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红色文化失语研究
2020-02-23罗小杰
刘 绽 罗小杰
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红色文化失语研究
刘绽罗小杰
(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英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6)
高职旅游英语是弘扬中国红色文化、宣扬革命精神的人才培养重要学科之一。但当下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存在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红色文化失语等重技能轻德育问题。本文基于课程思政与高职教育“德技并修”的相同价值观,剖析了红色文化导入的价值和意义,并提出相应策略,以期为高职院校贯彻课程思政导入的职教改革提供参考。
高职;旅游英语;红色文化;课程思政;策略
国务院于2019年1月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1]因此,全国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基于“德技并修”的新型育人机制,尝试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的路径,创新文化育人新模式。本文尝试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教学,为高职旅游英语教学建言添策。
一、高职旅游英语教学现状及红色文化失语
1.以专业技能为教学目标
当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涉及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等理论性指导设计,旅游英语也不例外。但这三者都是以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培养重点,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获得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即学生在校期间就通过技能培训、校企结合等课堂内外的多重学习获得专业知识,可以做到毕业就上岗,无形中忽视了德育。课程设置中德育和专业教育的比重不合理。在具体的课堂知识传输中,教师也以教学大纲为准,单方面传授专业技能知识。而在学生评价系统中多数也是以文化课成绩为标准,忽视了德育评价。
2.红色文化失语
以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的教学必然导致学生在文化输入方面的缺失。长期以来,文化教学研究都集中在对英语文化的导入上,很少涉及中国文化。[2]高职旅游英语的教学大纲中,在文化教学方面长期以英语国家文化导入为主,较少涉及中国文化;而教材内容也是一边倒式的英美文化引介,中国文化在旅游英语专业的教学中很少提到;教师在课堂上也强调英语相关知识以及口语表达,忽略了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相应英语表达,而且教师本身的中国文化素养不够,缺乏对本国文化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这种中西文化输入严重不均衡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英美文化兴趣浓厚,而对中国文化则知之甚少,以至于有些学生在用英语表达中国传统节日、孔子、中医等常见词语时捉襟见肘。因此,高职旅游英语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从教学大纲、教学理念、教材选取和教师政治素养等全方位改进和提升。
二、红色文化的导入对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红色文化是指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文化理念。[3]红色文化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双重含义:红色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革命圣地和红色遗址等实物存在;红色精神文化则是革命精神和红色传统等精神状态。作为我国近百年来发展的宝贵财富,红色文化不仅是中国革命、改革开放建设的见证,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理论指导。
1.红色文化为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提供教学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是集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爱国主义于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是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等诸多的优质教学资源”。[4]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主要培养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优秀技能人才,以旅游为平台,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为该地区的外宣和国际形象的构建服务。因此,在培养英语和旅游交叉学科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加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红色文化中的爱国爱民、勤俭节约等元素。建立“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加强高职院校师生的课程思政引导和建设,使高职师生脚踏实地地学习专业技能。而革命和建设时期,前辈们留下的红色遗址和革命圣地也是旅游英语专业师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做好外宣服务的同时,加强思想引导、树立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素材。
2.红色文化为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提供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教育对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并非可有可无。高职院校在执行课程思政和“德技并修”的工作时,应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的旅游专业精神,坚持专业技能和德育工作双管齐下的育人机制。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评价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文化课分数上,应把学生的道德素质评价加入其中。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红色文化,一定要依据新时代的要求,高标准地融入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贯彻和落实党中央提出的“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深入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5]
3.红色文化为高职旅游英语教学提供新型教学范式
教育的三要素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客体和教育介体。教育主体是教育者,即学校的教师,教育客体是接受教育的人,即学生,而教育介体指教育的内容和材料。
红色文化是主体和客体的中介,即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介体。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遗产,她不仅有珍贵的历史资料记录,也有承载和传递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这就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也促进了教育主客体的良性互动,进而保证了“德技并修”育人工作的顺利开展。因而,高职旅游英语教育者应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将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高职教育工作中,将课程思政的育人工作作为新型教育范式,奠定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学生“德技并修”的坚实基础。
三、红色文化的导入路径
1.“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
高职院校坚持“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就是要在青年学生的人生三观在形成期贯彻和践行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合格的中高端技术人才。这就需要不断在教学中融入以红色文化为代表的优秀文化,以潜移默化地方式将高职师生的思想行为加以塑造。
具体在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学中,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德育与专业文化课有机结合,加强课程思政的融入与建设,落实“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6]其次是教材内容的修订。课程思政不仅仅是一个术语,更是对各门学科的融入与结合。高职旅游英语的专业教材几乎是全文引入西方作家的文章,原汁原味的文章确实有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但中国文化的缺失不仅使部分学生由于题材陌生而缺乏学习的兴趣,也导致学生认为英语课的学习就是国外文化的单向输入。因此,红色文化的加入可有益于学生的学习,中华民族传统节假日介绍或外国人笔下的中国,如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Edgar Snow)的《红星照耀中国》(Red Star Over China)。通过加入本民族知识,学生学会了本族文化的英语表达,也是对专业知识的有益补充。
2.客观公正地跨文化交际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就必须要学习对应的文化。通过文化的交流促进语言的学习是提升语言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尤为重要,旅游英语专业的职业规划就是在双语文化中的沟通和交流。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红色景点、国内外文化展览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和国外文化的认知。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语言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文化教学中,让学生树立本国文化自信,争当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7]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双语和文化观,平等看待母语。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学习内容的输入中不会顾此失彼,甚至抛弃本国文化。这也是从源头上杜绝母语文化失语的方法。其次,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主体,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自觉进行母语文化学习。以红色文化为带动,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融入学生的自主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意识。这样的人才才是传承和发扬红色文化的使者,才是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接班人。
高职旅游英语教学中的红色文化失语由来已久,国家提倡高职教育立德育人的课程思政建设正是这一现状的有效解决途径。红色文化的导入是旅游英语教学的有益补充,完善了“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
[1]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邱婷.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其对策[J].海外英语,2017(5):32.
[3]李爽.红色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的途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19(2):72-73.
[4]张泰城.红色资源研究综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6): 15-21.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B/OL].http://www.jyb.cn/high/xwbi/200910/t20091023_318695.html.
[6]曾凡云.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德技并修”育人机制探究[J].职教论坛,2019(6): 113-117.
[7]林静.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导入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19(9): 49-50.
2020—04—02
刘绽(1985—),女,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特殊用途英语教学研究、旅游英语。罗小杰(1969—),男,湖南长沙人,硕士,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G718.5
A
1673-4564(2020)05-013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