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党员实践岗的大学生党性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2020-02-23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章佳萍

亚太教育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党性学生党员党员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章佳萍

大学生党员作为青年学生群体中的先进代表,是提高党在青年学生中影响力的重要基础。新时代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富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国家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但同时思想多元、个性活跃,这些特质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来,党员选拔的程序和要求越来越严格,高校师生对身边学生党员的期待值也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党性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党员实践岗设置的必要性

党员实践岗充分调动学生党员提高党性修养和岗位实践能力的自主性和自觉性,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学生党员干部,它是学生党员理论转化的平台,学生党员教育实践的有力抓手,更是提高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党员实践岗的形式服务师生、服务社会,增强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党性教育的内涵和成效,从而形成党建工作长效机制。

(一)党员实践岗是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

构建党员自我教育实践岗,使大学生党员在实践岗位中接受锻炼,发挥才能,体现价值。同时实践教育岗贯穿大学生党员的各个方面,教育引导党员亮出身份、立起标杆,不断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升服务本领和服务实效,从而为培养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构建实践长效机制提供强有力保证,夯实了高校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群众基础。

(二)党员实践岗是深化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党员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问题有独特的看法,但在入党后容易出现思想放松、党性意识逐渐薄弱、继续教育弱化等问题。实践岗的设置有利于学生党员的个性培养、诚信教育及行为养成,提高党员的社会适应能力,使“无职无责”党员在思想和行动上转变为“有职有责”党员,教育主体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借助广大同学的监督、考察、评议,进一步增强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

(三)党员实践岗是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有效措施

通过实践岗加强了大学生党员与普通同学在学习、生活上的深入交流和互动,采用朋辈辅导模式,以书面交流、集体座谈、心理咨询、一对一帮扶等方式为有“困惑”的学生提供帮助,解除他们在思想、学业、情感等方面的困扰,成为普通学生思想动态、学习困难、生活冷暖的第一知情者、关心者和帮扶者,营造了富有爱心与责任的育人氛围,从而提升了党在青年学生中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二、党员实践教育的现状

(一)实践锻炼平台存在局限性

目前,学生党员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平台相对单一,缺乏更多的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教育平台和活动载体,学生党员接受学习与锻炼机会有限,常常出现一个实践活动在短时间内“一抢而空”的现象,或因实践活动有限导致志愿服务工时无法达到学校的要求等情况,没有形成以创建载体来丰富实践锻炼平台的机制。目前侧重的志愿者服务等实践活动重形式、轻内涵,缺乏提升的引导和规划,对服务的内涵和成效思考不足,未能真正调动大学生党员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度,导致实践教育与大学生党性教育结合度不够,学生党员真正出于服务社会的目的性不明确,在实践活动中收获的成就感不高。

(二)实践教育引导缺乏有效性

现阶段高校的实践教育缺乏系统有效的教育引导,往往注重活动的宣传,缺乏深入的动员和引导,甚至很多活动只注重报名人数,缺乏对人岗匹配的分析。活动中,只注重活动和任务的完成情况,甚少关注党员的现实表现及问题,不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活动后,缺乏对活动成效的总结,不利于党员的成长进步和党建工作的整体提升。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策划、过程监控、结果评价等都比较缺失,致使部分大学生党员仅仅只是为了工时才参加实践活动。实践教育活动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存在完成任务要求与教育价值引领融入“两张皮”的现象。

(三)实践活动考评欠缺全面性

党员的监督考评是学生党员实践教育的重要保证,完善的监督考评机制是实现学生党员“三自功能”的有力武器。目前的考核体系更着重于发展对象和预备党员,大部分高校的考核体系只侧重于党员是否参加了实践活动,对党员的真实表现以及对实践活动的贡献考核缺失。如学生党员在选择实践服务时,存在敷衍了事的想法,不能倾注全部力量来诠释岗位的内涵意义。正是因为考核体系在党性修养、服务意识、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方面缺乏全局考虑,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管理作用,这些都导致学生参加实践岗位的积极性不高,存在只是为了完成工时而被动参加的情况。

三、以党员实践岗为载体构建大学生党性教育长效机制

(一)拓展实践教育阵地

大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的传统领域是理论学习和支部组织生活,有时形式略显枯燥不受学生喜爱。党员实践教育要在这些传统平台的基础上,着眼服务抓载体,深入了解大学生党员和普通师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从活动内容、形式、载体和方法上贴近大学生党员,以校园活动和服务地方为平台开展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服务师生和社会的水平。

要尊重学生发展诉求,设置学习帮扶岗、心理咨询岗、政策咨询岗、文明寝室岗、科研活动岗、志愿服务岗等,在解除学生学业、工作、情感等困难的同时,进一步改进党员教育培养手段,发挥其在校风学风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探索成立学生党员与教授、博士相结合的高层次党建导师队伍,打造师生成长共同体。同时,深化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合作联系,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企业订单班培养、“三下乡”结对共建、大学生支教等多途径搭建学生党员定岗实践平台。

(二)提升实践教育成效

坚持“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强化党员实践教育观念,从学生的日常实践中提取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打造一个在时间上贯穿入党前、入党中和入党后,在内容上涵盖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专业成才、文体发展、志愿服务等方面,使党员结对帮扶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党支部帮扶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特殊学生群体帮扶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形成党员实践岗培养全面深化的教育大格局。

支部的教育引导要贯穿党员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在初期,支部要依据学生党员的个体情况指导制订个性化的方案,实现人岗匹配。活动中,支部要实时检测进展情况,建立实践教育档案,实时记录党员的参与情况和活动表现,将问题和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党员,注重人文关怀和朋辈教育。活动后,注重实践活动主体的内心体验,健全完善激励关怀机制,挖掘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增强实践教育的成效。

(三)优化实践教育评价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大学生实践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在组织程序上,要探索学校、院系、党支部等多层分级管理体系,既要形成一个严密的网状体系,又能统一协调、有序实施。在岗位设置上,要更深入切合实际,确保党员的参与性,根据学生党员的特点,量体裁衣地设置岗位和确定职责,使其有用武之地。在实施推进的过程中,要做到更细、更实、更规范,充分体现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动实践性。

在考核评价体系上,要将考核范围扩大到每一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加强跟踪管理、过程考核、实践效果等环节监督,用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群众测评、支部考评等相结合的三百六十度评价方式,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志愿服务、学业帮扶等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全方位量化评价,进一步将党员帮扶内化于日常行为规范中,让学生党员在帮扶他人的同时得到自我锻炼、自我成长。

猜你喜欢

党性学生党员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忠诚干净担当是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