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剧技术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020-02-23李柯柯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心理剧心理健康心理

李柯柯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214028)

一、引言

心理剧作为一种探索心理和社会问题的一种团体教育和治疗的方法,已经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领域中的研究和应用比较多,但是在课程教学方面应用比较少且不深入。因此,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笔者在接受了心理剧项目的连续培训后,感受到心理剧互动性和体验性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心理课程的教学实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心理成长需要。本文就心理剧的技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如何发挥作用进行研究,以期能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有所帮助。

二、心理剧研究综述

心理剧是由奥地利精神科医生雅各布·列维·莫雷诺(J.L.Moreno)于1921年创立、发展起来的一种探索心理和社会问题的一种团体教育和治疗的方法。一开始运用于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中,心理剧的目标是通过特殊的戏剧形式,诱发患者的自发行为,让参加者扮演某种角色,以某种心理冲突情景下的自发表演为主,将心理冲突和情绪问题呈现在舞台上,以宣泄情绪、消除内心压力和自卑感,增强当事人适应环境和克服危机的能力。心理剧能帮助参与者通过音乐、绘画、游戏等活动热身,进而在演出中体验或重新体验自己的思想、情绪、梦境及人际关系。强调行动来体验生命而非谈论,强调音乐、美术等多种元素与咨询技术的整合,强调心理剧内容的自发性与原创力,强调互动的关系。以前主要用于有精神疾病的或者人格障碍的人。现在适用于有心理问题的人。

国外心理剧研究相对成熟,相关的研究主题非常广泛。科学研究的结果包括心理剧和团体心理治疗(莫雷诺,1948年),心理剧(DrLeslicA。Guile,1983年)作为一项综合治疗计划的一部分,关于战争情况下心理剧的职业道德,《精神戏剧》和《战争1》基于Psycho-Drama 团队的困境和工作挑战进行的实证教育(Milosevic,Vladimir,2000年),这是第一部心理剧,许多外国专家和学者结合他们的专业知识,大胆有效地改善了心理剧发达。最引人注目的贡献之一是由美国的Katherine Hudgins 博士发起的治疗性螺旋模型(TSM)。此外,著名的美籍华裔心理学家龚秫将心理剧与东方智慧相结合,创造了“易术”心理剧,将心理剧进一步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极大地拓展了心理剧的全球影响力。

自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将心理剧引入中国以来,它们已经存在了30多年。国内心理剧研究在中国刚刚开始,但中国心理剧的发展非常迅速。同时,研究已逐渐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在中国心理剧发展的过程中,结合我国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的实践,心理剧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本地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心理剧最初起源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中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情节剧融合了心理戏剧的一些原理,技术和当地文化元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场景(SD,Scencdrama),也称为PSD(Psycho-scene-drama),是通过动作表达方法和技术,以舞台表演的形式重现生活场景,利用与生活相似的场景,进行心理活动和冲突。让各方和参与者意识到主要问题。各方自己或在参与者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并促进参与者,参与者的认知理解,情感表达和行为改变。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在大,中,小型心理教育中的应用,它借鉴了一些心理剧的技巧;这也是非临床心理治疗领域心理剧技术的本土化心理教育尝试。近年来,这在中国也是新事物。它具有戏剧素描的特征,并且比普通的心理剧具有更强的表现。

心理剧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为主流的心理治疗机构所认可,一直处于精神病学和心理学的边缘。但是随着人文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重视人的价值与意义,强调人的潜能和创造性的发挥在心理治疗中越来越具有重要的意义。心理剧以其能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提升人的自发性与创造性,而成为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手段,尤其是与其他心理治疗方法结合后更有能突显出其积极的效果。现在心理剧的治疗技术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为不同流派的心理治疗工作者所采用。

三、心理剧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应用的概述

心理剧是没有剧本但比创作的剧本还要感人的演出;是一种可以让人们练习怎么过人生,但不会因为犯错而被惩罚的方法;是借由戏剧并透过行动来体验的心理治疗模式;它可以呈现想象与现实,可以处理个体及团体的发展性议题。因此,心理剧是通过提供一个安全的场所,营造一种安全的氛围,多角度且自由变化地让人探索自己的问题,以创造性的方式让个体重新适应压力事件,在生理、认知、情感、行动上有所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剧的技术和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探索个人生涯发展、人际关系、亲密关系、自我整合、适应困难等发展性议题。

