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0-02-22李江红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能力辅导员标准

李江红

摘要:就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而言,与“人生导师”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以及处理日常事务等方面都表现出本领恐慌。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制订人才培養计划,营造人才成长良好氛围,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自豪感和成就感,促其自觉提升职业能力。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培训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我国一直高度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近年来更是不断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则是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一、辅导员队伍职业能力现状

辅导员的主要任务是做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与学生的关系最为密切,对学生的成长影响也最大。2014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提出,“辅导员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既是对辅导员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也指出了辅导员的职业地位。就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而言,虽然综合素质整体有所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但与“人生导师”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在思想政治教育、班级管理以及处理日常事务等方面都表现出本领恐慌。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足。辅导员最核心的任务就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身的复杂性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一般工作所不具有的复杂性。从而对辅导员的专业化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实际上,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相当部分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知识培训,“不具有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没有宽厚的知识基础,从事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力不从心,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打了折扣。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使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入耳,更要入脑入心,最终化为行为。辅导员还要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问题,由于个性化的差异,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教育能力。这些要求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二、班级组织管理能力不足。班级是学校的最小单元,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小环境,对其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班级管理是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一般以为,班级管理就是管理班级的日常事务,如召开班会、选举班级干部、制订管理制度、组织学生学习、组织文体活动等。这些都是班级管理的内容,是每个班级都要做的事,但这些并不是班级管理最为核心的内容。班级管理最为核心的内容是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并通过这种文化来引导学生成长。班级文化应该能够彰显班级特色,使置身其中者受到影响,在言行上自觉地与其保持一致。而事实上,营造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并非易事,一些辅导员甚至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更不要说建设这样一种文化。

第三、岗位必具的综合素养不足。辅导员除了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班级的日常事务管理外,还要处理其他各种纷繁复杂的工作,如各种计划、总结的撰写,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危机事件应对等。这些工作不仅需要辅导员熟悉各种事务性工作的处理流程,掌握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管理学、法律、公共危机管理等相关理论与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对应能力。可以说,辅导员是一个需要具有各方面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较强的职业,不经过系统的培训难以达到岗位要求。国家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对辅导员所要具备的各种能力作了详细的说明,让我们清楚地看到,辅导员工作是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较好的综合素养。事实上,就现在的辅导员队伍来看,一些辅导员距离这些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

本文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即哪些因素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产生了影响。

首先,是学校因素。在中国,很多问题要解决,需要领导重视,领导不重视,问题就难以解决。这似乎是中国特色。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提升也需要得到领导的重视。学生工作是学校的重要工作,学生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每个学校都高度重视学生工作,这是毫无疑问的。辅导员队伍的质量与学生工作的质量密切相关,因为学生工作主要是由辅导员来实施的,但遗憾的是,高校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是辅导员队伍的数量不足。很多高校并没有根据国家要求配足辅导员数量,导致辅导员工作负荷过重。二是辅导员入职门槛低。高校在招聘辅导时,都会在学历方面提出要求,也会倾向于招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学历背景的研究生,但通过笔试、面试等环节,实际进入辅导员队伍的,很多都不具有辅导员职业能力所需要的知识背景。这些不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辅导员通过简单的入职培训就走上了辅导员岗位,而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些人并不能胜任辅导员工作。三是辅导员培训力度不够。高校在辅导员的教育培训方面投入不足,培训多以校本培训为主,培训目标散乱,培训时间短,培训形式单一,缺乏长远规划。

其次,是环境因素。人是在环境中成长的,可以说人是环境的产物。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指出:“社会环境能通过个体的种种活动,塑造个人行为的智力的和情感的倾向。这些活动能唤起和强化某些冲动并具有某种目标和承担某种后果。”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群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工作任务,理应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事实上并非如此。在高校有一个潜在的认识,要有地位就要有自己的专业,并在专业领域做出成绩。辅导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工作的专业性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因此,他们在高校的地位并不高。事实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程度确实还不高,而高校由于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方面的推进力度还很不够,辅导员在实际上就成了一群没有专业的学生事务处理者。社会和高校对辅导员职业的认识,必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产生影响。社会对辅导员职业的低认可度、学校对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不重视,导致辅导员队伍建设长期停留于低水平状态,严重影响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从而影响了辅导员岗位设置的功能发挥。

最后,是个人因素。环境等外在因素对事物的发展只能产生影响作用,而对事物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内在因素。不合理的社会环境固然对辅导员職业能力的提升产生负面影响,但内因决定外因,对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具有决定作用的还是辅导员本人的职业自觉。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发展问题都归咎于环境因素、社会因素,那他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成长。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关键在辅导员对岗位意义的认识。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不少辅导员对其工作缺乏正确认知,如果有机会转到教师岗,他们可能毫不犹豫地转岗。高校对辅导员转任教师有严格的限制,而对教师转任辅导员则予以鼓励,这就直接伤害了辅导员的情感。但这些都不能成为辅导员能力不提升的理由。每个人按其本性都有寻求发展的动力,任何人都不应该拒绝成长,拒绝成长不仅是对社会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现在的辅导员职业能力不高,就其根本原因还在个人因素。

三、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之策略路径

国家于2014年出台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明确指出辅导员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教育引导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等”。国家提出的要求与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要推动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就必须花大力气提升辅导员队伍的职业能力,这既是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

第一、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措施。高校要深刻认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组织领导,制定政策措施,落实责任分工,建立起一套辅导员选拔、培养、激励、保障的体制机制,不断改善辅导员的工作条件、发展空间和待遇保障。一是要根据国家要求配足辅导员数量,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质量。要明确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持续推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自豪感。二是要用“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标准选拔辅导员,制定完善辅导员队伍准入、考核、培养、发展、退出机制。三是要改善辅导员的发展空间,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辅导员队伍中来。高校要为优秀辅导员的学业进修、职称晋升和职务晋级创造条件,让辅导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自信。四是要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的学习和宣传,把《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作为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第二、尊重人才规律,制订培养计划。人才的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能在短时间达到我们所希望的一个标准,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推进的过程。就目前的辅导员队伍现状而言,辅导员个体之间在能力上存在差距,高校之间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存在着差距,甚至是较大的差距。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是要消除这些差距,而是要让每个辅导员都能够得到成长。《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把辅导员分为三个等级,就是看到了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渐进性和阶段性,让辅导员“更清晰地对照自己当前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和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从而明确自身职业发展努力方向和目标,按照人才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进步提升”。高校要对辅导员队伍的实际情况进行疏理,制订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在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素质的基础上,让每个辅导员的职业能力都能得到提升。

第三、营造良好氛围,激励自我实现。龙应台女士在写给她儿子的信中说过这样的话:“当你的工作在你心目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我们能够认识到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具有的重要意义时,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提升自己,以使自己能够配得上这个职业带给我们的荣光。很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就源于对工作意义的深刻认识。高校既要通过政策引导增加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也要通过思想教育提高辅导员对工作岗位重要性的认识,提升他们的职业自豪感。要引导辅导员认真学习《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充分认识辅导员岗位的重要性、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能力要求,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提升学习动力。要充分肯定辅导员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激发其职业成就感。当辅导员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时,就会产生正向激励,促使他们更好地做好工作。对辅导员在工作中做出的业绩要及时通过各种形式予以肯定,以激发其自觉提升工作能力的动力。高等学校要善于营造人才成长的文化氛围,激发辅导员热爱岗位,自觉投身到学生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14)[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基于成就感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激励机制研究”(编号:2019SJB670)。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化工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能力辅导员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永远幸福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党员标准是什么?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