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治班策略之我见

2020-02-23范冬梅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习惯班主任家长

范冬梅

班主任治班策略之我见

范冬梅

(敦化市第三中学,吉林 敦化 133700)

作为班主任,惟拥有正确的艺术的教育管理方法,才能将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才能引导学生有梦想,奔向生命的远方。从宏观上引导学生人生的追求和方向,怀揣着梦想上路;从微观上严抓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积蓄立足于社会的实力和资本。

宏观、微观、爱是唯一的指引、习惯、家长

教育是人类精神的伊甸园,教人求真、向善、寻美;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导师,促学生立志、养德、成才。作为班主任,惟有拥有正确的教育管理方法,才能撑起普渡的方舟,将学生送抵德才兼备的彼岸。

在多年的班级管理中,笔者积累了点滴经验,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谈几点治班之道,与班主任朋友共同探讨。

一、宏观上,爱是对学生唯一的指引。

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作为一名教师,有了爱心,就有了耐心,就有了赏识。作为班主任教师,更应把爱当作唯一的指引。

(一)爱就是给没有希望的孩子以希望

什么是爱?爱就是给没有希望的孩子以希望。用爱和理解沐浴着他们,给他们引路,给他们以希望,让他们努力的向着月亮奔跑,即使够不着月亮,至少他们也能够成为繁星之一!

一个刚刚踏入教育生涯的班主任教师,往往会分到教学楼里光线最昏暗的一间教室,教室里坐着一群进过派出所、吸过烟、喝过酒、打过架、抢过钱出了名的淘孩子。家长对他们束手无策,老师和学校也几乎对他们失去了信心。当然,在阳光分班的今天这种情况已经大有好转,但是对于一个刚刚踏入教育生涯的班主任教师来讲,遇到各种情况是一种常态,应该怎么办呢?不要训斥,不要埋怨。

讲个故事,猜个谜语或不失为好办法。有三个候选人,他们分别是----

A:迷信巫医,嗜酒如命,有多年的吸烟史。

B:曾经两次被从办公室赶出来,每天要吃午饭才起床,每天晚上都要喝将近1升的白兰地,而且曾经吸食过鸦片。

C:曾获得国家授予的“战斗英雄”称号,有良好的素食习惯,有艺术天赋,偶尔喝点酒,青年时期从没有做过违法的事。

我给大家的问题是:

“倘若我告诉你们,在上面这三个人中间,有一位能成为名垂青史的伟人,你们认为最可能是谁?猜想一下,这三个人将可能会有怎样的命运?”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以想象,孩子们一致把票投给了C:第二个问题,大家也几乎一致认为:A和B将肯定不会有好结局,要么成为人人唾弃的罪犯,要么成为需要社会照顾的寄生虫。而C呢,必定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肯定会成为品德高尚的人,肯定会成为伟大的人物。

然而答案肯定会大大出乎孩子们的意料。A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他身残志坚,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4届总统的伟大人物;B是温斯顿.丘吉尔,拯救了英国的著名首相;C的名字同学们也很熟悉,他是阿道夫*希特勒,一个夺去了几千万无辜生命的法西斯头目。这三个人对于稍微有点知识的孩子来说,都不陌生,他们是二战时的三个大名鼎鼎的人物。可想而知,孩子们肯定都会听得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时候,趁热打铁,适时教育,就会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孩子们,你们的人生才刚开始迈出第一步,过去的错误和耻辱只能说明过去,真正能代表人一生的,是他现在和将来的作为,没有人会是完人,连伟人也会犯错,走出旧日的阴影吧,从今天开始,努力做自己最想做的事,你们都将成为人人敬仰的杰出人才。”“孩子们,你们的结论也许符合一般的判断,但实际上,你们错了。”

一个适时的故事,会立刻改善班主任老师和孩子们的距离。或许也能改变孩子一生的命运。或许,20年后,这群淘孩子成人时,虽不能都成为大名鼎鼎的总统,但是也足以达到令人刮目的地步。

可能当时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经无药可救了,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看他们的。而一个班主任教师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就是因为是你把握着孩子们的现在和将来。那么,这就是爱。

真心地爱,真诚地付出。引导学生怀揣着希望和梦想上路,孩子们就能一路奔向生命的远方。

(二)以爱赋予孩子责任感和使命感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鲁迅的这句箴言,让一名班主任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双手,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隔阂与智者握手,拥抱。

