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地方金融组织的普惠优势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2020-02-22马金连李美莲
马金连 李美莲
(1. 广西投资集团金融控股有限公司 广西 南宁 530022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院 广西 南宁 530022)
一、广西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三大难题”
近年来,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广西中小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所经营的范围几乎涉及所有行业和领域,所带来的收入利润占据市场主体的“半壁江山”,是稳就业、保就业的重要支柱,是稳经济、活市场的重要力量。但是,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是我区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突出困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融资渠道单一且获得率低
我区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主要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融资为主,融资渠道比较单一。据相关资料统计,2018年广西企业依靠银行信贷融资的比重高达86%,通过债券、股票等渠道进行直接融资的占比只有5%左右。2018年广西中小企业新增贷款689亿元,同比减少近457亿元。同时参考广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5月15日,该平台发布的融资需求1090亿元,但是累计完成授信却只有392亿元,仅满足需求的36%左右。
(二)融资利率远远超出承受范围
根据人银南宁中心支行统计数据,2019年11月广西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82%,而2019年12月全国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12%,5家国有商业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的平均利率为4.73%,18家大中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44%,均低于广西利率水平。在此基础上,如果算上融资担保费、抵押物评估费、过桥费用等各项费用支出,广西中小企业贷款融资综合成本高达13%以上。
(三)办贷效率与经营时效不匹配
一笔银行授信需经信用等级评定、尽职调查、审批、授信、放贷等环节,流程复杂且效率低下。据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营商环境抽样调查显示,广西在南宁和北海获得1000万元以下额度抵押贷款的平均办理时间为28.6天,排全国第29位,比排名第一的浙江省(10.3天)足足多了18.3天。办贷时间过长、期限失衡,极易导致中小企业错过最佳经营时机。
近期,面对疫情带来的冲击,国家和广西都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助力中小企业复工复产并产生了积极成效,但部分政策针对性过于明显,如《南宁市加强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措施》明确“本措施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执行期暂定至2020年6月30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相关政策红利逐渐消失,降低融资成本、解决资金周转困难依然是广大中小企业共同的呼声。
二、地方金融组织具有天然的普惠优势
地方金融及类金融企业作为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有着各异的风险偏好和差异化的客户选择,业务准入条件较低,具有先天性的普惠基因,是普惠金融服务的直接输出者,尤其是其“两快一活”的显著特点高度契合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充分弥补了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服务空白。
(一)市场反应快
广西的小额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担保等地方金融企业的定位基本为厚植地方经济优势,外加部分企业的经营范围受到区域限制,对各地市经济发展的研究更为透彻,并且直接与地方实体企业和行业“打交道”,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更充分,同时其与商业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错位经营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倒逼其必须对市场保持高度的敏感,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
(二)经营效率快
与大型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相比,地方金融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就是效率高、决策快。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使得地方金融企业执行力非常强,能够快速调动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来实现效率和效益最大化。例如,从贷款申请到最后贷款发放的整个流程,小额贷款公司一般7天内完成,在疫情等特殊时期放贷效率可高达1个工作日。此外,大部分商业银行都建立有集中放款制度,而小额贷款公司可以按需提款,在落实相关手续的前提下,客户可以根据经营需要随时提款,无需“排队”等待,充分满足了中小企业融资时效性高的要求。
(三)资金用途活
按照相关监管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贷款资金的用途有着非常严格的限制,实际用信需穿透项目,如固定资产贷款和流动贷款等一律不得用于补充资本,对于需要增加注册资本金做大规模的企业而言,获取银行授信贷款的难度非常大。地方金融组织在实际中对贷款投向也实行穿透式管理,但由于其体系较多且灵活,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可以根据行业特点通过设置相应条件以满足中小企业的用信需求。比如,信托公司除贷款等传统业务外,还可以进行实业投资、股权投资,是实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理想结合。
