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①

2020-02-23周赟莹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周赟莹

论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①

周赟莹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服装设计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在以手机、电脑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正日益地改变着大学生的平常生活、思维方式和三观的形势下,需要重新探索地方学校价值观教育的培养模式。本文在分析移动新媒体特点的基础上阐释了移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移动新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

移动新媒体;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

地方高校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是一项长久而且艰巨的任务。在当前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地方高校的教育教学方法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充分地利用新媒体相关技术,加大新媒体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正面影响,已经成为这一领域教师的重点研究方向。

一、移动新媒体时代特点

1.较强的融合度

不同形态模式的媒体相互交叉从而形成了一种新形势下的媒体,即移动新媒体。该类媒体与以前媒体相比,具有很好的结合力,包括了多种新情况下的形态媒体方式。同时,移动新媒体还可以对以前媒体中的内容与传播途径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全新的媒体发布、科学技术方式等,而且,在融合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扩大新媒体的传播途径。因此移动新媒体发展速度与以前的媒体相比来说非常快。新媒体的发展向人们表现的是整个媒体改革全过程,促进了社会全方面的进步。

2.网络化的社会生活

移动新媒体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体现了我国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的快速壮大,结合信息通用技术中的储备用途所展现出事物的发展态势来看,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直接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的社会价值体系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移动新媒体技术行业的迅猛发展,使用覆盖面广,导致国民受到网络化模式的影响很大。人们在网络中接收到了许多的文化资源,人们的文化观念受到强大的冲击。在如此多的文化资源中,拥有着许多不良文化信息,对国民会产生非常负面的影响。但相对的,移动新媒体行业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也会为社会带来更多无限的可能。

二、移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随着科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学生对于各项科技手段重视力度呈现出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技术也得到迅猛发展,这就应强化互联网技术以及科学技术手段在高校综合教育中的应用力度,确保固有教育缺陷以及其他方面因素得到优化调整。而且在移动新媒体模式变化更新条件下,高校学生思想层面也向着开放方向发展,其对于现有社会上各类新鲜事物好奇心大大提升,这就会导致高校学生独立判断是非能力大幅度下降,这对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力度也有极大影响。

在高校学生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依赖程度逐步提升的条件下,一旦学生的手机或者其他电子产品出现网络连接不上等现象,必然会导致学生出现躁动不安等心理变化,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生活能力,这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也有很大影响。而且学生所感兴趣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互联网,如果出现断网问题,必然影响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各类信息获取效果。另外,高校学生对于各类网络信息辨别能力较为低下,如果不能有效改善,必然会导致学生在浏览网络资源时受到错误价值观影响,造成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丧失主见,其固有判断能力和视野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三、移动新媒体应用于地方学校价值观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在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应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强化各类基础信息传播效果,继而形成开放性育人空间,使得各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息呈现出立体化姿态,确保学生更好掌握各项基础信息,严防地方高校在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出现问题。而且通过新媒体环境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能为学生创设新教育途径,强化各项新理念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渗透力度,及时调整地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确保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方式对各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点展开有效解读,使得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知识与自身固有思维融合到一起,优化改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陷,这对于提升地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移动新媒体手段还能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思想之间关系,确保学生在学习各项主义思想条件下,彰显个性多元化内涵,严防学生在综合学习过程中因外在因素干扰而出现问题。在高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条件下,学生独立思想和个性思想得以提升,这就应借助移动新媒体强化学生自身思想文化多层次延伸效果,确保学生可以按照自身思想和思维模式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当中,使得学生更好掌握各项道德模式,这对于强化学生对现有社会价值观掌握力度和价值观核心内涵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移动新媒体模式进行分析研究,筛选相应错综复杂的媒体网络信息资源,这就应保证学生对各项网络信息资源有所了解,以此强化新媒体教育内容丰富性和多元化效果,有效扩展新媒体环境下各项教育途径,逐步调整地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陷,并保证各项基础信息在大学生综合教育过程中发挥自身最大作用。

