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语用研究
——以《中国日报》为例

2020-02-23金艳菊孙君恩

英语教师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中国日报模糊性准确性

金艳菊 孙君恩

引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科学家扎德(Zadeh)提出模糊理论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20世纪70年代,吴铁平教授将语言的模糊性引入中国,引起了学者们的讨论。然而,语言学界对语言中模糊现象的存在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帕特里奇(Partridge 1947)认为良好的语言使用应该避免模糊现象,而查尼尔(Channell 1994)认为语言使用者可以合理地利用模糊现象达到他们的交际目的。虽然模糊性在语言中的存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但是否应该避免语言中的模糊性仍然存在争议。模糊语言在日常交际中的大量使用说明必然有其使用特点和功能,应该承认它的存在,且让它在语言交际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研究者还处于研究模糊边界和运用模糊理论度量模糊语义的阶段。然而,由于脱离了实际语境,单独分析词语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下面以《中国日报》的英语新闻为语料,通过分析新闻中模糊语言的运用,研究其在新闻语体中的语言特点和语用功能。

一、模糊语言综述

下面主要从语言的模糊性、模糊语言的分类和模糊语言的特征三个方面对模糊语言进行综述。

(一)语言的模糊性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表述的许多单词、短语甚至句子都是模棱两可的。模棱两可的表达并不是人们对概念模糊,而是他们不知道边界在哪里。例如,“香”与“臭”是一对反义词,虽然人们对大多数东西的气味能区分开来,但是很难有十分明确的界限。以榴为例,有些人不能接受甚至不喜欢榴的气味,他们明确表示榴很臭,但也有人认为榴散发出诱人的香味。由此可以看出,每一个客体都具有本体模糊性,处于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平滑过渡中,因此不能作出严格的区分。类似地,大量模糊语言出现在表达季节、颜色、温度等概念的词汇中。

另外,由于受教育、经验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同一客体的认识比较模糊。莎士比亚(Shakespeare)说过,在一千个人的眼睛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通过文本创造的对象。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将主观理解与自我认知加工相结合,对语言表达出的哈姆雷特产生一种模糊的延伸。基于主观经验和感觉的结果是不可靠的,没有明确的边界,这就导致语言表达的模糊性。

(二)模糊语言的分类

模糊语言在语言表达中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模糊词,如 young,old,long,short,big,small等;二是模糊限制语,即把清晰表达的语言变成一种模糊的语言。模糊限制语可以分为两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与缓和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是指在一个完整的句子中增加一个限制词,改变原有的会话意义,达到新的交际目的。主要分为程度变动限制语和范围变动限制语两大类。程度变动限制语是用来使说话人的意思更接近表达的目的,如 sort of,almost,quite,really,to some extent等。表达者的意思是非常接近现实的,但他/她不能肯定表达的内容是完全正确的。因此,使用这些词语会使话语更加客观。例如:“The party leaders,fierce political rivals at the best of times,have agreed to bury the hatchet and work together on the sort of divorce deal the UK should seek from the European Union,and the type of relationship the country should have after the separation.”范围变动限制语用于将表达的真实性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如 around,about,roughly,approximately,between...and...等。通常,这些词汇与数字一起使用,使受众在交际中对于语言的理解限定范围。例如:“The city also plans to host around 10 round table sessions this year with foreign companies,a move aimed at improving engagement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said Yang Chao,deputy director of the Shanghai Commerce Commission.”

缓和型模糊限制语并没有改变语言原始含义,而是增加后使语气更加缓和。它主要分为两类:直接缓和限制语与间接缓和限制语。直接缓和限制语是指主观对会话内容产生犹豫,如I suppose,I think,as far as I know,hard to say,seem,probably等。这些词用来表达主观的想法并缓和语气。例如:“Viewed independently,Washington’s announced intent to designate Iran’s 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 a foreign terrorist organization may seem to be little more than symbolic.”间接缓和限制语是指使用第三方观点间接表达自我想法的单词和短语,如 it is said that,as is well known,someone says that等。因为使用第三方语言间接表达意见,所以表达者在不确定自己所表述的内容时可以免除责任。例如:“According to a cooperation agreement signed on April 3 between the hospital and the China Mobile and China Telecom’s Liaoning branches and Chinese software giant Neusoft Corp,Shengjing Hospital will become a leading 5G smart hospital in China.”