三、支持地方金融组织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地方金融组织作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衍生存在,业务多元且灵活,更具有普惠性质。大力支持地方金融组织发展,把地方金融组织天然的普惠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金融服务的“雨露甘霖”润泽更多市场主体及广大群众,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实现量增、面扩、价降,还有利于丰富细分领域的金融服务,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金融多样化的需要。
(一)加快完善地方金融法人主体
目前,广西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主要以银证保为主,但也仅有3家城商行、2家保险公司、1家证券公司,而其他金融机构如私募基金(82家)、金融租赁(1家)、财务公司(1家)、资产管理公司(2家)、支付机构(3家)等数量偏少,融资租赁公司(含分公司,331家)、融资担保公司(108家)、小额贷款公司(374家)等地方金融企业有一定数量但总体规模相对较小、质量不高。如融资租赁公司中经营正常的不足60家,累计发放业务金额突破100亿元的只有1家;全区获得A级及以上监管评级的小额贷款公司只有35家,其中获AA评级的只有7家,连续3年获得AA评级的只有1家。此外,与中小企业融资以及地方经济转型发展息息相关的公墓基金、信托、消费金融、互联网小贷、征信等地方金融法人主体几乎处于空白。建议利用广西建设面向东盟金融开放门户的契机,加快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形成市场竞争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匹配中小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以及地方经济发展。尤其是要加快出台支持设立保理公司、消费金融、互联网小贷、征信以及具备网络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等地方短缺金融牌照的先行先试办法,加强与东盟金融机构合作,加快设立以上地方金融法人机构,填补广西综合金融服务的空白和短板。
(二)强化金融科技的发展与运用
金融科技主要是指利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重塑传统金融生态,优化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业务形态、信贷关系等,可以极大简化供需双方交易环节、减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在数字广西建设大背景下,应鼓励和支持地方金融组织深挖数据“金矿”,通过技术购买、联合开发、股权合作等多种方式吸附金融科技力量,提升在客户认证、精准营销、融资授信决策、风险防范与控制、辅助量化交易等方面的能力,布局打造“消费场景+科技+金融产品”生态,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等模式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中小企业提供精准便捷的金融服务。鼓励金融企业围绕核心实体企业上下游产生的应收应付账款,布局和延长供应链融资服务链条,搭建中小企业合规、畅通的资金供给通道。织密信息大网,加快建设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并免费向资质优良的地方金融组织开放登录查询与应用,打破政府部门的“数据烟囱”;逐步完善广西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建立地方中小企业信用数据库,实施“万家企业上云行动”,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引导中小企业“建档立卡”,建立形成中小企业信用评分模型,砍掉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拦路虎”。
(三)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政策环境
按照“堵住后面、大开前门”的原则,一方面加强严监管,提高金融运行的质量,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另一方面做好政策铺路护航工作,加大对地方金融组织的扶持和支持力度。完善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各项税收政策,探索在广西自贸区建设地理范围内对发展不动产融资租赁业务直接产生的相关税赋实行“先征后补”或财政资金补贴、创新不动产融资租赁物权登记方式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债券融资扶持补贴力度,鼓励企业通过资产证券化、境外债、公司债、私募债等新型债务融资工具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放宽各项监管指标优良并且对地方经济贡献大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杠杆倍数以及融资渠道,提升其服务中小企业的实力和能力。制定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适当提高普惠型金融企业在疫情等特殊情况下的风险容忍度,鼓励地方金融组织加大对重点行业、薄弱领域的服务力度。出台金融人才培养、引进、晋升等一揽子的政策措施,对国有金融企业的工资总额给予一定倾斜,以适当的高薪聚拢“高精尖”金融人才。
(四)构建地方普惠金融控股平台
深入贯彻落实“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发展思路,积极整合广西区内小额贷款、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资产管理、担保及再担保等优质金融资源,组建地方惠普金融专业化管理平台公司,推进金融资源聚集,构建形成集“投、贷、租、融、担”于一体的中小企业综合金融服务群,打造惠普金融新范本。支持平台公司打好业态“组合拳”,围绕以客户为中心、以金融价值链为导向、共享中后台管理资源形成业务联动、协同高效、风险隔离的普惠金融工作体系,进一步疏通金融服务中小企业的机制通道,延伸普惠金融的服务半径和覆盖范围。同时,引导和推动该平台发挥好政策集成作用,加快形成政策传导效应和放大效应,吸引更多的金融活水精准流向实体经济。