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质量
2020-02-23福建省福安市逸夫小学
福建省福安市逸夫小学 林 郁
音乐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音乐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审美素养。在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已然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合唱效果的好坏与团队协调合作能力息息相关。为了保证合唱效果,需要重视团队中每个人的努力以及对每个环节的严格要求,要在做好自己演唱部分的同时,配合好团队其他成员的演唱。身为小学音乐教师,要想提高合唱教学质量,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去强化合唱对学生的吸引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合唱,进而保证教学实效。
一、影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与专业性,合唱教学活动的开展,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演唱与审美水平。由此可见,合唱教学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然而,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现状来看,教学质量一直难以提高,归根到底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几方面。
(一)学校不够重视
大部分学校更看重的是知识型学科的教育成果,对于音乐学科本身不够关注,只是为了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而增设了合唱教学内容。但是,在教学条件、教学理念等方面却并未更新,依然片面地认为合唱教学仅仅是音乐教学中可有可无的分支。
(二)教师观念滞后
部分小学音乐教师没有太高的音乐专业技能与素养,对如何提高合唱教学质量并无太多可行之策,导致合唱逐渐沦为齐唱,没有体现出实际的合唱教学效果,也没有让学生感受到合唱的魅力,从而影响了合唱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学生基础差异
小学生由于兴趣喜好各有不同,有些父母会从小培养孩子的音乐素养,而有的父母并没有引起重视,这导致小学生之间的音乐基础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面对能力差异较大的教学对象,合唱教学质量的提高难度可想而知,再加上小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许多合唱练习并没有凸显实际效果,也制约了学生合唱水平的提升。
二、小学音乐提高合唱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创设合唱情境,汲取合唱知识
对于小学生而言,要想更好地进行合唱实践,首先要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而音乐理论知识的讲授还需通过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实现。所以,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应当巧妙创设合唱情境,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情境中加深理解、主动探究,汲取合唱知识,从而自主构建合唱知识体系,为更好地展开合唱实践打好基础。
比如,在合唱教学《蜗牛与黄鹂鸟》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歌曲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影像、声音等的有机结合,并且播放该歌曲的合唱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境。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保持互动交流,对歌曲的主题、内容、旋律、节奏等方面展开分析,引导学生思考,进而逐步走进教学情境中。通过示范让学生根据歌曲节奏朗读歌词,进而带有感情地合唱歌曲,从而准确掌握歌曲的合唱要领。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为多个学习小组,播放背景音乐让学生自己演一演、唱一唱。如此一来,教学情境的创设能让合唱教学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活跃,学生从直观画面中感受到蜗牛、黄鹂鸟的具体形象,认识到蜗牛坚持不懈的精神,大大提高了合唱教学质量。
(二)加强合唱训练,提高合唱能力
在合唱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唱情境以外,还应重视对学生合唱发声、技巧等方面的训练,确保学生的合唱水平有所提高。同时,教师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天性活泼好动,如果采取重复枯燥的训练方式,无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合唱能力。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游戏化措施开展合唱训练,加强学生呼吸习惯方面的训练,更加直观地把握合唱特点,比如设计“吹蜡烛”“吹乒乓球”“小狗喘气”等游戏,让学生能够通过快吸慢呼、慢吸慢呼的呼吸训练锻炼自己的气息控制力;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采取轮流演唱的方式,让学生尝试歌曲完美衔接,促使学生在轮流演唱中更注重把握音高与音准。
当然,合唱活动更注重“合”,确保所有合唱者的合唱水平是提高合唱质量的关键。对于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对每一位学生的发声训练,要求学生无论在合唱中扮演怎样的角色都需要保持正确态度,与同伴之间保持默契配合。比如,在合唱《红星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应当先让所有学生倾听音乐旋律,将歌曲中带附点与不带附点的节奏标记出来,引导学生在合唱中正确发声。同时,在发声训练中同样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轮流演唱“1、2、3、4、5、6、7”七个音,帮助学生提高音准。
(三)器乐辅助教学,增强合唱体验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器乐与歌唱同样重要,并且也是常见的音乐表现形式。目前,器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出现得愈发频繁,也深受小学生的欢迎。那么,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发挥器乐辅助教学的作用,既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有效弥补小学生歌唱能力的不足,同时也能让学生在合唱中获得更丰富的体验,进一步提升合唱教学对小学生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比如在合唱教学中,小学生在二声部的合唱中往往会出现音准不稳的情况,教师便可利用竖笛辅助学生合唱,要求一组学生对高声部旋律进行合唱,而另一组则用竖笛对低声部旋律进行合作。以此配合,学生对低声部音准与合唱中的音准能有所掌握,既能保证声乐教学效果,也能巩固器乐教学效果,同步提高合唱教学质量。又如,教师还可以利用打击乐对合唱教学予以优化,从最简单的用双手打节拍到运用打击乐器辅助,这样能够更好地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对提高学生的配合默契度更有帮助,保证了合唱的整体协调性。
(四)丰富合唱形式,培养学生素养
音乐作为一项艺术活动,其本质在于通过音乐作品、艺术形象以及审美活动对欣赏者形成影响与感染,从而激发欣赏者的艺术创造灵感。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是歌唱活动中的典型形式,除了具备歌唱活动的特点以外,还体现出了极强的综合性。为了确保合唱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合唱积极性的提高,教师需要尝试更多元丰富的合唱形式,通过合唱活动新颖性的提升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同时,在合唱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音色、音调多加留心,通过合理的安排设置更适合班级学生的合唱方法,让每名学生找准自己在合唱团中的定位,改善学生在合唱中的不足。
比如,在合唱教学《卖报歌》的过程中,教师便可引入多种合唱形式,要求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歌唱能力、音色表现等进行合理分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教师可在课堂上组织合唱竞赛,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同时,还可如上文所言利用器乐演奏辅助学生的合唱,让学生获得更强烈的音乐体验,从而提高合唱教学质量。
(五)开展合唱活动,夯实音乐素养
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长时间的练习,所以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合唱之外,还应开展丰富的课外合唱活动。通过对学生合唱实践的指导与引领,促使学生更熟练地掌握合唱知识与技巧,夯实音乐素养,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质量。
比如,在合唱教学《保卫黄河》时,教师便可开展以“母亲河”为主题的课外合唱活动,向学生列举《长江我的家》《黄河船夫曲》等合唱歌曲。在课外合唱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多元合唱形式的要求,比如小组合唱、即兴合唱、伴奏合唱等,还可以融入歌曲独唱、舞蹈等活动。学生则可以结合自身的合唱能力,自主选择合唱形式与任务,利用课堂所学合唱知识与技巧,在课外合唱活动中予以展示,这也能起到巩固知识、陶冶情操、夯实基础的作用。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点评,对学生在合唱活动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通过持续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水平,以课内外教学实践提高合唱教学质量。
课外合唱活动的开展,让小学生有了更多的合唱机会,不仅能满足学生对合唱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在整合、运用合唱知识时实现与歌曲内涵的深层次情感交流,达到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效果。
综上所述,合唱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提高合唱教学质量,能有效强化小学生的歌唱能力、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因此,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需要提高对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在具体的合唱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合唱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合理化的教学举措,重点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提高学生合唱水平,以合唱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新课改下小学音乐教学的全面改革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