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视野下南宁市信息网建设路径研究
2020-02-23王许兵
周 博 王许兵
“信息网” 建设侧重软性环境和科技生态的营造,兼顾平稳增长和促进创新双重任务。2020 年3月4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3 月5 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专门文件提出要采取超常规措施强力推进交通网、能源网、信息网、物流网、地下管网(以下简称 “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可见,当前推进 “信息网” 建设是新冠疫情后推动经济社会稳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紧迫工作。国家和自治区对 “新基建” 中 “信息网” 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广西首府南宁在强首府战略下,后疫情时代抓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一、南宁市 “信息网” 建设取得的成效
2019 年以来,南宁市充分抓住网络信息技术革命的重大机遇,通过深化 “信息网” 建设,进一步提升数字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围绕数字南宁建设目标,积极推进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数字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一是主营业务增长迅速。2019 年,南宁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0.41 亿元,同比增加30%。二是密集出台相关方案。2019 年以来,《中国—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三年建设方案》《南宁市推进数字政府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南宁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南宁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南宁市5G建设和应用的意见》《南宁 “信息网” 基础设施建设三年大会战实施方案(2020—2022 年)》等计划方案意见密集出台,为数字经济发展和 “信息网” 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三是加快各类项目引进落地建设工作。先后引进了华为、浪潮等数字经济领军企业,全年完成数字经济产业相关签约项目27 个,合同投资金额超过167 亿元,包括浪潮集团东盟运营总部、广西- 东盟北部湾自主安全可控计算机整机系统及上下游生态生产研发基地项目、滴滴南宁区域总部等项目;南宁五象远洋大数据产业园、广西民华跨境电商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浪潮集团生产基地开工建设;瑞声科技项目二期工程落地投产,龙旗集团AI 可穿戴设备等重大项目释放更多产能。四是产业聚集逐步形成。截止2019 年底,南宁核心基地累计筹建数字经济类项目108 个,累计完成投资达301.87 亿元。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累计入驻创新主体总数达到230 家。初步形成五象新区、高新区等数字产业集聚区。华为软开云正式上线,推动157 家软件开发企业和6 家高校上云,补贴金额累计2999.63 万元。五是5G 建设初见成效。根据5G 建设和应用工作方案,截至2019 年底建设开通5G 站点数量1883 个,实现对南宁市核心区域和重点场所的重点覆盖。
(二)数字政府建设全面提升
一是电子政务网络及数据库建设全区领先。南宁电子政务网络纵向联通区市县乡四级,并在市、县级部门横向全覆盖,非泄密专网迁移(打通)率100%;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已承载134 个应用系统,新建和重要业务系统上云率100%;政务数据资源中心、政务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五大基础数据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与自治区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级联,目前已梳理、挂载南宁市75 个单位共2202 条资源目录,库表数据总量达1.6 亿条,目录发布和资源挂载全区领先。
二是数字政府服务能力在全国名列前茅。2019年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暨第十八届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南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获全国省会城市网站排名第五名的好成绩,全市4 家县区(良庆、武鸣、隆安、邕宁)网站进入全国100 强(全国共452 家县区网站参加评估),占全区进入100 强县区总数的67%;在2019 年全区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南宁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以96.81 分的高分在全区14 个地市政府门户网站中荣获第一名,实现 “四连冠”。
三是“互联网+ 政务服务”取得显著成效。“智慧人社”“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 等应用受到国家相关部委表扬并成为 “南宁样本” 在全国推广应用;率先在全区上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实现了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四个阶段审批全周期管理,各阶段审批提速达85% 以上;截至2019 年底,公共资产负债管理智能云平台的融资服务平台为国有企业融资总额405.6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9687.68 万元。“智慧人社”“互联网+ 不动产登记”“爱南宁APP” 等应用获得广西最受关注的十大应用创新案例。
(三)智慧城市建设亮点纷呈
