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微课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2020-02-23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

亚太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茅屋古诗词诗词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外国语实验中学 徐 畅

当前,以“互联网+教育”为载体的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得到了空前发展,其中微课成为信息化教育的生力军,推动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微课(Micro lecture)是一种基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网络课程,利用数字化资源,以碎片化教学呈现的结构化课程形式。微课以教学时间短(通常在8—20 分钟)、教学内容少(主题式、模块化内容)、流媒体播放(支持数字移动播放)、量贩式(学习者自主选择)等诸多优势得到师生的广泛青睐,并推动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开展。微课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很好的兼容性、适切性,大有用武之地。以下笔者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古诗教学为例,谈一谈初中语文古诗词微课教学的“四部曲”。

一、知人论世——以微课拓展写作背景

古诗词有特定的创作背景,承载着特定时代的印记,尤其是与诗人的人生经历、所处时代的政治状况与社会风貌密切相关。诗词创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寄寓在其作品当中,若做不到知人论世,将诗词与创作背景剥离开来,将很难理解诗词的情感内含。如果不了解陈子昂直言敢谏、针砭政弊,被武则天和众多朝臣排挤,征讨契丹过程中进言主动迎击敌人却被降为军曹,慷慨悲鸣、抑郁难耐的时代背景,如何感受《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失落?如果不了解陆游罢官闲居在家,激愤与苦闷交加的创作背景,怎么感受“山重水复疑无路”的一语双关,又如何感受其“从今若许闲乘月”的乐观畅达?可见,对于古诗词的学习而言,做到知人论世,学习和了解诗词创作背景是极为关键的。

在古诗词新授课之前,为了不占用过多课堂时间进行诗词背景拓展,教师可以制作一个5—8 分钟的微课视频,与预习任务一起提前发送给学生,使其了解第二天新学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教学之前,教师将本诗的创作背景以微视频的方式发送给学生进行预习了解:杜甫,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杜甫经历了盛唐到晚唐的时代变革,更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时局变乱,因此他的诗大都具有很强的时代印记,被称为“诗史”。晚年的杜甫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十分落魄。公元760 年,杜甫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了一个草屋,获得了容身之所,但是次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诗人由自身的悲惨境遇联想到“安史之乱”的民不聊生,故感慨万千、长夜难眠,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学生通过微课预习,了解了诗人杜甫及其生平经历,了解了本诗的创作背景,能更好地感受诗歌中茅屋为秋风所破的紧迫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为走进诗歌、理解诗歌的内涵与主旨奠定了基础。

二、词斟句酌——以微课扫清阅读障碍

古诗词语言精练、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具有语言的音韵美。但是文言古诗词对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等这样篇幅较长、句子字数较多的诗词而言,其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障碍。教师以古诗词的字词理解学习为微课主题,制作了十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就古诗中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重点讲解、词斟句酌,这样学生能更好地进行阅读和理解古诗词。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字词梳理过程中,教师首先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微课教学对古诗中的重难点字词进行了梳理。比如,“秋高”一词中的“高”的理解对学生而言有难度。“高”通常表示方位,但是结合诗句的意境,在此则是表示程度,“秋高”即“深秋”之意。其次,古诗中有部分难于理解的字词,如“挂罥”“沉塘坳”“俄顷”“布衾”“恶卧”“何由彻”“寒士”等。教师将其制作成链接式微课件,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点击微课上对应的字词便会出现其解释与基本用法,再由字词的解释进行实词解释的拓展教学,加深学生的理解与知识迁移意识。比如,“公然抱茅”中“公然”可以联系白话文的“公然挑衅”“公然驱逐”等语境,可以推断其意思为“明目张胆地”“毫无顾忌地”;“雨角如麻”一词中,“如麻”二字也较为常见,如“杀人如麻”“纷乱如麻”等,指“密集、多而乱”。注重每一个字词的理解,才能有效消除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理解障碍。

在古诗词字词理解教学中,微课以灵活多样、丰富多元的媒体呈现方式,以便捷的资源链接应用以及随心所欲的插入、强调、重复等操作,为学生拓展和理解古诗词的文言字词提供了载体,起到了事半功倍的强化效果。

三、古诗诵读——以微课进行阅读示范

古诗词具有深厚的艺术审美价值,读来朗朗上口、如痴如醉、身临其境,让人沉醉其中,不管是感受古诗词的优美、凝练、工整、对仗的语言,还是体味古诗词或清新明快、或哀婉低沉、或辞致雅瞻、或超凡脱俗的意境,抑或理解古诗词回归自然、追求本心,或乐观豁达、满怀抱负,或忧国忧民、怀才不遇的思想情感,都离不开对古诗词语句的细细品读、认真玩味。但是学生的古诗词朗读却往往没有融入自己的情感,唱读、拖腔拉调的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范读,还可以以微课为载体进行多媒体范读,其在发音、声调、语速、情感等方面更加科学、标准、到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很难把握该诗抑扬曲折的情绪变化,读来寡淡无味。教师从朗诵网上下载了本诗的MP3 格式音频,将其作为链接插入微课,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进行范读呈现。经由数字化处理的多媒体范读,无论是语速的控制、字词的发音,还是情感的把握都做到了恰到好处,这是教师示范阅读很难比拟的。学生在认真倾听媒体范读之后进行模仿朗读,学习古诗词朗读过程中速度、发音、情绪、情感等方面的科学标准方法,有利于提升阅读素养。

四、深化主旨— —以微课升华诗词主题

诗以言志,古诗词教学最重要的是准确把握诗词的思想情感,而情感的升华依赖于一定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学习情境,这种情境又受到课堂氛围、师生情绪的影响。情绪情感更多地受到外界感官刺激的影响,具体而言,感知器官的全方位参与对学生古诗词情感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语言的描述有时候略显苍白,无声胜有声的媒体化教学情境反而能触动学生的敏感心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音频结合的优势来创设教学情境,进而升华主旨、升华主题,帮助学生真正走进诗歌深处。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题教学中,根据本诗先抑后扬的情绪表达,教师以微课进行音乐节奏的渲染,插入与本诗情绪色彩接近的《二泉映月》。低沉悲壮的前奏与诗歌前三段压抑低沉的情绪相得益彰,让学生心生悲鸣,仿佛眼前出现了身处不蔽风雨、上漏下湿茅屋中的老翁在风雨交加的傍晚的焦急与窘困;乐曲后段傲然激昂的旋律又与本诗最后一段忧国忧民的情感抒发完美相融,让学生仿佛看到困境中的诗人依旧哀民生多艰的呼号。学生的情绪情感跟随着微课媒体情境而起伏,直至升华主题,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叩击着学生的心灵。

综上所述,微课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为古诗词教学高效课堂的生成提供了有效载体。通过微课的运用和实施,学生在诗词写作背景的了解上进行了有效拓展,能够做到更好地知人论世、理解诗词的主旨;以微课突出重难点字词的理解,消除了学生阅读与理解的障碍;以微课进行范读,带领学生品味古诗词的韵律和情感;以微课来总结升华,促进了学生对古诗词思想主旨的理解。微课成为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力工具,为古诗词教学注入了源头活水。

猜你喜欢

茅屋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茅屋
茅屋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