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0-02-23

语文天地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能力

语文是奠定学生文学基础的基本学科。众所周知,语文不仅是语言学科,同时也是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学科。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语文基础知识模块被削减,随之而增加的阅读理解分值更是提升了语文阅读的地位。由于阅读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比重的增加,阅读板块的整体比重也在逐年增加,在高考语文中,“得阅读理解者得天下”的局面便出现了。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一、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能力,需要教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当作学习主体,教师在学生深入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引领的作用,而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是被引领后自我激发,从而实现靠自己学习后能达到很好的学习成效的主角。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以促进他们更有乐趣学习。如通过教师巧妙提问、学生之间竞赛等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能深刻体会所阅读文章中的人、事、物等。也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摘抄好词好句,再写下自己的随想等,对阅读时的素材和观点进行再加工,通过这种写随笔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运用能力。

例如,阅读《故都的秋》,“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描述一下自己脑中联想出来的这幅场景,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再与学生交流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教师再挑几个典型的经过学生交流得出的内容进行分析,使学生能进到这篇文章所要传达的凄美意境中,感受秋天的清、静、悲凉。

再如《雨巷》,该诗作为我国现代诗人戴望舒的代表作之一,其所采用的意象表达形式历来被众人所称赞。为了引导学生对该诗中的意象产生自主探究意识,教师可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即教师安排学生快速按照个人意愿进行分组,但是在分组过程中教师应适当阻止差生的“抱团”行为,而后教师提出讨论问题:“你们觉得这首诗中哪些意象最具有深意?为什么?”随后教师请每组学生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在讨论结束后由每组代表起身发言,教师总结每组观点后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纠正和查漏补缺。如此一来,教师既能减轻自身部分教学压力,又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主体地位的学习环境,从而取得一举两得的教学效果。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学生与作者的阅历、文化底蕴、所思考的内容和语言功底无法处在同一级上,在他们中间有很大的一段难以跨越的距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运用想象架设一道学生与作者之间能够进行虚幻沟通的桥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内心,从作者内心出发与文本交流,从而达到心灵沟通,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例如,在《项脊轩志》中:“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妹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段话看起来似乎没那么有诗情画意,语言很质朴,像白开水一般。所以只有激发学生的想象,架设沟通的桥梁,学生才能领会作者是在用质朴的语言传达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这样做有什么深意?”一些学生如此回答:“作者是为了紧扣主题。”“可以看出来他们夫妻感情深厚。”其实这些回答是正确的,但并非全面。在作者口中,妻子听到了自己未曾听过的精彩的历史故事,在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另一个世界,所以当她回到娘家,她才会自豪地向自己的小妹们叙述自己在阁子中的生活。学生通过自己的领会和老师的叙述,不仅感受到了归有光夫妻的深厚感情,而且也可以学会分别以男女方的角度看问题。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的讲解中,在上述“感受人物精神特征”的环节教学结束后,我又让学生将文章中涉及到的布尔金、华连卡、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性格、思想和精神进行对比,结合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对二者之间会有如此区别的原因进行说明。于是,学生便会联想到:沙皇专制与资本主义并存的俄国社会对塑造民众保守、开放此二重人格的决定性作用,进而明白时代和其背景下人们的思想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在此之后,我让学生以客观的立场,客观地评价文中所反映的两种精神状态。学生则自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华连卡与柯瓦连科等人为代表的开放的思想精神面貌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且符合人性,是人对自己生命的负责。而以别里科夫为代表的保守派一方则是历史发展的阻挠者,但亦符合落后逐渐消亡的规律。”除此文本外,《归去来兮辞》、《逍遥游》等皆可发挥相似的思想引导作用,能让学生在老师的讲述下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

三、重视课外阅读

高中意味着莘莘学子们即将要面临高考的挑战,学生各科都有较为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力比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很少有时间挑几本自己喜欢的课外书阅读,学生普遍认为通过课外阅读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提升进度比较缓慢,所以即便他们偶有时间,也会将时间花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教师也容易忽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很少或不给学生推荐课外读本,也不引导学生去阅读对语文学习比较有帮助的课外书目。缺少课外阅读的经验也使学生找不到阅读的方向,导致他们更不愿花费时间去阅读。

但是,学校开展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并非是培养一群只会鹦鹉学舌的学生,而应该是培养有自己独立人格、能靠自己思考从而解决问题的创造者。教师没有办法在应试教育的不足之处绕道,上课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都较为强烈,通常都以高考常考的重难点为基础,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考试考什么上课就讲什么,面对学生新的疑问不理不睬,没有耐心倾听学生的观点,也不赞成学生的比较有个性的想法。学生已经被固化的思想更难以取得进步。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探究,对知识进行思维发散。如专门开设每周一堂的阅读分享环节——“阅读-悦读”,以小组学习的模式开展。每位学生对一周的课外阅读收获进行组内分享,小组挑选出最值得分享的内容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上讲台分享,这不仅可以放松平日紧张的学习压力,同时也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教学的实施并不能短时间收获成效,只有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发生量到质的飞跃。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的不仅是教师的引导,还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有效的引导,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教学的质与效,及时地进行归纳总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积累和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语文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