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文有“道”,奠定群文阅读的基础

2020-02-23李存福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群文议题文本

◎李存福

学者叶圣陶和夏丏尊都提出了群文阅读的思想。夏丏尊提出要展开“由精一篇向四面八方发展”的扩散阅读法,而叶圣陶则认为要先确定“文话的话题”,然后再进行选文,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群文阅读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能促使学生同时阅读多篇文本,有助于展开对比分析,进而提高阅读效果。然而,群文阅读的选文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选文若不合适,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教师要积极思考如何能高效选文,为群文阅读活动奠定基础。

一、指向议题,莫要超出范围

在指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时,教师要注意选文应该针对议题展开,不可太多太杂,超出范围,否则学生的思维会受到影响,所考虑的内容也会流离于目标之外。这样既浪费时间,也不能达到特定的效果。教师最好基于“一课一得”的要求来设定议题,然后在课文的基础上选择其它的课内外文本作为辅助,这样更有针对性,学生的阅读效果也会更好。

在学校《秋天的怀念》时,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群文阅读的活动,并将阅读的议题设定为思考散文作品如何展现亲情,因此在推荐文章的时候就要围绕这个议题展开,选择《散步》《背影》等课内外文章作为群文阅读的篇目。不仅如此,在指导学生讨论的时候也要引导他们围绕议题展开探究。以《背影》这篇文章为例子,作者用“背影”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但是该问题和群文阅读的议题关系不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不要提及,而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在《背影》中“我”对父亲的看法出现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是否意味着父子关系的改善等。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群文阅读和比较分析结合在一起使用,如《秋天的怀念》和《背影》中,作者一开始都没有能体会到母亲或父亲的爱,那么,此后他们又是如何感受到这种爱的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关注作品的相似点。又如:《秋天的怀念》和《散步》的作者在亲情的感悟上有什么不同的体会。这个问题促使学生关注到了作品的不同点。这样的阅读围绕议题展开,选文也比较准确。

法国学者Kristeva 提出了“文本互织理论”,认为如果读者阅读主题相同的文章时,就会形成文本互织。教师在选文的时候也要注意结合特定的主题选择文本,按照一定的顺序有逻辑性、有条理地整理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文本系统,供大家阅读,进而让群文阅读更高效。

二、难度适宜,设置一定梯度

教师在设置群文阅读的要求时,要注意选择难度适合的篇目,要遵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引导学生展开阅读。同时,教师还要适当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先鼓励他们从比较简单易懂的文章开始阅读,思考一些较为简单的问题,然后再逐步提高难度,这样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范进中举》时,引导学生围绕“作者如何通过人物形象来展现对社会的批判”这个主题展开群文阅读的活动。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先选择难度较低的文章,提出简单的问题。如推荐学生阅读《儒林外史》中的其它片段,看看作者所写的其他文人都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学生可以沿用阅读《范进中举》的方法进行分析,所以难度比较低。此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不同年代的作品,如推荐阅读《孔乙己》等课外读物,并鼓励学生思考:“孔乙己和《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处于不同的时代,但是为何在性格上却让人觉得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呢?这两位作者分别要揭露的是怎样的社会面貌?”这个问题难度更大,学生要结合当时的时代特点进行阅读。对于能力更强的学生还要引导他们透过现象分析本质:“为何作品的创作时代不同,但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却都是为了讽刺封建科举制度呢?”这促使学生展开更透彻的思考。

由于课堂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所以教师选择文本的难易度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情况。教师需要兼顾大部分学生,在深度、广度和难度上进行酌情处理。对于一般的学生,则阅读平均难度的文章,对于追求挑战的学生再给予难度较大的文章。这样学生就能结合自身的特点逐步得到提高。

三、文质兼美,渗透语言意思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文章,在教学中要将具有特定语言特点的文章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提升他们的审美赏析能力,同时也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教师先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赏析作品中的精华词句,然后再仔细琢磨,探究隐藏在其中的深意,最后还要展开模仿创作,试着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提升了审美赏析和创造方面的核心素养。