(三)模糊语言的特征

模糊语言最显著的特征是它自身的模糊性,然而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衡量模糊语言的标准发生变化时,模糊语言就会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模糊语言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就像世界上所有的矛盾对立面一样,它们在一定条件下会向其对立面转化。语言中既有精确的、模糊的表达,又有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向对立的表达。虽然Ten and one是一个精确的概念,但“Ten to one he missed his train.”意思是“他很可能错过了火车”。很明显,在日常表达中,人们用一些精确的词语表达不确定的事情。与此同时,有时也会使用模糊的词语表达具体的概念,如normal university特指师范大学。

由此可见,语言中的模糊性和准确性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转化,产生新的意义,以满足人们的表达需要。

二、英语新闻语言的模糊性

准确性是新闻的主要特征,而模糊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下面将阐述英语新闻语言的特点,探讨模糊性与准确性的关系及模糊性在英语新闻中的作用。

(一)英语新闻语言的特点

所谓新闻语言,是指通过媒体向受众报道近期事实的语言。新闻语言有四个特点:真实、朴实、简明、准确。首先,真实性是新闻的第一特点。所谓真实,就是要还原事实,切勿靠主观感受与个人情感对事实进行歪曲,或脱离事实依据。一旦被发现新闻内容弄虚作假,则该新闻报道就失去了可信度,并失去了新闻价值。其次,新闻语言强调朴实性,切忌辞藻华丽,言过其实。要用朴实的语言让受众清楚地了解新闻内容。再次,新闻语言简洁明了,用最短的篇幅将内容表达清楚。最后,新闻要准确描述事情的发展过程,并要求语言使用不得含糊、抽象,表意明确,符合实际。

新闻本身的特点规定了新闻语言的特点。新闻以事实为基础,在使用新闻语言时要反复斟酌,力争选出最贴合实际的词语,以客观的态度写出新闻。

(二)英语新闻中使用模糊语言的目的

新闻虽然要求用语准确,但语言的模糊性不可避免,且在大量新闻报道中,一些外延难以确定的模糊词语大量出现。这些词的出现表明受众可以接受语言的模糊性,并且具有处理模糊的思维。

1.表达准确性

新闻中的模糊语言的使用有时是因为事实是变动的,报道者无法预计事情发展的最终结果,从而选择使用模糊语言叙述发展趋势。例如,灾难中,预估的伤亡人数一般选择使用模糊语言,反而体现了表达的准确性。

2.覆盖准确性

准确是新闻报道所追求的,但有时并不是必须的。尤其是在一些关于政治、经济、科技和国家与个人机密方面,过于准确反而容易起负面作用。此时模糊语言的运用就能很好地达到表达效果。

(三)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作用

前文解释了准确性和模糊性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模糊语言的重要性。下面将探讨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作用及模糊语言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

1.符合受众认知程度

模糊并不是模棱两可,并不会给受众带来疑惑。新闻中的准确也不是精准,只要所使用的语言符合受众的认知即可,并不是使用精准的专业术语并详细解释术语的意思。如果过度解释反而会导致新闻冗长,解释部分超过实际新闻部分,喧宾夺主,违背了新闻简洁的特点,也会使新闻报道者在编辑新闻的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从而导致新闻失去时效性。因此,模糊语言的使用能使受众更好地接受新闻中的内容,激发其阅读兴趣,并不会使其在大量无趣的专业术语中失去阅读的耐心,且具有良好的传播效果。

2.免责功能

因为报道者并不一定是事件的亲历者或者专业领域的专家,对于某些事件的发生可能并不完全清楚,所以新闻中会引用事件亲历者及专家的话。此时使用模糊语言进行转述,可以保持新闻的客观性,还可以帮助报道者着重于事实报道,免去潜在麻烦。

三、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应用

结合《中国日报》官网新闻报道素材,对模糊语言在社会、经济、政治、科教文四类英语新闻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总结其四大语用功能。

(一)《中国日报》新闻素材分析

1.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是以人为根本,反映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报道,能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新闻事件必然是有人参与,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的。大到灾难事故,小到邻里纠纷都是社会新闻的涉足点。因为涉足广泛,关注者众多,所以社会新闻的语言需格外注意,往往使用一些模糊语言。例如:

Nine died and two are still missing after a heavy rain in Shenzhen last night.Local authorities announced this morning 16 workers in total were swept away by floodwaters caused by an abrupt rainfall,when they were cleaning lakes or working on construction sites.Last night,a hailstorm hit the city.Both hail and storm warnings were issued at 8 p.m.and canceled three hours later,the fifth hail warning in the city’s history.Local firemen have been doing rescue work for over 10 hours,and is still in progress.Storms are expected to strike the city again today but not heavily as yesterday.Other cities in Guangdong including Guangzhou,Zhuhai and Jiangmen,reported storms today as well.

从这条新闻可以看出,报道者已经尽可能地将所有已知信息发布出来,然而未知信息中,如heavy rain,并没有详细叙述雨到底有多大,但根据后文中16名工作人员被冲走的描述可见雨很大,无须赘述。因为报道者虽然知道hail and storm warnings的发布时间,但不知道具体来临时间,所以使用了last night;因为无须报道具体的结束时间,所以使用了later;因为无法预计再次来临时间,按照合理推测,所以分别使用了over和are expected to。

2.经济新闻

经济新闻主要囊括社会发展中的经济现象、百姓消费水平、国家经济状况等,是对当前人类经济行为的描述与预测。其目的是让人们了解目前的生活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模糊语言也在此类新闻中大量出现。例如:

Banks’lending in yuan also surged in March,by 1.69 trillion yuan,much more than the increase of 885.8 billion yuan in February,but less than 3.23 trillion yuan in January,according to bank figures.