在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学需要弱化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的主导型地位,强调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直观的感受、参与和体验,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而传统的心理课堂往往是语言灌输式和结论式模式,不够开放、生动、具体和直观。内容上灌输思想性和知识型有余,但趣味性、参与性不足,即使学生参与了课堂的活动,往往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无法打动学生的心灵,也难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形式上也难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欠缺对一些心理问题的感同身受,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心理剧是当前在国际心理学界非常流行的一种团体教育方式,其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演出体验当下,达成心理宣泄,学习新的应对技巧,能够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四、心理剧技术应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可行性

(一)提高参与体验,增强互动交流

学生是心理剧的主体,将心理剧技术运用在心理健康课程实践中,在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剧创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全体的主动性,通过表演和分享交流,发挥心理剧“寓教于剧”的作用。心理剧中演员全部由学生来扮演,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展示内心的冲突和情绪的波动,学生们因此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乐于接受教育并愿意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运用实用技术,增强教学的感染力

心理剧的技术包括替身技术、角色扮演技术、角色交换技术、空椅子技术、暖身技术等。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术,有助于真实反映人物的心理冲突、刻画出各类典型心理问题的产生、发展和解决,实现表演艺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1]在课程中运用这些技术,可以让同学们在演剧和看剧的过程中学习、体验,情绪的体验共鸣以及语言行为的张力都提高了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感染力,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三)注重审视分享,营造安全氛围

心理剧的表演过程中非常重视当事人、表演者、观看者的分享和反省。秉持不分析、不批评、不建议、不提问原则的分享和交流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营造一种开放安全的氛围,促进学生个体和班级群体的自我觉察,学会认识和分析问题,切实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问题。

五、案例分析

本文选取了学生的案例:王同学,女性,18 岁,农村来锡,从小到大因父母重男轻女,偏爱哥哥,对自己很不满意,感觉家人一点也不爱自己,对父母对待她的语言、态度、眼神、行为都耿耿于怀。父母的教养方式渐渐形成了她自己的人格特征、认知评价、应对方式以及互动模式。在这样一个重男轻女、父母对她长期忽视的家庭中长大的女孩渐渐失去了自我。

(一)暖身阶段

整个课堂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营造一种温暖、接纳、共感的氛围。角色的选择上,教师要尊重当事人的意见,由他们自己挑选演员。心理老师的真心对待和沟通技巧打动了王同学,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建立,做了很好的暖身。王同学演自己,还选择了班级其他同学来扮演她的家人,同学和朋友。

(二)演出阶段

心理老师用道具棉被把王同学压在垫子上,李同学、张同学、吴同学分别扮演她的家人压住棉被,这种束缚和压迫感加上言语就好像王同学家人给她的生活中感受,这是运用心理剧的角色扮演和具像化的技术。“化茧成蝶、是需要挣脱束缚的勇气,我看着都心疼”“你有没有为自己想过?”心理老师动之以情,紧握双拳为之加油;“你背负了太多、太多的压力,你要一直这样坚持下去吗?你要是真垮掉了对谁有好处?”心理老师还运用面质技术,加上“家人”不断地催化,大家的合力一点点的激发出她内在的成长动力。王同学终于在“你们为什么一直要这样压迫我啊?我不要,我的生活我要自己做主!”大喊声中,奋力从束缚中挣脱了出来。在挣脱的过程中,她积压已久的愤怒、委屈、伤心,等等情绪也一点点得到释放。心理老师搀扶着气喘吁吁王同学,问了一句“你现在感觉怎么样?”走出来的王同学感觉好轻松、好自在,脸上也露出了微笑。

“成长总是会伴随着痛苦,这是你要面对的功课。你现在要有什么对你自己说的吗?”王同学在心理老师的启发下说出:“你要好好爱自己、好好照顾自己、如果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还怎么照顾家人呢”?这是自我对话,老师是给王同学有个自我重新整合的机会。

(三)分享阶段

心理剧的三部曲,暖身、演出,之后便是分享。王同学的经历勾出了其他同学的身藏内心已久的秘密,他们也陷入亲子关系的思考中,反思自己与父母的关系,调整自己的认知,体会为人父母的感受。各自分享了他们的感受,但是秉持不分析、不批评、不建议、不提问原则的分享和交流。

