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借助“有用提问”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0-02-23福建省漳州市颜厝中心小学郑碧芬
福建省漳州市颜厝中心小学 郑碧芬
恩格斯说:“要辩证而唯物地了解自然,就必须掌握数学。”“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技能之一。要使得“人人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从“有用提问”做起,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围绕目标,“有用提问”要有计划性
新课程标准前言中,“创新能力”是核心概念之一,那么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中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最好的体现之一。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在备课中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例如,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感受圆柱的表面,“如果想给圆柱的表面贴上包装纸,你该怎么办?”此时打开了提问的窗口,引发学生数学思考:“圆柱的侧面是曲面,怎么量出它的长和宽?”学生为了找出问题的关键,纷纷动起手来:有的同学翻开数学课本认真地自学,想从里面找到方法;有的拿出圆柱体在纸上滚一圈,并做上记号;有的拿起纸张把圆柱体侧面包起来……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同学们的动手实践与小组激烈探讨,学生懂得了转化思想,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剪开,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是圆柱的高。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求出侧面积。在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引导提问下,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激发兴趣,“有用提问”富有主动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意识地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快乐的基础上产生问题意识。例如,教学“负数”时教师用“我是妈妈”导入新课,学生顿时哄堂大笑:“老师您是谁的妈妈?”“对呀,我应该是我儿子的妈妈。”带着这种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下一教学环节。“陈明向东走3米用‘+3米’表示,那么向西走5米可以用什么表示?”学生快速回答“-5米”;“‘+6分’表示96分,那么85分应该用什么表示?”学生通过推理分析,明白了需要先确定标准,再做出判断:“因为96分用‘+6’分表示,说明以90分为标准,那么85分可以用‘-5分’表示”。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时,学生对负数数感的认识更加深刻了,同时也清楚地明白在表示某种事物或现象时,存在一定的相对性的模型思想。
三、贴近生活,“有用提问”需有情境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数学取之于生活,也要用之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因此,课堂上的提问与生活联系起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教学较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导入新课时教师问:“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你能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大约有多大吗?”学生就争先恐后地发言:“我们教室的一块地砖有1平方米。”“1平方分米大约是一巴掌大。”“1平方厘米大约跟我们大拇指指甲面一样大。”接着教师追问:“请同学们估一估我们的校园有多大?”学生通过教室的面积估算出整个校园的面积大约为30000平方米。这时学生就想到需要用较大的面积单位来表示,自然地导出“公顷”这个较大的面积单位。接着带领学生去感受1公顷大的操场,并谈谈他们的感受:“原来1公顷的土地包括足球场、排球场、篮球场、跑道和绿化带。”“感觉1公顷土地好大呀!”“1公顷大约有200间并排的教室那么大。”……直观的表象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抽象的土地面积。这样生活中的数学情境,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身边就有数学,增强数学的亲和力,轻轻松松地培养了学生的几何直观和应用意识。
四、抓住关键,“有用提问”富有创新性
提问题不能一下子提一大串,“有用提问”要抓住关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触动他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各个器官进入高度兴奋状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这样对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能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教学的今天,“有用提问”既要讲究计划性、主动性,又要讲究情境性和创新性。“有用提问”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数学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理解数学、享受数学、获得数学,促进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