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高职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0-02-23金根娣蔡长春
金根娣, 蔡长春
(扬州职业大学, 江苏 扬州 225009)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日新月异,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也成为趋势,但教学评价的方法、标准却滞后,评价指标的设计一般仍是注重教师的“教”,与目前高职教育在价值观取向上突出学生发展、注重过程评价的 “学”相违背,影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1]。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上应该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平台“以学评教,过程评教”为导向,设计科学、合理的高职课堂评价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一、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
2012年以来,作为互联网和教育教学结合的产物,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新型载体在线开放课程,在各类教学领域发展迅猛,得到广泛应用,高等职业教育也不例外,一夜间几乎所有课程都在建在线开放课程,但建设质量良莠不齐,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在线开放课程的重要环节的教学评价问题进行探讨。目前在线课程的教学评价问题表现在:
(一)教学评价的指标体系单一
2012年以来,为了增加教学资源,减少教学成本,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功能[2],在线开放课程被全面推广,但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使用良莠不齐。作为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新型载体使得教与学没有了时空的限制,“处处可学,时时能学”成为了新型学习模式,但作为教学评价指挥棒的教学评价标准却不能与时俱进,对基于在线开放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契合度还需进一步完善。经过对多所高职院校的调研显示,目前使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单一,几乎所有专业、课程使用的为同一评价体系。没有全面考虑到专业群的区别、课程的类型、教师的年龄及职称等各方面的因素,这种评价体系也许适合对某些类型的专业群、课程或者部分年龄职称的教师进行评价,但对其它专业群、其它类型的课程或者部分年龄职称的教师来说却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因此,有必要研究设计适合不同专业群、不同类型课程甚至不同年龄结构、不同职称的教师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
(二)教学评价的主体存在局限性
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评价主体往往是教学管理者、教学督导、同行和学生等[3]。从评价目标、评价标准体系、评价的实施方式直至结果的产生及使用看,它们绝大多数由教学管理者左右。教师自评、相关行业企业的专家对教学的评价一般没有体现在评价体系中。教师只能被动地被评价,无法以“教学主导”的身份参与教学评价标准的研究、制定、实施及修改完善,几乎不参加评价过程,那就很难直接参与到评价信息的搜集、真实教学情况的反馈、反思和改进中,从而导致评价只是走走过场,或者为了评价而评价,达不到评价是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忽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参与度和深度
学生是教学对象,是学习主体。教师是否发挥自己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主导作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调动学生参与,从而评价还应考察学生学习真正的参与度和深度,而不仅仅是平台上的简单互动、测试、点评、讨论等低层次的交互,应通过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平台整个教学过程周期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阅资料使用资料的情况进行分析,对生生间交流、互动、协作完成的大作业、调研报告、小论文、作品等进行分析考核,真正关注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专业素养、人文素养等达到和谐发展;关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查阅资料及使用资料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完成专业作品的能力等是否有了提高;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是否发生真正转变等等。
(四)教学评价结果的反馈流于形式
真实的评价结果反馈对教师了解自身的不足,促进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教师需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真正达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4],了解自己在使用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平台进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而真实的、合理的、令教师折服的反馈却很少,评价不仅起不到促进教师发展的目的,有时甚至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使得教师产生负面情绪,甚至与评价者产生对立状态。这种反馈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还束缚了教师教学改革的手脚,促进教师成长更无从谈起。
二、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评价问题分析
(一)对教学评价的认识不到位
全体评价主体和被评价教师应正确认识、理解评价过程和意义,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才能指导或参与真实有效的教学评价。但现实是相当部分参与评价者对评价认识不到位,理解不透彻,认为评价只是教学质量监控的一部分,只是对教师教学行为每个环节的管理、约束与规范[5]。参与评价者应切实认识到教学评价是真实的通过对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所有教学环节、活动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使之成为诊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完善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主体结构不合理、理念滞后
传统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他评的方式,评价主体一般由学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且具备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领导、老教师等组成的督导,随机听课[6],根据教师的一两节次的课堂表现做出评判。有些评价主体对最新的高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研究学习不够,而且这些评价主体人员自己的专业领域与被督导评价的教师专业不一定一致,仅凭听一两次课就对教师做出总结性评价,得一个等次,难免有缺陷。因此评价主体必须要深入研究学习高职教育教学理念,熟悉最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背景,而且对自己专业以外的教学评价要非常慎重,不要引起教师的反感,使教师无所适从,特别是对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年轻教师更应注意鼓励和支持。同时评价主体本身也要主持或至少参与过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并亲自在平台上授课,对评价各项指标内涵要有具体清晰的认识。
