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环紧扣教“管仲”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10期
关键词:太史公寡人管仲

就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范围而言,学生想要了解司马迁,可以细读《报任安书》和《太史公自序》。除了这两篇,还有一个单元的文章也不容忽视,就是“史记的理想人格”这个单元,该单元选取了孔子、屈原、管仲三人的传记,而这三篇中,最能代表司马迁个人理想人格的文章我认为应是《管仲列传》,管仲的“忍小辱而成大德”对司马迁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管仲所拥有的友情和君臣关系也是太史公可望而不可即的,管仲是太史公的理想,也是研究太史公的重要材料。另外,管仲本身的经历也有很多值得品味揣摩的地方,可以成为很好的作文素材,所以,以管仲为素材的作文训练也是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可将其作为课后训练的作业。

一、课堂导入,层层铺垫

本堂课以文本分析为主,文言字词非重点,由学生借助工具书自学。为了让学生对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齐桓公其人有一定的了解,补充了“管仲被用”“于柯之会”“桓公征山戎”“桓公伐楚”等文言故事,由学生自学。课堂教学的导入部分要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并能很好地与之后的课堂环节相衔接,用了梁启超在《〈管子传〉自序》中对管仲的评价进行导入:

“管子者,中国之最大政治家,而亦学术思想界一巨子也”。以政治学而论,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和霍布斯,“又不能如吾管子之中正者也”。论法治,“而通五洲万国数千年间,其最初发明此法治主义以成一家言者,谁乎?则我国之管子也”。梁启超可以说是管仲的超级粉丝,特地为他作传,对他评价极高,认为他是中国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的巨子,民主法治的先行者。加于管仲之上的定语也颇引人注目——“中国之”“吾”“吾先民”“我国之”,在崇敬仰慕之外更多了一份亲近自豪之感。

对于管仲学生不熟悉,但对梁启超很熟悉,以这样一位政治界、文化界伟人的高度敬仰和赞美来激发学生了解管仲的愿望,也自然引出了下一个问题:“作为政治家的管仲伟大在哪儿?”这个问题紧承导入的话题,需要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答题区间,筛选信息,概括答案。为了降低难度,请学生从执政理念和政绩两方面进行概括,学生很快就发现课文的第三节讲的是内政方面,而第四节讲的是外交方面。然后让学生用一个字来概括他们眼中的管仲,学生概括出“贤”“仁”“智”三个字,至此,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梁启超高度推崇管仲的原因。但管仲形象特质丰富远不止此,这就自然地引入了课文一二节,管仲成为政治家之前的生活经历,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形象特质,因此,“管仲在成为春秋第一相之前做过很多事,这些事的结果,他人对此的看法以及原因各是什么”这个问题就不难了,学生马上就可以得出答案。

二、人物解读,条分缕析

下一个问题是本堂课的第二个重点——“描写管仲的这段经历对于丰富管仲的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这个问题比较大,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广,因此,我采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同时我也补充了两则材料:

夷吾之所死者,社稷破,宗庙灭,祭祀绝,则夷吾死之;非此三者,则夷吾生。夷吾生,则齐国利;夷吾死,则齐国不利。——管子《大匡》

勇者不必死节。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报任安书》

最后,学生得出结论:①非完美人格,符合史家实录精神。②有着极高的心理素质,历经磨难,忍辱负重,坚韧不拔。③不耻小节,心有立世扬名的伟大目标。④一心为国,信念坚定。⑤达而念旧,富贵不忘本。把结论整合归纳:历经磨难,坚韧不拔。不耻小节,心存伟念。一心为国,信念坚定。达而念旧,贵不忘本。这是非常好的补充,管仲的形象马上立体丰富起来,把这些形象特质和之前分析出的“贤”“仁”“智”结合起来,学生立刻发现这与司马迁的人格特质既相似,又有超越,是司马迁理解、敬仰与渴望的人格特质。

除理想人格方面,管仲还有其他两个方面是太史公可望不可及的,就是他的朋友鲍叔牙和君王齐桓公,这就引入了下一个话题——“管仲除了拥有司马迁的理想人格,还拥有司马迁的( )?”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理想友情和理想君王,学生首先想到的是理想友情,课文的前段都是在描写管鲍之交,所以鲍叔牙的形象分析比较简单,学生的发言踊跃,很快就得出了以下结论:①交友不耻贫贱。②不以一时成败论贤愚,看人才。③危难之时显真情。管仲拥有司马迁的( )?这个问题的另一个答案,在课文的第四段,再参考预习材料中的小故事,学生也不难思考到,课上,我还补充了下面两则材料: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管仲曰:“臣有宠矣,然而臣卑。”公曰:“使子立高、国(齐国的两大贵族)之上。”管仲曰:“臣贵矣,然而臣贫。”公曰:“使子有三归之家(三处家业田产)。”管仲曰:“臣富矣,然而臣疏。”于是立以为仲父。——《韩非子难一》

公曰:“仲父命寡人东,寡人东;令寡人西,寡人西。仲父之命于寡人,寡人敢不从乎?”——《管子·小称》

学生可以很快概括出齐桓公的人物形象:弃嫌用贤,尊贤信贤。知人善任,知错必改,从善如流。这是司马迁心目中理想的君王人格。《管仲列传》写的其实是司马迁的理想,这里有勇敢存活,志存高远,为国建功,也有真挚待人,推贤进士,急危就难,还有不计前嫌,知人善任。司马迁赞扬有之,敬佩有之,渴望有之。我们也更应该看到,在歌颂赞叹之下,寄寓了作者无人理解、怀才不遇、生不逢时的感伤,让后人心有戚戚。

三、教后记

本篇课文是《管晏列传》的节选,原文还有关于管仲晚年奢侈生活的记载,太史公对此的态度是很微妙的,可以将这一部分内容作为课后思考题,课堂上因为时间限制和课文裁剪的限制,就不展开思考了。课后的作业是:“《管仲列传》这篇课文可以为哪些观点服务?请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用课文中的事例进行证明,字数不少于400字。”学生对这个作业很感兴趣,从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历史观点等角度入手,或赞美或批判,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并让学生把所学应用于作文,至此,整个教学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堂课环环紧扣,每一个环节都与上一环节衔接紧密,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锻炼也是多方面的,有筛选概括信息,提炼转化答案的能力锻炼,也有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作者写作意图、知人论世的能力锻炼,还有对于高尚品质、理想人格的濡染感化,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思维活跃,发言踊跃。课堂的缺陷在于内容过满,缺少对课文细读品味的时间,个别问题学生无思考时间,由教师直接在幻灯上展示答案。

猜你喜欢

太史公寡人管仲
“太史公牛马走”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管仲买鹿
寡人的自信撑爆宇宙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编辑部的故事
点点和小e / 管仲之器小哉
寡人之于学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