一是 “爱南宁APP” 开通更多应用。“爱南宁APP” 在原60 多项城市生活服务的基础上,新增40多项便民应用,注册用户突破400 万,日活跃用户达57 万,成为全国领先的城市级移动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一码通城” 应用新增公交、图书馆、门禁等应用场景,全年累计为市民服务超过1.3 亿人次。启用电子健康卡,实现市民病历资料、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互通互认,在试点医院推出 “处方共享” 应用,提升了市民就诊体验。二是智慧城市治理相关平台逐步建成。建成南宁市扬尘治理综合管理系统,通过整合接入路面、重点工地、消纳场、混凝土搅拌站等领域共1300 多路视频监控,对四大源头进行全流程监控。
二、南宁 “信息网” 建设目前存在的四大短板
南宁市 “信息网” 建设,与发达地市相比,仍然存在以下底数不清、资金不足、技术落后、信息壁垒四大短板。
(一)底数不清是关键
任何时候,进行某项工作或者解决某个问题,摸清底数是关键,但是南宁市在这方面还存在不足。一是南宁市 “信息网” 建设缺乏统一谋划,不同部门还是存在功能相同、应用类似的重复建设情况,信息孤岛、数据烟囱仍然存在,导致资金和资源的浪费。二是相关部门对 “信息网” 建设重要意义认识不足,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意识不强,部分单位存在 “信息资产露底,传统利益打破” 顾虑,数据清理存在瞒报,甚至不报情况,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足。三是全市政务数据 “三清单”(包括需求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梳理工作推进缓慢,全市大数据整合和改革工作推进速度较慢。多因素导致南宁市 “信息网” 建设仍然存在底数不清短板,制约 “信息网” 建设的高效推进。
(二)资金不足是硬伤
南宁市资本供给赤字限制了 “信息网” 建设的投入规模。“信息网”大都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前期投入较大,成本较高,可预期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且不明显。近两年来,南宁在政策取向上不断加大对于数字信息产业的发展支持,包括重点打造中国- 东盟信息港南宁核心基地等,但资本供给赤字仍然存在,限制了 “信息网” 建设投入规模的有效放大。一方面,政府债务高企以及举债制约,缩减了政府大规模投入该领域的空间,另一方面,包括风险投资、民间投资等在内的社会资本还不强大,未能形成有效合力。南宁市 “信息网” 虚拟设施搭建不仅需要资金,还需要明确建设方向和建设重点,不然投入就出现了 “盲目性” 和 “不确定性”,限制了 “信息网” 建设投入规模的有效放大。
(三)技术落后较突出
技术落后制约了 “信息网” 建设发展的集成创新。南宁在 “工业强市” 战略驱动下,大力发展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加快融入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激发的产业变革中,逐步形成了围绕 “信息网” 的产业价值链条。但总体来看,由于南宁市在5G、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上的先天性不足,诸多重大的网络技术研发和应用创新未能产自于南宁,南宁在围绕 “信息网” 的产业培育与产业竞争方面缺乏先发优势,价值链条总体处于较低层次。同时,南宁市所属高校人才培育不足,产学研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没有形成也制约着 “信息网” 技术发展。
(四)信息壁垒是软肋
数字南宁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在打通各部门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开放共享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南宁市在信息共享和整合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根据南宁市大数据局资料显示收集的电子版数据质量参差不齐,少数部门提供的仍是纸质版数据。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南宁市大数据局共收集到的2800 条数据中,有80% 以上是非结构化的数据,根本难以应用上传。二是大部分中直、区直单位及其派驻机构和部分单位,例如公安、银行、海关、电网等,以数据涉密为由不予公开和共享。三是数据整合较难且投入不足。目前掌握的大部分数据多不能直接使用,只是收集、统计和整合数据就有很大的困难。另外,信息数据作为应用平台发挥作用的核心要素,面临着数据资源的权属问题、安全问题等不清晰的情形,合作模式、合作方式难以改变,导致数据大量冗积,开发利用难度较大。
三、夯实 “一核四体” 推动南宁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 年,南宁市脱贫攻坚进入冲刺期,受到中美贸易摩擦和疫情叠加双重影响,南宁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明显,如何创新举措,精准发力,以南宁市信息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推动首府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值得深思。“信息网建设”为“一核”,“平台整合、设施搭建、资源共享、强化运用”为“四体”,“一核” 与 “四体” 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为新时代 “信息网” 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南宁市在推动 “信息网” 建设上,必须顺应智慧城市的发展潮流,顺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智慧化运用,大数据融合创新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大数据应用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打造真正的 “智慧南宁” 城市系统,从而推动实现南宁市经济社会持续高质量发展。
(一)在摸清底数的情况下进行项目和平台整合
