生态观的融入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将生态教育和高职教育连接在一起,以此构建一个和谐、开放和可持续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本文围绕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实施价值、存在问题以及管理模式进行探究。
教育生态学;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略
在职业教育中,教育生态学作为一种自主有序的教育系统,旨在建立多元开放、协同创新的生态教学氛围。通过加强生态学相关理论的建设,能够使高职院校完成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因此,本文立足高职院校教育事业改革的发展现状,结合生态教育的相关理论展开论述,以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成效。
一、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技能型、实用性、创新型人才,它的核心任务就是面向社会及企业单位输送高水平职业人才,教学管理将始终贯穿人才培育的全过程。因此,确保高职教育教学工作有序推进,优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至关重要。但是受我国现行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影响,高职教学管理基本遵循着全日制本科院校的管理模式,再加上教育观念、师资力量的影响,职业教育管理存在不同的困境。
1.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理念保守
一直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教师、家长对于职业教育存有偏见,导致职业教育的生源存在问题,教学根基十分薄弱。在管理理念上,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过于强调对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导致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较差,对待学生的管理模式松散,难以逃脱“一刀切”的生硬模式。这种封闭或半封闭化的学生管理,使高职院校内部的教育模式十分僵硬,职业教育管理模式滞后,师生关系不够融洽。
2.职业培养方案和人才需求不匹配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中,规定了一系列明确的标准和固定的框架,在备课内容、上课过程和作业布置等方面,都有相应的计划和规定。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却确保授课进度和课程的完整性,但是很容易导致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滞后于生产,与学科设计和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发展思路相违背,课程的设置脱离了市场实际需求,对学生的上岗操作性益处不多。在高职教育体系中,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呈现弱化,无法形成有序规范的教育体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够专业,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各项需求。
3.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高职院校是面向职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在塑造学生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学生的思维个性,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但是,部分高职院校往往忽视了师生关系的平等性,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和活动进行严格的把控,缺乏相应的沟通和交流,导致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无法满足,缺乏跨学科和跨专业的意识,人才培养模式同质化,缺乏教育创新性。
二、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方略
在教育生态学的发展视域下,人们对生态系统、自然平衡、协调进化的教育规律认识有所加强,探寻教育与周围生态环境的科学机制也不断转型升级。因此,高职教育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应该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规章制度,结合职业教学规划,从多个角度发力,提升职业教育成果,达到生态教学和社会需求的相互契合。
1.创新生态教育管理理念
要想提升高职院校教育的生态化管理,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立足自身实际,结合本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办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融入人才培养目标之中,以此遵循现代教育的内在发展准则,达到教育生态学和职业管理的深度结合。
首先,教师应该根据教育生态原理,对“限定因子”定律进行有效地利用,积极创设和谐融洽的生态环境。就目前来说,高职教育“限定因子”的出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弊端,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影响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内部因子主要包括实训指导师、实践教学项目内容、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等;外部因子主要包括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等。教师应逐步摆脱教育环境中限定因子的不利影响,结合国家对于职业人才的政策性指引,让教育环境中不同的教学模式、教育方法相互平衡,达到对职业教育管理内涵的进一步深化。
其次,积极加强对职业教育生态化教学的调节,优化高职生态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对比,改进传统教育方法,以生态教育的模式实施教学优化促进学校教育向着共享协调的方向发展。在教育体系中,整个高职院校可以看作为一个有机的教育生态群落,加强生态群体中的协调机制。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设定有效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需求,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力,既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全面塑造德才兼备的职业人才。
高职生态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对比
限定因子传统授课模式生态授课模式 教学时间40分钟左右1—10分钟 教学内容一个教学单元1—2个知识点 学生学习时间课堂时间随时随地 教学媒体多媒体、黑板多元媒体(电脑、手机) 教学方式先教后学先学后导
2.优化生态教学管理制度