(三)教学评价标准不能与时俱进
经文献检索及对相关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师调研,许多学者和高职院校对高职教学评价进行了多维度的研究,大多数都立足于考评指标、考评主体、考评权重等的研究[7],真正基于在线开放课程背景下不同专业模块、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价体系很少见,更没有见到在实践中试行的案例。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多数学校只是在传统教学评价标准基础上添加了一些信息化技术使用的评价项目,教学评价依然是注重教师的“讲”的技能技巧,忽视学生“学”的态度、方式与体验,就是有也只是简单涉及学生的学习表态。形式上注意到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但也只是描述性的简单互动。未在实质上关注评价学生主体地位是否得到真正的体现,教学是否真正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活动是否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
三、在线开放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
教育部把建设和应用在线开放课程作为教学改革、减少教学成本、增加教学资源、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抓手。而在线开放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策略与传统的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多不同。因此研究制定与时俱进的评价体系是判断是否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也就成为建设使用在线开放课程的指挥棒和催化剂。但笔者通过对相关高职院校的调研显示,许多评价体系只是在传统的精品课程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添加,改变了一些权重。对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开放课程的评价的针对性、时效性、契合度等方面还有待完善。笔者研究认为应着重研究下列几方面。
一是评价教学内容和资源应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课程的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的关系,组织碎片化的教学内容与资源,设计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视频模块、课件模块、虚拟实验模块等,针对各知识点或专题应设置内嵌式的测试作业、讨论题,或者生生间合作的大作业等。对高职教育教学应重视内容和资源的典型性和实用性等,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与资源要与职业标准对接等。
二是评价教学设计与方法应根据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要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特征与需求进行全方位整体设计,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精心规划和使用在线资源,科学地针对性地设计对学生的评价策略及学习激励措施。根据学生移动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合理地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安排以及资源呈现的方式和时机。合理开展在线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等多种方式融合的教学模式。
三是评价教学活动和方式上应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的设计,考察教师开展探究式、案例式、情境式、混合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通过在线测试、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线上虚拟实践操作及考核、线上作业提交及批改、资料查阅及指导、大作业生生间协作完成等,考核师生间、生生间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的情况。建立多元化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线下融合渗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性学习。
四是评价教学效果及反馈要注重对课程完整教学周期教学效果的及时跟踪评价,评价不应仅通过专家、领导、督导等按照不能反映在线开放课程真正内涵的评价标准简单打分评判[8],而应侧重于全程并基于在线开放课程采集到的各类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全课程教学周期记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和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及时进行改进情况[9]。完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整体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产生精品,也才能真正起到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教学评价体系,可为促进教师合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保证教学质量起到重要保障作用(表1)。
四、结语
教学评价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最终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的实现。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评价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迫切需要研究,尽快解决。因此,全体教学管理者、教师及行业企业相关专家应真正领会教学评价的真正内涵和目的,有责任迅速转变教学评价理念,组织团队潜心研究和精心设计各专业群、各种类型课程,甚至各年龄层次、各职称层次的教学评价标准,不断改进完善评价体系。而基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对高职教师合理使用开放课程平台进行教学活动,使得课前、课中、课后的所有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对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有帮助和促进作用,能清晰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学效果,同时也对研究制定各类型的评价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然这一体系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才能更适合高职教学实际,更有利于提高在线开放课程的使用效能,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