仁者爱人。用爱作唯一的指引,引领学生们以天下为已任,心中有他人,眼里有世界;方能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为师者,常常教育我们的孩子要关心他人,要心怀天下。可是这样的空洞说教到底于我们的孩子有几多影响?答案不得而知。身教胜过言教,用行动去说话是班主任老师最好的“言教”。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小女孩口曾亲口和我说:“我们班主任老师明天放假,今天就把练习册全交上去了,说假期给我们批改,可是一年过去了,从未发下来过,肯定是当废纸卖了。”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就看得如此透彻,她的老师在其心目中会是什么形象呢?如果这位班主任老师将班级的废纸卖掉和同学们一起捐给家境困难的孩子当做助学基金,而不是班主任自己当做零用钱。学生又会怎么看待呢?冰心先生说:”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人们,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如果班主任老师有了这份爱和牵挂,家境困难的孩子一定不会再感到形单影只了吧?

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个事,一位同学的母亲再次脑出血入院,继父每个月2000多元的工资,根本不够一家三口人的日常开销,再加上她母亲平日里也需要大量药物维持,更何况他们租的房子,租金也到期了。一家人三餐不继,不得不吃素食。那个孩子本来长得就单薄瘦小,而且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更何况他们的晚饭还没有着落呢……

当他的同学们得知这一情况时,纷纷献计献策,“老师,我们捐钱给他吧,我们把零花钱都捐出来,帮他度进难关。”“老师,别跟他说是我们捐给他的吧,他会难过的吧,就说是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那一刻,我豁然明白了众爱成家的含义。

成长是无形的,在给予时,请不要站在施舍的高台上。这就是怜悯与善行的距离。当孩子们努力践行时,就会从中感受到给予的快乐和一份责任,一份给予弱者快乐和幸福的责任。当他们把这样的社会责任感扛在肩头的时候,我们还会再愁他们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吗?

心怀远方,心怀天下,济天下之苍生,这样的高谈阔论,这样豪言壮语,也许就是会书写在孩子们的心中!

我想当他们明白为他人着想,是天下第一等学问;当他们明白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时,就会从现在努力积蓄能量,让自己足够强大到能担当这份使命。

(三)逆商的培养尤为重要

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今日,一个人成功不仅取决于其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华,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有专家甚至断言,100%的成功=20%的IQ+80%的EQ和AQ。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事业成功必须具备高智商、高情商和高逆商这三个因素。在智商都跟别人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逆商对一个人的事业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面对逆境或挫折时,控制感弱的人只会逆来顺受,听天由命;而控制感强的人则会凭借一己之力能动地改变所处环境,相信人定胜天。所以,作为班主任就要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逆商,以应付万变的生活。

我想:当学生拥有高AQ时,他们就会觉得喜马拉雅山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远——他们也一样可以登顶!

二、微观上,严抓日常养成教育。

有人说“有梦就有远方。”我想,有梦并不足以到达远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班主任尚需立足于脚下。着眼于学生的日常行为的养成,才能最大程度地让孩子们积蓄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实力和资本。所以班级日常管理中严抓日常行为的养成尤为重要。“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 很多名人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他具备什么野心或大气,而是他具备好的良好的习惯。

培养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性格才会让人有好的前途。所以,一名班主任着手于培养学生日常行为好习惯,会使成功不期而至。笔者认为下面几个习惯是必备的。

(一)凡事有计划

计划习惯,就等于计划成功。

凡事制定计划。有个名叫约翰·戈达德的美国人,当他15岁的时候,就把自己一生要做的事情列了一份清单,被称做“生命清单”。在这份排列有序的清单中,他给自己制定了所要攻克的127个具体目标。比如,探索尼罗河、攀登喜马拉雅山、读完莎士比亚的著作、写一本书等。在44年后,他以超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在与命运的艰苦抗争中,终于按计划,一步一步地实现了106个目标,成为一名卓有成就的电影制片人、作家和演说家。

中国有句老话:“吃不穷,喝不穷,没有计划就受穷。”按照自己的目标,有计划地做事,一定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快速实现目标。

(二)培养学生高效学习的好习惯

一个人成功的欲望再强烈,也会被不利于成功的习惯所撕碎,而溶入平庸的日常生活中。你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养成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确定学习习惯是否有效率,是否有利于成功,可以用这个标准来检验:即在检省学生是否为未完成学习而感到忧虑,即有焦灼感。如果应该做的事情而没有做,或做而未做完,并经常为此而感到焦灼,那就证明你需要改变学习习惯,找到并养成一种高效率的学习习惯。

(三)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计划习惯,就等于计划成功。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你就必须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要想身体健康,就要有计划、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 。

锻炼身体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但我感觉很多人只停留在重视的意识阶段,而缺乏相应的行动。更要把锻炼当作一种乐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是成功的保证。健康成就自已,行动才是关键。