生态教学管理制度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平等性、整体性和开放性。这种教育模式运用到职业教学体系之中,能够打破传统的职业教育困境,强调学生的个体生长性,将生态模式的教学管理落实到制度安排上,从而设立一个科学制度评价体系,确保教师和学生处于规范的教育体系之中。
第一,在教学管理模式上,应该去除繁杂的考评设置,不宜将管理条例设置得较多、较细,要给予教师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使教育体系保持自由度,避免抑制教师的创造力,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二,在考核方案上,应该加入不同的等级层次,进行科学的评价考核,充分调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继而实现对新型考核方式的塑造。第三,在教学规范的设立上,传导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价值转换,确保教育系统和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地变更和调整。借助于立体化的组织机构,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开放的发展空间。例如,对于电子机械制作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工电子实训是机械、机电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也是一项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意义。因此,教师应该结合高职学生的专业特色,构建一个生态化的教育管理体系,从多角度展开教学剖析,使学生初步了解机械制造的生产过程、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实践工作能力。
高职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示意图
3.建立明确的生态转化模式
在高职院校不断扩招、生源紧张的背景下,学院教育管理的实施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尤其是在自身定位时,应该进行特色化发展。通过在办学特色中融入新型理念,以“错位发展”的形式积极错开恶性竞争的生态位置,有效降低学院自身和其他学院发生的生态定位重叠的现象。在明确本学院发展特色的同时,在学校师资建设和人才培养中融入个性化认知,以此凸显本学院的办学特色和教育机制。突出“生态位”发展,使人才培育模式更具个性化和全面化。
在生态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融合模式上,教育知识体系中社会化、综合化、外化、内化的教学模式,例如,在《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课程中,通过构建科学的教育转化模式加深学生对可编程控制器原理的理解,并能利用它来解决实际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较好地掌握数控系统的编程、操作、调试、试车、加工等各环节,加强数控机床常规操作的技能强化训练,继而形成数控加工技术应用能力必不可少的强有力支撑,并为学生将来成为优秀的数控加工技术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职专业知识转化模式及教学模式
转化模式转化过程转化方法教学模式 社会化转化知识——默会知识观察、谈论、交流虚拟实验、探究性学习 外化默会知识——显性知识类比、假设、推理、演绎情境化学习、案例研习 内化显性知识——默会知识体验、聆听、实操教学模式、教学游戏、实际操作和训练 综合化显性知识——显性知识分类、排列、加工、重组、综合合作学习、协同实验
4.重视学生的生态个性发展
当前经济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求更加多元化,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中,确保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该立足生态素质培养的价值体系,结合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人文素质、商务素质、身体素质、职业素质、法律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等8种核心综合素质,探索其职业发展优势。通过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实施个性教学,定制服务学生的实训系统。借助于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训课程的双向写作,形成同步的职业教学,将学分制课程纳入整体工作之中,确保学生的职业教育生涯有乐趣、有优势、有品行、有理想。尤其要注意的是,教师不能沿用单一机械的理论式教学,防止磨灭天性,使学生感受到职业教育的价值所在,构建和谐的生态化职业教育体系。
综上所述,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在职业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广大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育管理模式,改进教学管理方法,不断开拓视野,加强对各学科、各专业和教育实践上的相互连接,深刻把握职业教学规律,使教学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现代化。在日常工作中加速校企联合,实现人才培育的无缝对接,真正从用人市场的角度出发,培育高质量、全方位、综合性的职业人才,确保高职教育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和完善。
[1]孙佳鹏.智能化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J].江苏教育,2018(4):27-29.
[2]李艳娜.搞好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几点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
[3] 许世华,李耀宏.对地方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26):38-39.
[4] 王明海,亢利平.基于高职成果导向教育的行动学习模式构建[J].职教论坛,2016(24):37-39,71.
[5]王民,顾小清,赵春.数字教育资源建设的生态化视角及技术架构[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2):102-107.
[6]张驰,陈刚,王敏娟,等.移动学习中片段式学习资源的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3):67-72.
[7]黎浩敏,黄明睿,许 玲.全人教育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16-19.
[8]李振秋.全人教育: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反思与价值指归[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4):44-48.
2020—06—12
王飞(1983—),男,汉族,安徽滁州人,硕士,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实验师,研究方向:金融学、教育管理。
G718.5
A
1673-4564(2020)05-01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