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2020-02-23山西省大同市卫生学校方红芬

亚太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中职

山西省大同市卫生学校 方红芬

信息技术是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技术,是时代进步和教学创新的产物。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互联网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教育对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新要求。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创新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实际能力与学习需求对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不断进行改革与完善,使学生不仅能达到社会期望与教育培养目标,而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提高中职基础护理学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将积极探讨与分析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改革策略。

一、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现状

(一)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内容滞后于临床岗位需求

通过对护理专业岗位的调查,了解到目前中职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内容明显滞后于临床岗位的需求,例如静脉输液留置针的普及、真空采血的普及等部分必要的技能和知识在大部分中职护理学基础教材中都未能详细体现出来。比如对真空采血管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仅是简单提及;临床氧气吸入、电动吸痰已基本被中心管道取代,而教材中仍注重讲解氧气筒和电动吸痰器的使用方法;临床上为不使病床床单皱褶,也为了更换方便,已经由床笠取代了大单,但我们在课程中还是在反复指导学生铺床打角的操作方法。这些都造成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技能与临床实践工作具有一定的差异,无法满足临床实践工作的需求。

(二)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现阶段,许多中职学校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技能考试与理论考试等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但理论考试主要集中在期中考试与期末考试,学生多通过背诵应对考试,容易忽略日常知识的积累,而且由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差,造成护理学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而技能考核主要集中于单项操作,教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缺乏人际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

(三)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方式简单

护理学基础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由于中职学校的实践条件有限,许多中职学校依然采用传统老旧的理论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了在特定的教学时间里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学生无法很好地理解难度较大的护理学知识。再加上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集中在十六七岁,对于没有接触过的护理技能操作想象力不足,同时一部分护理技能操作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学生动手操作的训练机会较少。在理论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接收护理学知识,其思维完全跟着教师的思维方向,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缺乏自主学习与思考能力,导致护理学基础教学效果不佳,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教学,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改变了传统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了更多的优势,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更容易理解。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策略

(一)根据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背景下,为提高中职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教师需要对医院护理基础岗位进行深入了解,根据岗位需要对护理学基础教学内容进行微调。例如对于静脉输液留置针、真空采血的使用等部分必要的技能和知识,由于受条件、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无法让每个学生都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教学资料,精选符合教学计划的理论知识与护理技能操作部分的重点与难点纳入课程设计,将上述内容分解成多个知识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每个多媒体课件时间控制在10 分钟内,通过教师的操作,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生动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每位学生都能够清楚地了解操作原理、方法以及规范的操作流程,提高学生的临床岗位工作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一些护理技能操作视频上传至学习通、微信公众号平台上,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大大提高了护理学基础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重视学生能力培养

随着护理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要求护生不仅具备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持续的学习能力,以适应工作需要。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中职学校在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中,需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需要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课题,如无菌技术护理应用于医院感染事例等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需收集整理与上述课题相关的资料,课前将课题资料制作为PPT 或者视频上传至学习通供学生学习,并指定讨论题目,使学生明晰课题的整个护理过程。为了贴近日常临床护理工作,教师教学可将基础护理操作模块、单病种护理模块、应急预案模块与心理沟通模块等作为教学目标模块。例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病例的特点设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病情程度的具体场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解答,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各阶段护理操作的重点与难点,同时播放错误操作视频,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案例教学与角色扮演等方式,强化学生实际护理操作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还可以将下次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护理操作规范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让学生提前了解教学内容,便于下次教学时进行操作讲解,提高学生参与操作护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操作能力。

(三)改革评价方式,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背景下,为提高护理学基础教学质量,需要对以传统书面知识考核为主的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在护理学基础知识考核过程中,可以将课前小测验、课后考核、阶段性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能力评价。每次课前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向学生发送学习任务进行测验,并推送学习数据统计表,便于学生发现自身不足,督促其学习进度,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各阶段护理操作的重点与难点,同时播放错误操作视频,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其理性判断能力,并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强化学生实际护理操作能力与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每节课即将结束时,通过学习平台向学生发送测验题,当场了解学生对本节课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与小组评价等多角度进行评价,此类评价方法既能对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客观评估,又可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课后通过学习平台下发复习任务巩固知识点,形成完整的课前—课中—课后课程教学体系。

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实训课堂教学,先播放实操视频让学生了解规范、标准的操作流程,形成印象,再由教师示教,由学生回示进行操作。在学生操作进行过程中进行录像并回放,通过全方位观察让学生找出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问题处理能力。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既避免了学生在操作中出现问题而不自知的情况,又可以让其他学生对比自身实际,避免问题的反复出现,提高护理操作技能水平。

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实际教学内容相对滞后于临床岗位的需求,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无所适从,影响学生的有效就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教学方式陈旧,导致学生缺乏人际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因此,为适应社会和岗位发展的需求,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改革教学方法。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落后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实际状况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根据岗位需求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临床岗位工作能力。在中职护理学基础教学改革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多种教学形式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升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护理的积极性。同时,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客观评估学生对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的掌握程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护理学基础中职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五抓五促”夯基础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