移动新媒体还会对地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一定挑战,这就应强化各项挑战研究力度,以为调整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陷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根据CNNIC:在2019年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曾指出,到2019年6月止,我国手机的网民数量达8个多亿,整年新增的手机网民达到了6000多万;这些人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率由2018年底的98提升到了99%。然而给那些缺乏社会经验、价值观并不完善的人们带来了负面的作用,使他们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针对移动新媒体进行研究分析,明确移动新媒体本身具备隐蔽性特点,其对于传统道德教育也会产生一定冲击。因此在移动新媒体环境下对地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必须对固有教育模式实施优化调整,使得固有教育模式与新媒体教育模式相契合,避免移动新媒体教学模式对固有教学模式产生影响。多数高校应用移动新媒体模式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没有考虑学生心理成长规律和个性化发展趋势,这会导致地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加上移动新媒体还具备较强私密性,尽管这样能够促使高校大学生在短时间内释放自身压力,但是受移动新媒体影响,会导致学生在利益鼓动下做出违反道德的事情,造成地方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综合建设效果甚微。

受学校道德教育机制影响,高校大学生现实成长环境和主体地位也会受到层层制约。这就会导致地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学生道德内涵受到严重影响,地方高校在现有社会中地位层次持续下降。而在移动新媒体高速发展条件下,学生获取各项信息的途径得以扩展,这就应强化各类信息资源控制效果和传输力度,保证各项信息化传播方式在地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作用效果。但是受移动新媒体固有特色影响,还会导致学生对教师道德观点产生怀疑,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学生成长地位也会受到层层制约。

四、移动新媒体视域下地方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探索

第一,在对地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不仅需要考虑高校学生综合素养和现实学习能力,还应强化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固有思维模式之间融合力度,使得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思政理论课程教学氛围当中,以此避免地方高校在综合教育过程中因外在因素干扰而出现问题。同时还应强化教材内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渗入效果,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地方高校理论教育之间的关联性,从而避免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问题。为强化移动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作用效果,可以按照学生现有学习思维以及相关教育要求促使学生在多媒体网络平台上展开交流互动,强化科学手段与相关教育之间的结合力度,降低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难度,确保大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真谛和具体作用。

第二,在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各项理论知识,还应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力度,确保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作用,以避免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因外在因素干扰而出现问题。在移动新媒体视域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还应要求地方高校利用学校官方公众号以及各项信息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使得学生更好了解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并按照各项要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确保地方高校大学生道德内涵和理论知识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移动网络平台创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网络舆论,在了解地方高校大学生之间思维差距条件下,强化学生在相应教育中话语权,推进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顺利开展。

第三,为推进地方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顺利开展,在开展相应教育之前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强化和提升教师对移动新媒体形式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能力,以避免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相应教育时出现引导性错误。而且强化教师对移动新媒体模式掌握力度,还能引导学生在移动新媒体模式支持下全面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氛围当中,促使学生更好掌握各项理论知识,逐步提高地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文化理论水平。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借助移动新媒体手段对学生展开有效引导,彰显学生在相应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严防学生在接受相关教育时出现思维混乱问题,继而保证学生可以在新媒体视域下自查自省,及时优化调整学生错误道德观念。

总而言之,因为移动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对我国的高校思政教育带来极大的冲击。但是相对的,也带来了一定的机遇。所以,在移动新媒体的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抓住好好机遇,树立不一样的思政教育理念,放弃传统教育的方法方式,科学的建立教学评估机制,以此促进地方高校思政教育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大学生提供具有实时性的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其形成良好的爱国主义认同感,并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1]郭翠霞.新媒体视域下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新西部,2014(5):35.

[2]鲜开林,杨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教育教学体系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4(5):14-17.

[3]魏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融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4]杨美勤.浅谈新媒体视域下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社会主基于新媒体的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4):36.

[5]张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社团文化建设路径研究[D].长沙:长沙理工大学,2018.

[6]郭雯.新媒体对地方本科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J].陕西教育,2014(9):25.

2020—08—02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成果(2018SJSZ446)。

周赟莹(1981—),女,江苏启东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G641

A

1673-4564(2020)05-0124-03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