心理剧比较完整地展示了从情绪表达、关系改善、认知调整、行为改变几方面共同作用,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心理剧与社会计量、完形格式塔治疗及多种创造性艺术结合,进而协助人们去释放与调节他们个人在生理上或人际方面,以及心灵上甚至文化上或种族间的阻碍、纠结与失衡的状态。

六、心理剧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增加心理剧技术,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具象化技术学习心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将心理剧技术应用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去。

(一)运用暖身技术,营造安全信任的课堂环境

将暖身技术运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提高班级的团体凝聚力,促进团体中的每个个体开放自己,增进彼此之间的连结,从而营造安全信任的课堂环境。例如,在每节课开始阶段,利用音乐或者舞蹈动作进行暖身,同学们在放松和舒适的感觉下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促进彼此的交流和分享,这对于增进成员之间的互动和信任以及实现课程的育人效果都有重要的作用。暖身活动中形成的团队动力可以帮助选择心理剧的主角,此外通过暖身技术,教师与学生还共同设置学习任务和课程目标,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任务是面向学生的实际问题而设置,以及以学生自我成长的课程目标的原则。

(二)运用替身技术,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替身是由主角选来扮演自己的辅角,可以辅助呈现主角的肢体动作,姿势与感受。在心理剧中,替身就像是电影中的旁白者的角色。替身要与主角建立同理连结即同理心,同理心也称“设身处地理解”,也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理解和把握。例如一个失恋的男生,他说“我决心忘了她,一切都会过去的”。替身在模仿他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的情感随着角色而出来,帮助我们自我觉察,使自己变得更具接纳性。当替身在扮演的时候也可以帮助主角换个角度审视自己,会引出“之前的感觉还有吗”的思考,这个技术同样可以通过训练习得,一人诉说,其他人作为替身说出他的内心的声音。这些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对于情绪的感知度,并且学会同理心的表达。

(三)运用角色交换技术,提高建立关系的技巧

心理剧中的角色交换要素是指在互动情节中,主角与其对角交换角色。角色交换可以适时让主角跳脱自我中心惯性限制的思维方式去同理其他人的观点。当扮演别人的角色时,一个人会使用移情等技术。比如儿子扮演母亲的角色,体验妈妈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体会妈妈内心状态和行为。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学会与他人建立关系,觉察他人的想法和情绪,学习善解人意的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应对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全体同学共同观察,引导分组讨论、练习及分享,教师最后通过点评来帮助学生掌握建立关系的技巧。

(四)运用空椅子技术,帮助学生与自己相处

空椅子技术是用空椅来替代另一个人去扮演与主角的对角,是给予个体在一定的距离后理性地觉察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帮助个体进行认知调整和情绪处理。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运用空椅子技术可以帮助同学们自我认识、自我察觉和自我成长。这种技术只需要一把椅子,同学们就可以表达自己对自己或者他人想说而没有说的话。空椅子技术是一种自我对话,帮助同学们学习如何正确认识和悦纳自己;也是一种与他人的对话交流,帮助同学们分析和体验他人的感受。使用空椅子技术模拟人际交往场景,促进个体减少在这种真实情况下的焦虑和恐惧,从而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意识的统一。

结语

将心理剧应用于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中,可以使用热身,表演和分享的整个过程,或者仅一个阶段或一个具体技术,就可以发现积极的意义。心理剧更具表现性,能击中学生的内心,引起全体成员的感悟,心理剧技术的运用可以树立体验中去学习的理念,真正实现现代教学理念的转变,形式多样的心理剧推动心理课堂的成长与发展。在心理剧多个环节上呈现出学习以及心理体验的感受,实现在教学内容以及完善上的提升。学生从学习与发展构建中完善自我体验和学习,对自我的成长产生更加完善和高效的认识。学生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重点也逐渐从知识的获取,提升到对自我进行剖析的过程,获得相应的健康心理。因此,心理剧可以激发专业老师和学生的自发性和创造力,并帮助学生在面对未来挑战时变得更加灵活。因此,心理剧的多元化功能使心理教育更加具有开放性,广泛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心理剧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校园心理剧助力农村初中“临界生”心理强韧性的实践研究
心理感受
校园心理剧的意义重构与功能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