(四)艺术地与学生家长沟通,形成有效的合力,便于学生养成各种行为习惯

成功的教育应该是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紧密配合,和学生有关的一切教育工作都离不开家长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日常工作中,一名班主任应要求自己做到以下几点:

1.“客气”相邀,“和气”相送

曾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凡是带回去签字或准备第二天用的物品,第二天十有八九会忘记,而她的家离校又远很不方便。她的班主任经常要打电话提醒或帮她另想办法。有一次,学校交费其他同学都交齐了就差他一人,本来班主任老师想帮他代交一下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想到这个习惯不养成,代交只能解决一次而不能“一劳永逸”。于是班主任就使用了自己的责任“权威”,让孩子自己打电话让妈妈送来,回头班主任自己和家长沟通进行情况说明,请家长配合,家长当然会表示支持。等家长来了班主任又表达了歉意与请她来的目的。他妈妈本来就很难为情,经班主任一说更是惭愧了。然后再把孩子叫过来,三人一起谈起这习惯的重要性,孩子在妈妈面前,看到妈妈放下自己的工作请假专程赶来很是羞愧。最后作为班主任,适时地请她妈妈留下来与孩子一起吃午饭,请她尝尝学校食堂饭菜,她乐意地接受了。一次请家长,一定会给孩子以深刻的触动,而对班主任和家长来说也因此而变得熟悉了,甚至会成为无话不说的朋友,就这样许多教育孩子的问题迎刃而解了,解决了问题,养成了好习惯,家校也和谐了。

2.暂时“牺牲”看法与家长同忧共患

作为教师要适时地了解到学生和家长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在与家长谈话时,处处要以理解家长、关爱学生为落脚点、以容忍学生的过失,不厌其烦的态度为出发点,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鸿沟就会不填自平。有这样一个孩子,刚入学时比较要强,刻苦努力,可是后来随之科目的增多,学业难度的提升,不仅不学习了,而且情绪也相当低落,通过谈话,了解到:原来是因为他成绩一直上不来,他的妈妈心灰意冷了,对他放弃了,现在对他不闻不问,孩子感觉到了母爱的缺失。作为班主任,当发现这种情况应立刻真诚地邀这位妈妈来校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实际情况,打感情牌。做母亲的,除了渴望孩子学业进步之外,平安和快乐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条条大路通罗马,他学业不通时,一定有其他的人生之路可以通达。孩子成绩虽不好,但懂事,通情达理,对自己的事有想法有安排,对身边的人热情周到,同学们有口皆碑。这不是更令我们幸福和骄傲的吗?作为母亲,孩子活得健康,活得快乐,是我们应该毕生追求的目标,不是吗?学业只是他生存的一个手段而已。我们最该关注的是他活得是否快乐,他活得是否有出息。有一天他能自食其力,自信阳光地生活不就是最大的出息吗?”这样谈过之后,他妈妈思想怎么会不通?

3.“对症下药”,及时矫正家教方法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作为班主任,应奉劝家长做到两点及时矫正不正确的家教方法。即:

(1)要做到自我规范行为表现,尽量给自己的孩子创设一个温馨的家庭、健康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2)对孩子的关心要持之以恒,要多疏导,少施压,多鼓励,少责罚。

你的肯定、鼓励、赞美会让孩子即使逆风也会振翅飞翔。所以,家长朋友还要克服两点不良习惯,即:总在孩子面前絮叨,惹他们不满;在孩子面前说一些丧气话、批评的话或不加思索就动辄乱下结论的话。

4.与家长重新“诊断”学生,给学生以新的希望

教育就是给没有希望的孩子以希望。作为班主任要与家长对学生重新“诊断”,根据家长的感受加上我们的观察,共同找出学生身上存在的优点,给他们以新的希望,并寻找让学生发挥优点的时间和空间,寻找在学生有了进步之时表扬和奖励的适当时机。

还是相信那句话——只要心是近的,路就不会太远。用爱,你会创造出一份美好的境界;用心,你会收获一份真挚的情意。这样,一个新入职的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有了温馨地沟通和交流,有一部分甚至亲密地成了友人。有了他们的认同和辅助,孩子一定能够自己管理自己。

[1](英)弗兰西斯 培根.培根论人生[M].徐奕春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

[2]袁军.浅谈班主任工作[J].新课程(下),2014(2).

2020—04—06

G635.1

A

1673-4564(2020)05-0223-04

猜你喜欢

习惯班主任家长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上课好习惯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夸夸我的班主任
我心中的好家长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班主任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