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分析

2020-02-22杨惠丽

科技风 2020年5期
关键词:美术素养探究式学习初中美术

杨惠丽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新课程标准注重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材料、工具以及作品创作过程,鼓励学生体验美术活动乐趣,获得美术学习兴趣,从根本上丰富学生的审美、触觉以及视觉。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创造精神,鼓励学生通过美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美化自己的生活。虽然美术教学并非升学必考科目,但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同时,陶冶审美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本文就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美术素养;探究式学习;策略

近些年来,伴随着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落实,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也发生了变化。初中美术教育不仅要为学习美术专业学生奠定基础,更要培养所有初中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初中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正确的认知以及判断,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将美术与生活相融合,在生活中发现美和感知美,运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下面就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

一、初中美术教学现状及困境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美术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较大。应试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重要的问题,有些学校教师以及家长过于重视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成绩,美术学科在大多数家长和学生眼中都是副科,因此,对于美术并不重视,甚至有些学校和教师将美术课程改为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程,导致学生轻视美术课程,对于美术学习和美术知识抱以消极态度。第二,美术专业学习费用较高并且收效比较慢。美术学习需要配备笔墨纸砚等美术装备,由于专业的美术学习的费用较为昂贵,所以很多家長并不打算让学生到专业美术院校学习。此外,美术学习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学生和家长在短期内看不到学习效果,所以无法坚持长期学习美术。第三,学生学习美术的基础较为薄弱。在对初一学生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发现有些学生美术知识较为薄弱,仅仅掌握了简单线条知识、简单色彩知识等简单的美术知识,学生也反映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以后就没有再学习美术课程。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些学校甚至不再开设美术课程,有些学校仅在初一年级开设了美术课程,因此,学生很难完成美术学习任务,美术教师无法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二、新课改下初中美术教学具体策略

(一)注重美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相融合

想要实现新课程改革中美术教学的目标,必须要注重在其他课程中融合美术课程,将美术课程与语文课程、地理课程、历史课程、音乐课程等课程相联系,寻找美术课程相关学科交叉点对学生实施艺术扩展,从根本上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兴趣。比如,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些语文课程中作者使用景物描写的方法,美术教师可以与语文教师共同合作,使学生根据作者的景物描写创作一幅图画,通过文字和图画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了解作者的写作情景和意图,并且体现出了艺术效果,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解决学生、教师、家长的偏科问题。美术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开展美术教学,比如,在介绍抽象的美术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化抽象为实际,变难为易,变静为动。再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建立微信群以及公众号,通过微信群和公众号随时随地为学生普及专业的美术知识,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发现美的事物发到微信群中,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进行鉴赏。在鉴赏美的作品、事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专业的美术知识,并且对学生进行赞赏,肯定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鼓励其他学生及时发现美、分享美、讨论美,切实将美术知识和美术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养成美术欣赏的习惯,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品味。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改革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和谐、自由、民主关系,注重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美术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注重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美术知识这一重要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能力,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每个人对于美的定义不同,鼓励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遵从自己的内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被重视。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充分发掘,对学生不同的审美给予肯定,使学生能够在美术课堂中尽情享受美术所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和体验感,促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学不仅是美的教育,更是感性教育,需要教师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教训,具有针对性的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强化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感知,引导学生对现实世界进行接触。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和理念,将激发学生美术兴趣以及维持学生创作热性作为根本,从根本上提升初中生的美术素养以及审美能力,促使学生能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顾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研究[J].成才之路,2019,(10):67.

[2]刘军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效率[J].南北桥,2018,(18):27.

[3]郭宏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教育的开展[J].艺术评鉴,2019,(15):125-126.

[4]黄珊珊.艺术教育对提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作用探析[J].语文课内外,2019,(26):245.

[5]李金慧.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9,(7):134.

猜你喜欢

美术素养探究式学习初中美术
交互智能平板在中职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浅谈化学课外小组活动
创新美术课堂?体验学习乐趣
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教学途径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