这条新闻使用了more than和less than。如果把它们去掉,很明显,数据是相互独立的,会使受众感到困惑。1.69万亿元只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数字,关键是让受众知道数量是少还是多,而不是让他们知道确切的数字。3月份的1.69万亿美元是一个基准,可以据此对事情进行评估,以便受众能够了解报道者想要报道的内容。在经济新闻中,模糊语言出现的次数远远多于其他类型的新闻。

3.政治新闻

政治新闻主要报道政党和社会集团如何处理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或发布政策方针,场合往往比较正式,新闻用语比较严肃。通常情况下,政治新闻很少使用模糊语言。

4.科教文类新闻

科学、教育和文化新闻通常是关于科学、教育和文化领域的新发现。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详细了解科学知识。因此,如何将抽象的科学信息形象地传达给读者,模糊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

Scientists have for the first time seen clearly the dynamic structure of the receptor of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of which the secre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diseases including osteoporosis,hypoparathyroidism,and cachexia.The revelation provides valuable insights into discovering novel therapeutics against such diseases,the group of researchers said at a media briefing on Friday.Patients of osteoporosis,who the National Health Commission in October said number nearly 20 percent of Chinese over the age of 50,need to take medicines stimulating the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receptor.As such medicines are polypeptide,they can only be injected rather than being orally taken,which can trigger a reaction with enzymes in the mouth and become ineffective,researchers said.

该科学新闻描述了一个最新发现,该发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运用closely将新发现与疾病的紧密关系告知受众,从而引起受众的注意。因为人数无法精确统计,所以采用模糊语言nearly;因为患病的年龄无法下定论,所以使用over。

(二)四大语用功能

1.提高表达的得体性

在日常交流中,人们一般会遵守礼貌原则。在新闻中,尤其是比较正式的政治新闻中,为了避免谈及敏感话题,往往会使用大量模糊语言。例如:

The vast potential for further China—US cooperation and growth in the future is“unimaginable”and any attempt to decouple the two countries will be“futile and harmful”,he stressed.

“any attempt to decouple the two countries”实际上意味着贸易战,但它并没有直接指出。这一表达委婉地表明了自己对于此次事件及两国之间关系的态度,体现了报道者非凡的语言驾驭能力。

2.提高表达的变通性

表达中切忌过于直白不留余地,导致双方交际环境尴尬,会话无法顺利进行。在交际过程中,模糊语言的外延不明确增强了表达的灵活性,成为实现成功交际的重要手段。例如:

“I am optimistic that we will reach some form of agreement with Labour,”he said on the sidelines of a meeting of European Union finance ministers in Bucharest,adding he expected the exchange of“some more texts today”.

some是模糊词,给受众一定的理解空间,也为协议形式的变更提供了方便。

3.提高表达的效率性

新闻与科学报告不同,科学报告需要精确的数字作依托,保证科学性,而新闻注重时效性与简洁性,无需将所有数据精确列举,往往求助于模糊语言,以提高表达效率。例如:

Nearly 63 percent of Chinese youngsters aged 6 to 17,most of them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sleep less than eight hours a day,the minimum amount of sleep suggested for the group,according to a major report by the Chinese Sleep Research Society,which tracks sleeping habits and related medical conditions nationwide,in March.

这条新闻中对于所有数据都用了模糊语言进行描述,受众可以轻易抓住重要信息,保证了表达的效率性。

4.提高表达的准确性

如前文提到的,模糊性与准确性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语言的模糊并不影响新闻的准确性。例如,在报道者没有得知或者不必提供精准数据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中使用模糊语可以提高报道的准确性与可信度。例如:

At least seven people were hurt and the small east Texas town of Franklin sustained major damage on Saturday when a tornado touched down amid severe thunderstorms in the region,police and local media said.

Tornado是一个持续性的灾害。因为无法预计未来受害人数,所以使用at least模糊语言进行叙述,既保证了新闻的准确性,又保证了事情的发展性。

结论

分析模糊语言在英语新闻中的使用情况,发现语言的模糊性与新闻的准确性之间看似相对立,其实二者之间并不矛盾。语言的模糊性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同时满足了新闻的实效性和简洁性,且模糊与准确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达到简化新闻,符合受众认知的效果。

模糊语言出现在社会新闻、经济新闻、政治新闻、科教文类新闻中,可以提高表达的得体性、灵活性、效率性和准确性。

猜你喜欢

中国日报模糊性准确性
漫画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安装工程预算的准确性
模糊性程度和模糊性厌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研究
理解语境与名句的关系,提高默写的准确性
我国传统色名的模糊性
为桥梁领域的示值准确性护航
影响紫外在线监测系统准确性因子分析
《中国日报》:中国成第一大“电子竞技”市场
法律英语中形容词搭配及其模糊性探讨——基于USC语料库的reasonable个案研究
《中国日报》欧洲版荣获英国“最佳国际报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