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学质量实践探究
2020-02-23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林波汝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江安河分校 胡 平 杨 娟 张 雯 林波汝 黄 云
依据学校发展思路和办学理念,在新常态下牢牢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学校的教学治理水平、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依据学校“十四五”规划工作目标,通过教研校本研修的实效性来推进课堂实践改革,努力实践基于课堂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行动来提升学校教学质量,推动教师教学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本文梳理了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形成闭环式集体备课教学工作体系
加强教研组成员进行集体备课的效能,建构互助合作的校本教研共同体,让“团队作战,集体荣光”成为学校教师的共同认知,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备课质量。经过近几年集体备课教学范式的教学实践,年级教研组教师在后续时间中将集体教案再次梳理完善,形成更加优化的集体教案。学校要做好减量加质,提升流程化教学管理水平,让教师迅速达到标准化层次,有利于提升管理成效。
(一)分年级、教研组完善备课方案,以效果为目标促进课程方案全面落实
把集体备课过程看作教学方案的论证过程,做到人人参与,人人过关。分年级、分教研组完善备课方案形成制度,由教研组长确定各单元的主备课人,主备课人先写出教学设计草案,包括学生预习作业和课后练习。再定时间、定地点,通过教研时间的集体备课,研究教学设计稿,由主备课人说课(目标确立的依据,采用的教学方法,重难点的突出、解决,教学环节的衔接等),其余教师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修改草案,进行二次备课,力求做到讲学稿能最大限度地在各个班级中使用(备上课想用的教学设计),以强化课前功夫。教师在课后要及时写好反思,记录课堂的教学心得(成功和不足的地方)。每位教师都要坚持一课一反思,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教导处定期检查,进行随机抽查。
(二)教研组从学科和学段出发,共同构建教研组织研究
教研组通过共同学习、梳理学科内涵、学科本质和学科规律,分类型、分主题形成团队课堂思考与尝试。教研组既是教材研究小组,也是课堂推进实施小组,更是质量提升攻坚小组。如五年级数学教研组,同样的教学设计在不同教师的演绎下,产生了不一样的效果,使“同课同构”的数学课堂更具个人魅力。四位教师在“同课同构”教学过程中互相学习,引发集体智慧与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团队智慧与资源共享体现了“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丰富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促进了教师群体的共同提升。
二、专业导师开阔教师的专业认知视野
利用区级及以上名优师考核机制,推进区级优师、校级优师和成熟性教师课堂展示。利用青年教师赛课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团队课堂研究能力,继续推进不同层次的教学研究与培训活动,为教师搭建教学胜任力平台,促进教师梯度成长。
(一)用好校内展示课、师徒结对课,开展以“课例式”为载体的校本研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指出,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一,每一学年度学校进行全校全员全学科教师课堂展示课;以骨干教师引领论坛研修。从“校本培训”走向“校本研修”,做好家安讲堂,加大教师的研学培训,做到教师培训前有要求,培训后有交流。
第二,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继续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推荐教师教学尝试建构教学“三单”,尤其是高年级的语数英学科。“三单”即课前预习单、课中导学单、课后检测单。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导学课堂,加强课堂的有效性和条理性。
课前使用预习单,充分了解学情,各班教师根据学情,针对难点适当调整导学单框架内容。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如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重点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课后习题等,让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在任务目标的驱动下,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有效提高了阅读的效率。
课中运用导学单,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课堂教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学学科中,导学单既是教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把“教”与“学”进行有机结合。导学单的编写需要遵循主体性、导学性、问题性、层次性以及探究性五大基本原则,内容简洁,有导学目标、预习内容、课堂流程。教师运用导学单力求做到学生会的不讲,学生能讲的不讲,讲了学生不懂的不讲,并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之间提出质疑、补充、点评以及进行自主总结经验,最终实现能力提升。
课后运用检测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即时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评价教师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检测单的设计原则,一是贴近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是设计要有层次性和选择性,在容量上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三是兼顾学生的自主完成能力和合作完成能力。课后检测是一种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自主探索与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当然,合作完成的作业也是有必要的,小组合作学习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又能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扩大学校教育科研教师参与面,积极推行教研培结合的科研方式,让科研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
学校鼓励并支持一线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撰写、教研培训等科研活动,积极推行教研培结合的科研方式,扩大学校教育科研教师参与面。学校方面,除了要继续提高科研的产量,还要提升科研的质量,保证“研”有所“用”,力图通过科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科研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具体做法如下。
1.课题研究指导培训
邀请科研专家每月一次对学校各级各类课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为教师的研究保驾护航,让课题研究为教学服务,让教师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能看到收益。
2.推进不同学科的微型课题研究
2020 年上半年的所有课题研究中共有50 位89 人次教师参与,比2019 年的15 人增加了35 人,参与率36%左右。学校在接下来的计划中将力争课题研究教师参与面达到60%及以上,具体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各学科课题研究分配比例:数学学科2—3 个,语文学科3—5 个,体育学科各2—3 个,英语、科学、音乐和美术学科各1 个。
(2)研究周期为1—3 年。
(3)每学期集中研讨不少于4 次。
(4)课题成果包括:课例集或案例集,论文或研究报告。
3.科研成果在校级层面推广
(1)“CSGF”集体备课模式在全校推广。
(2)学困生语文、数学辅差策略推广。
(3)家校合作促教学质量提升策略推广。
三、提升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教育现代化及武侯“三顾云”平台推进的契机,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为抓手,充分发挥网络服务和教育功能,将STEAM 学科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加强教研组网络备课、磨课、赛课,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师培训方案,分层分类促进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升。
(一)推进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应用
“聚智,创新,共享”,开展基于学校数字校园的应用,积极探索基于新技术和资源平台的网络化、个性化、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和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扩大教师培训参与面。通过“定制化”培训、讲座多种形式有针对性、计划性、实效性地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技能培训,“精准帮扶”,促进信息化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依托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体系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出发点,以“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为载体,对教师网上“晒课”不设数量限制,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全部参与,逐步推进学校教师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扩大成效与应用。对教学流程、课程生态和课堂变革多措并举,加强智能化评价和智慧化治理方面的有效探索,增加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数字化学习能力)提升的相关内容,并且关注教学数据支持下的学生发展。
(二)加强“三顾云”分层应用推进工作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一师一优课、区内优质公开课展示,强化教师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合理选择、整合和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提升教学实效。积极使用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班级“人人通”社区圈子等功能,分享展示学生的成长历程,争取班班有圈子,生生有展示。做好武侯“三顾云”平台建设,充分发动全校教师共建共享教育资源,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教育资源库。
四、逐步完善评价体系,强化质量意识
进一步修改完善教研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促使教研组进一步形成教学研究合力,促进优质资源在组织内部的流动和组织内互助共进氛围的进一步形成,提高教学质量,缩小班级教学质量差异。
例如,学校针对艺体学科的特点制定了适合艺体教师管理的《艺体学科教师评价量化表实施办法》和《艺体学科教师评价量化表》。此评价办法与量化表以积分的形式进行量化评价,主要从五方面进行考评,分别是:(1)教学常规检查;(2)教学安全;(3)本学年公开课、微课、示范课;(4)教学质量监测;(5)教师发展。针对艺体教师制定的教学质量管理系列办法是为了让艺体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和规范自己的教学工作和教学行为,同时也让艺体教师清晰地了解到对教师的评价包括哪些方面,教师能够具体从哪些方面去提高自我素质,也明确了教师自身的努力方向。学校在管理上也能够做到有依据、有过程、有结果,让管理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同时艺体学科发展方向与目标也更加明确,从而让学校的艺体教学工作开展越来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