建议引导全市各级干部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意识,敢于作为、敢于担当,积极推动以下工作,达到 “聚通用” 中 “聚” 的目的。一是摸清自身底数。建议由发改委、工信局、大数据局组织全市各部门,分重点、分阶段开展实地调研,进一步摸清全市各级各部门信息系统、信息设施(设备)、数据资源和各类信息技术平台底数,以及各部委办局即将进行和已经进行的 “信息网” 建设项目情况。二是建设南宁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按照自治区要求,由大数据局牵头建设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在线咨询等功能于一体的、具有南宁特色的政务服务(含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暂定为 “邕易办”),并与广西数字政务一体化平台进行有效对接,确保群众办事 “只跑一次”。三是建立 “信息网” 建设项目整合储备机制。根据《南宁市2020年自治区和市级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在市级层面统筹南宁市所有 “信息网” 建设项目和资金,同时建立“信息网”建设项目储备机制,确保资金集中到位,“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加快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搭建
“信息网” 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重点为:一是重点加快5G 基站系统和网络架构两大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全面构筑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二是加快在南宁市各个区域空间部署多种传感器,采集具有时间与空间属性的数据信息,实现现实事物在网络虚拟界面的聚合。三是发挥南宁大数据统筹管理中心作用,对整合的数据资源进行分类并分析,实现数据的价值转换,同时达到大数据科学服务决策的目的。四是加大在南宁市所属高校设置大数据等相关专业力度,培育专门人才。搭建与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等高校信息化相关专业产学研平台,对南宁市各部委办局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同时,积极出台一系列支持民间资本准入政策,支持民间资本进入 “信息网” 建设,形成政府和民间资本融合的有效合力。
(三)打破行业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
打破行业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达到 “聚通用” 中 “通” 的目的,谁牵头抓总是关键。一是建议市级层面把 “信息网” 建设工作纳入南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统一来抓,由数字南宁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实施,统筹全市各级各部门建立系统互联、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多级联动的大数据平台服务机制,加快相关数据资源打破部门、单位、行业壁垒进行安全条件下的归集共享。二是升级完善南宁市政务数据中心和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快与各部门信息系统的连接,切实打通数据归集共享各环节,为各级各部门提供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查询和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服务。三是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安全责任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加快政务数据网络安全一体化平台和政务数据安全监管平台建设,提供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实现政务数据使用过程中的全程可追溯。
(四)推进平台和模块搭建强化运用
推进各类平台和模块搭建,达到 “聚通用” 中“用” 的目的,应用驱动是关键。一是推进南宁市三医联动信息平台建设。在改变传统就医模式同时以个体健康大数据的收集、存储、分析、管理为技术支撑,建设个人医疗档案—远程诊疗系统—食品安全平台—医保云—支付云—健康大数据等模块,实现城市中每位市民拥有自己的健康信息云档案。减少就诊时间,提高就医效率,达到信息化、智能化和便捷化诊疗目的。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这一平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也是下一阶段信息网建设的重中之重。二是推进南宁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组织线上学习、管理学生信息以及教师备课登记,将学生、教师、家长、学校四类用户群体有机的整合在学习管理系统中,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知识匹配等能力营造个性化的课堂教学、家庭辅导和自主学习的智能便捷的学习环境。三是推进南宁市城市文化云平台建设。将包括城市规划馆、科技馆、公园等在内的传统文化设施,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将文化内容更生动形象的向市民及游客呈现,传递城市文化,打造未来具有人文气息的城市载体空间,成为城市文化展示的新窗口。四是推进南宁市智慧安防应用服务平台。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借助各类传感器对全市社会运行、人员流通和自然生态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严密分析,对危险情况进行分级预警,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攻击进行有效防护。同时推动建设餐厨垃圾智慧监管平台、智慧环卫、智慧林园、智能交通体系、肉类追溯体系、数字化审计、农村土地承包确权、综治智能 “云眼” 等智慧系统,不断为市民带来便捷城市生活的同时,实现城市精细治理新突破,有效提升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