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探究①
2020-02-23胡振邦
胡振邦
“新文科”背景下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探究①
胡振邦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音乐系,广东 广州 510300)
“新文科”背景下,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被赋予更多内涵。本文从注重本土音乐,促进人文精神传承;改变教学内容,夯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秉承终身教育,提升复合型教学素养等三方面探讨了新文科背景下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
新文科;人文精神;声乐教学
2018年,教育部倡导加强“新文科”建设。相对于传统文科,“新文科”就是学科重组,文理交叉渗透,文科教育要综合性跨学科发展。响应国家“新文科”建设的号召,包括音乐专业在内的文科发生着深刻变革。《声乐》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对声乐课程进行适当的改革,能够更好地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扩充教学曲目,注重本土音乐,促进人文精神传承
高校使用的声乐教材大多是中外艺术歌曲和歌剧咏叹调,原创声乐作品少之又少,这与音乐教育专业发展形势存在着脱节现象,与大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也有着不小的差距。丰富和补充与学生有关联或感兴趣的声乐作品,将会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本土本地域的音乐元素更能拉近彼此的距离,帮助同学们深化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人类文明价值的理解。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的高级形式,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新文科建设就是要关注并传承好人文精神,并把它作为内在脉络渗透到人科建设和教学的方方面面。
中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谢嘉幸教授等曾倡议“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系列活动,这为保护各民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做出了卓越贡献。比如广州的音乐教学开展“教唱童谣、母语教学”等活动,这有利于增强乡土文化认同,保护本土音乐文化。
二、改变教学内容,夯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当前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单一化,和音乐表演学生的模式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发声训练、歌曲分析、作品演绎三个环节,区别也就是课时人数和周课时的不同。而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学生,以后大多要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所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学声乐课教学,不能模仿培养歌唱家的专业学科教育,而是要将其与自身职业发展规划有机联系到一起,以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目的,教学表现为学生本位,这也符合我国第九轮教改的主旨,真正实现教育的人才培养本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1.加强自弹自唱的基本功训练
自弹自唱是师范专业学生的弱项,而自弹自唱在各类的教师基本功比赛中都是必备项目,是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功。自弹自唱有一定难度,也可以说它是一门综合艺术,融合了钢琴、声乐、即兴伴奏、乐理、和声、视唱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基础课程。
加强自弹自唱训练,首先从思想上不能轻视它,其次需要多实践。声乐课不仅是技巧课,更是音乐课,是以声乐为媒介帮助学生学会认识一套更方便和深入感受音乐的课程。声乐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做到会弹唱自己或同组学生演唱的声乐作品,甚至取代教师弹奏声乐练声曲,或者依托中小学音乐教材上的歌曲,从易到难,指导学生慢慢增加难度,丰富伴奏和弦织体,在不同调性上熟悉练习,并抓住各种实践机会勇于实践。自弹自唱是实践性重于理论性,能力重于知识的学科,没有长时间的练习,不可能驾轻就熟。因此,高师声乐课程改革重要一项就是加强学生自弹自唱的培养与训练。
2.善学、懂教、会练
音乐学师范专业的声乐小组课中,首先教会学生相互倾听,比较评价与总结。不仅要教学生会唱,也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样唱、为什么这样教,唱好的原因、怎样才能更好等等,这样既提升了学习的专注度,也满足了教学的参与感,打破目前声乐学习的局限性。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培养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新型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声乐学习的主体。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任务,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告诉他怎样学习,如何掌握欣赏、体验、表演、传播和创作音乐的窍门和方法。探究式声乐教与学也是高师声乐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3.合作、感恩、健康、知礼
充分发挥声乐集体课和小组课的特点,多开展重唱、歌剧片段等教学与拓展,达到具备在社会交往、语言文字表达、记忆训练、身体锻炼,以及塑造乐观精神、热爱生活、感受幸福、排解压力、善于合作等的能力。合作、感恩、健康、知礼,首先要培养学生必备的文化素养[1],让学生既要懂声乐专业文化,包括声乐史论、声乐技能知识等,更要拓展出去,包括欣赏独唱音乐会的礼仪、发送请柬的礼仪等等,增加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教师借助声乐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自身的感悟融入到声乐作品的创作中,提升自身的声乐专业技能,促进学生声乐核心素养的发展。[2]
三、秉承终身教育,注重学科交叉,提升复合型教学素养
教育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高校文科教育意义重大。“新文科”背景下,需要多学科协同、重塑思维体系,而学科间的交叉则要求减少音乐类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学科专业壁垒,重视基础性。虽然音乐教育线下教学仍是主体,但在网络时代,各种线上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情景式教学等新颖的教学形式大量出现,新时代学生的个性特点等等问题,都对传统的声乐教学提出更多要求,构建复合型的声乐教师团队迫在眉睫。
作为高师声乐教师,首先要放低身段,坚持学习。当前多数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一对一或多的教学模式,平常的业务学习也是为了唱响舞台而进行的专业技术技能训练,其它领悟涉猎很少,甚至有部分老教师,对于基本的教学电脑办公操作都不太运用。声乐教师想要站稳讲台,学习是一生都进行的事情,教师更要努力适应时代和教育的发展需求,积极与中小学音乐课程对接。其次,要增强教师创新实践教学意识[3]声乐这种艺术形式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其始终离不开创新。声乐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在高校声乐教学课堂中,只有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着重加以培养,才能满足新时代个人素养、企业文化、社会文化氛围的需求。最后,研究学科发展方向,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声乐教师不仅要研究声乐的演唱与教学,还要熟悉本校音乐学专业的发展思路和学科发展方向,借鉴相关属性的兄弟院校发展经验,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发展思路,理顺发展步骤。研究和挖掘边缘课程的开设,学习和掌握艺术发展规律,研究和打造声乐精品课程,不断强化科研意识,定期参加声乐教研活动,制定学术规划,设计学术发展方向,不断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积极适应教育部教改要求,在“新文科”背景下,成为一专多能、多才多艺、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声乐教师。
总之,“新文科”背景下的音乐学专业声乐教学改革依据中小学生学习规律,更加贴近中小学音乐课堂,注重应用型和基础性人才培养,这样也更加符合高师音乐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每一次课程改革都是一次机会,也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是要求所学课程的实用性,作为高师音乐教育工作者还需在专业教学中继续探索研究,为培养优秀的基础音乐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1]刘阳琼.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设计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5).
[2]张晓东.高校声乐课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J].戏剧之家,2018(36).
[3]袁辉钟.浅谈高校声乐教育中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J].北方音乐,2020(9).
2020—06—12
2017年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项目成果[2017]47号。
胡振邦(1971—),男,河南洛阳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技能教学及音乐教育理论。
G642.0
A
1673-4564(2020)05-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