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20-02-22何悦
何 悦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广泛运用各行业和各领域。2019 年3 月5 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教育”这一概念,这将意味着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正式拉下帷幕。“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机遇,也是调整。一方面,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学生可以通过更多的渠道和方式获取学习资源、分享学习资源,为人才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但另一方面,也对当前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目前,《财政学》课程教学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促使两者的有效融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是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 《财政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财政学》是我国教育部确定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和核心课程,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1],具有极强的综合性,主要包括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和财政政策等几大部分,学习其基本理论和原理,以及财政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和国家财政系统的运行规律等。
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阐明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使学生认识到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财政支出和收入两大部分的学习,促使学生对财政政策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运用财政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可以看出,《财政学》是一门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综合运用相结合的课程。
2“互联网+”背景下对《财政学》课程教学的新要求
“互联网”背景下,财政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会有所变化,提出更多的要求。
2.1 注重学生大局观念的培养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联系越来越紧密。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市场经济的不断改革,如何在世界竞争中能够把握机会、脱颖而出,国家政府政策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政策的制定,既要充分考虑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又要顾及国内人民的权利和福祉,财政政策的变化、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化等都反映出我国政府的大局意识和观念。
在《财政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国内外财政现象、国内外经典案例、不同世界背景下财政政策的变化等分析来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增加学生们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们学着从不同的视角和思维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2.2 注重学生协调观念的培养
“互联网+教育”的融合强调互联网和教育行业的协调发展。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研发,促使教育方式、教育手段等不断变化和改革,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提高知识的可得性和传播性。另一方面,教育产业的发展,也对互联网和信息化技术提出新的要求,通过不断革新和改进网络信息技术来适应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可以看出,“互联网+教育”不是单方面的作用,而是两大产业的有效融合,通过协调发展相互促使双方的共同发展。
在《财政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发展历程,财政政策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协调发展意识,以协调发展的意识和思路正确看待我国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我国政府同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2.3 注重学生创新观念的培养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互联网+教育”就是现代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丰富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除了传统教学方式以外,还衍生了线上教学、MOOC、SPOC 等教学方式,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分享学习资源。教育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促进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高研发水平,也有助于相关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为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基础。
在《财政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教学中强调“教”与“学”的动态结合,充分运用互联网上的各种网络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和学习内容,促使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使学生学会从创新的视角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当前《财政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 教学内容有待更新
教材是一门课程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教材内容是课程教学的重要来源,因此,课程教材及其包含的具体内容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财政学》课程使用的教材版本繁多,但其整体框架仍然是参考国外经典教材编写的。世界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也是瞬息万变的。财政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类的学科,也是财经类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没有反映出当前财政问题和政策的变化,不能较好地反映经济实情,长期以来,存在教材“落后于”现实的问题。“互联网+”背景下对知识的时效性、丰富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国内的《财政学》教材难以满足当前的需求。
3.2 教学方式有待改革
目前,《财政学》课堂教学仍以传统的老师讲授为主[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强。老师单方面的输出也使得学生的参与度不够、主观能动性不强,长此以往,该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是缺乏活力的,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只求期末考试能够顺利过关就行,但对于该门课程的相关理论和知识了解甚少,更不提将所学知识和现实问题相联系,能够用专业的视角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近年来,“互联网+教学”得到飞速的发展,雨课堂、学习通等学习平台如雨后春笋。课堂线下教学仍然是主流方式,但是网络学习平台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工具,在“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实现线下教学和线上平台的有机结合,是对教学方式改革的时代要求。
3.3 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教学效果与老师的教学能力是息息相关的,但就目前来看,《财政学》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仍有待提升。近年来,经济类专业一直都是每年志愿填报的热门,经济类的招生人数也是逐年增加,这导致了部分高校的生师比较高,很多专业课程难以保证科班出身的老师任课,《财政学》就是其中一门。非科班出身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专业理论和专业问题的分析缺乏深度,经验也比较匮乏,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另外,部分老师也没有对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时更新,不能很好将财政学的基本理论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离开现实空谈理论,不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消化。
3.4 教学环节有待加强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两大重要部分,但目前,高校《财政学》的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普遍存在,任课老师采用线下教学的方式,教学内容偏向于理论型,所谓的实践课程往往只是形式上的开展,并没有把它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背景下,国家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是急迫,而当前教学环节的设置与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是背道相驰的,学生在学习期间缺乏对相关知识的实践能力的锻炼,在毕业真正走入社会后很难迅速融入到工作中。
4 “互联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教学的改革策略
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对《财政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该门课程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
4.1 根据时代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财政学》的教学内容在保持基本理论框架的基础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应紧密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不断及时地更新和丰富教学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将真实案例与所学理论知识有效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现代网络平台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引入慕课、微课、雨课堂等线上课程,可以进一步丰富《财政学》课程的教学内容[3],而且线上课程资料的更新速度较快,知识较新,教学内容也正结合当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
4.2 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革教学方式
尽管线下教学仍是我国高校教学的主流方式,但线上教学可以作为线下课程的补充和延续。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促使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的有效结合,“两条线”管理,相互融合、相互支撑。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采用网络技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勤签到、师生互动、随堂测验、资料分享,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尽可能节约时间给学生思考和互动,而且新颖的方式和方法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在课后,也可采用网络平台的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使老师能够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利于提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3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教学能力
一方面,老师要充分利用各大网络资源和平台,了解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和重点,并用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可以以系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讨论,使老师们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宽度和深度。另外,老师们也可以利用各大网络课程和参加一些网络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积极鼓励老师们充分利用寒暑假时间去相关部门、单位或企业挂职锻炼,或在一些互联网实践平台进行模拟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地”,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为课程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4.4 多途径多方式加强教学环节
针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加强教学的环节和方式。明确《财政学》课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分配,以及需要在哪些章节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使同学们能够及时知晓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分析,通过课堂讨论和线上讨论的方式,对不同的经济问题进行研讨。构建专门的网络实践平台,引进专业相关的模拟系统,让学生在系统中进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