《春》《济南的冬天》《江南的冬景》这几篇文章都是文质兼美之作,它们都用唯美的笔法展现出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这几篇文章放在一起展开群文阅读,主要探究作品中的语言,并思考作品如何展开情景交融的写作。首先鼓励学生思考:“这几篇文章分别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物呢?作者的写作手法有什么异同点呢?”学生发现:“这几篇文章都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文字变得生动形象。但是也有不同之处,《春》是泛写,作者没有强调这是哪一个地方的春天,但是《济南的冬天》《江南的冬景》则分别点明了这是济南和江南的冬天。”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否从中得到启迪:“这几篇文章的文字都很优美,那么,你是否有所收获呢?如果要你写一下自己家乡的美景,你会如何写呢?”教师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创作,然后将文章拿来和课文进行对比,看看自己掌握了哪些写作手法,还有哪些地方有待提高。这样就起到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效果。

在选文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这样能促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增强文学功底。同时,这样的作品比较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他们在自主阅读、探究分析的时候也会更好地投入其中。

四、体式多元,呈现文化韵味

文本的种类多种多样,有各种不同的体式,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某一个语言知识点选择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种不同的文体,让学生能拓展阅读面。这样学生就能在多文本阅读中体会到不同体式展现出的共同点,从而体会到作品中蕴藏的文化韵味。

教师设计群文阅读的主题是“了解家乡的民风民情”,并在安排课文的时候选择了体式不同的几篇文章。《社戏》是一篇小说,《回延安》则是一首现代诗,《安塞腰鼓》则是一篇散文,它们的体裁虽然不同,但是都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写了家乡的民风民情。学生发现《社戏》虽然名字叫“社戏”,但是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展现社戏的特点,而是为了写淳朴的民风,展现小伙伴们的热情大方。《回延安》是一首热情洋溢的诗歌,展现了小米饭、宝塔山、白羊肚手巾红腰带等具有典型延安特点的事物,并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之情。《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作者描写了敲打安塞腰鼓的场景,用极其具有渲染性的语言展现了对安塞腰鼓的热爱。学生在对比阅读后发现,这几首作品虽然写作手法都不一样,但是其中蕴藏的情感却异曲同工。

在群文阅读中,要在选文的时候体现出一定的结构化,注意文本组织的时候谁先谁后。在围绕多元化体式展开选文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要让学生注意到各种文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到作品的统一性。

五、涉及经典,体验大家风范

在选文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选文的经典性,尽量选择名家的知名作品,避免随意从网络上下载庸俗的文章。这样能促使学生体会到大家的创作风范,进而在自主写作的时候也会主动思考如何能让词句变得更合理,体现出深厚的韵味。

学习《故乡》后,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以“鲁迅作品赏析”为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并推荐学生阅读《阿Q 正传》《祝福》等经典的鲁迅小说作品,鼓励学生体会鲁迅的名家风范。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结构特点,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和故事的情节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一下鲁迅小说的特点是什么。如有学生在阅读中总结出这样的观点:“鲁迅的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他希望用自己的文字剖析社会的丑陋面,揭示人们不幸生活的根源是什么,并且希望能起到疗救世人的目的。所以他笔下的人物中有很多都是受到封建思想毒害的人,如孔乙己就是受到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再比如祥林嫂则是受到了封建伦理制度的影响。不仅如此,鲁迅作品中还有很多其他的人物,也都具有这样的特点。”在这样的群文阅读中,学生对鲁迅小说作品的特点有了一定的认识。

在群文阅读选文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观察文本是否具有丰富的内在话语,一般来说名家的作品总是给意蕴深厚的感觉,所以在挑选的时候可以着重选择。若能以形式或内容作为着眼点,选择在某一方面具有典型性的文章,则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也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关键问题,探究的效果会有所提高。

群文阅读具有容量大、角度新的特点,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选择群文阅读的篇目,通过这些篇目引导学生阅读,将抽象的语言点、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文字,这样就能起到“以小见大”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围绕议题深入探究,在群文阅读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群文议题文本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